实用壮药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壮药基本理论

第一节 壮药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一、壮药的命名

壮药的命名一般分为正名和别名两类。正名又称通用名,为大多数地方习惯上所沿用的名称(本书采用壮文和汉文正名)。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土名,为个别地方所使用的一类壮药名称。壮药的名称一般是根据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生长特征、药用部位、形态特征、颜色、汁液、气味、性味、功效、声音、用量等方面进行命名。如以产地命名的有南方菟丝子、广西莪术等;以生长环境命名的有夏枯草、岩黄连、石菖蒲等;以药物生长特征命名的有两面针、不出林等;以药用部位命名的有龙脷叶、金银花、广豆根、草果等;以药材形态特征命名的有山乌龟、鹰不扑、八角莲等;以药材颜色命名的有鸡血藤、五色梅、黄根、紫苏等;以其汁液命名的有黑墨草、蓝靛、奶浆藤等;以药材独特气味命名的有香菜、臭茉莉、鸡屎藤、鱼腥草等;以药材性味命名的有苦丁茶、酸藤子、甜茶等;以功效命名的有防风、沉香、泽泻、益母草、大驳骨等;以声音命名的有逼迫子、蛤蚧等;以有毒药物用量命名的有三钱三、三分三等;以纪念最初发展和使用人命名的有何首乌、徐长卿等;还有以药物贮存期限、加工炮制命名的;等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壮药名称的应用中存在着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同名异物”即一个名称被多种壮药同时使用,如以“血见愁”一名入药的有十几种药物;“同物异名”即一种壮药同时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如“元宝草”,又叫对月草、叶抱枝、对叶莲、大叶对月莲、穿心草、对经草、帆船草等名。这种名称上的混乱,造成了壮药品种的混乱,影响了壮药的使用和推广。但是,各种壮药名称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不同壮药的形态、颜色、气味、产地和功效等,如八角莲、五色梅、鱼腥草、田七、千斤拔、跌打王等。从这一点来看,壮药众多的名称又是一种宝贵的遗产,通过对它的学习研究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壮药的鉴定和应用,这对于扩大壮药的应用范围,寻找和发现新的药源,丰富民族医药,繁荣祖国医药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壮药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根据来源的不同,壮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植物药

植物类壮药分别来源于各种药用植物的根(如田七、飞龙掌血)、茎(如鸡血藤、雷公藤)、树皮(如肉桂、阴香)、枝(如岗松、白马骨)、叶(如土银花叶、艾叶)、花(如鹰爪花、闹羊花)、果(如罗汉果、草果)、种子(如木鳖子、决明子、无患子)、全草(如车前草、旱莲草)和分泌物(如安息香)等,还有部分植物药是经过人工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加工提炼而成的(如蓝靛、血竭等)。植物类壮药绝大部分是野生。随着壮药需要量日益增多,许多常用植物药已逐步由野生变为家种,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要来源。植物类药物是壮药中品种最多的部分,在应用较普遍的1000多种壮药中,植物类药物占85%以上。其中,草本植物约占80%,所以自古以来习惯把壮药叫作草药。由于壮医治病用药多是现采现用,用鲜品较多,因而植物类壮药也叫生草药。

(2)动物药

动物类壮药来自各种药用动物的个体(如乌骨鸡、蛤蚧)、器官(如蛇胆、羊肝)、生理产物(如麝香)和病理产物(如牛黄)等,也有部分动物药是经过人工简单加工制取而成的(如乌鸡白凤丸、蛤蚧定喘丸等)。随着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不少药用动物也逐步由野生变为人工饲养,如蛤蚧、乌龟、梅花鹿等。常用的动物类壮药约有300种。

(3)矿物药

矿物类壮药包括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如滑石、石膏)、矿物加工品(如硫黄、白矾),以及动物的化石和骨(如龙骨、海螵蛸)等。矿物类壮药品种约有50种。

2.按性味分类

根据性味的不同,壮药可分为寒性药、热性药和平性药。

3.按科目分类

根据科目的不同,壮药可分为妇产科药、皮肤科药和小儿科药。

4.按功用分类

根据功用的不同,壮药可分为解毒药、补虚药、调气药、通三道药、通两路药、治巧坞病药、治湿药、散寒药、止血药、打虫药、收涩药、外用药十二类。

5.按病症分类

根据病症的不同,壮药可分为治疗跌打损伤药、治疗黄疸药、治疗毒蛇咬伤药、治疗疮疖药。

6.按药物颜色分类

根据颜色的不同,壮药可分为红药、黑药、白药、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