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解毒剂
第一节 解痧毒剂
凡是以解痧毒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功效,可治疗奔痧的方剂,统称为解痧毒剂。
奔痧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胀累,头晕脑胀,胸腹闷胀,肢倦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等。民间壮医认为万病由痧起,说明了奔痧的多发性与复杂性。一般认为,奔痧是由于感染痧毒引起的。痧毒的实质是湿毒与热毒的复合体。因此,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既有热毒为患的征象,如发热、口渴、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痧点等;也有湿毒为患的征象,如头晕体倦、精神不振、全身胀累、腹胀纳差、舌苔厚腻等。
治疗原则以解痧毒、疏通气机为主。常用的解痧毒药有两面针、古羊藤、山芝麻、马鞭草、三叉苦、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路边菊等。代表方有山芝麻汤、奔痧清解汤、奔痧除湿汤、奔痧解毒汤、奔痧救急汤、奔痧通气道汤、奔痧通谷道汤等。
山芝麻汤
【组成】山芝麻15g 金银花30g 黄花蒿30g 黄皮果叶3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
【主治】外感痧毒之阳证初期。症见奔痧初期,发热,神疲体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速发痧点,目诊可见“勒答”(眼睛)脉络较红、散乱,甲象红紫,舌红,苔薄,脉急。
【方解】奔痧阳证初期,痧毒侵入尚浅表,故见发热,神疲体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速发痧点,目诊可见“勒答”(眼睛)脉络较红、散乱,甲象红紫,舌红,苔薄,脉急。治宜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方中山芝麻味微苦,辣,性寒,为解痧毒之要药,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之功效,是为主药。痧毒为患,多见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胸背部透发痧点等热毒炽盛之症,故以金银花为母药,针对痧毒阳证,行其清热毒之功。本病多由体弱气虚,外感奔痧毒、热毒、暑毒等,或饮食不节,内伤谷道,发而为痧,临床多见湿热并重,恐山芝麻、金银花力薄,故帮以黄花蒿、黄皮果叶,增强其清热毒、除湿毒之力。
本方以主帮母合用,痧毒得解,热毒被清,湿毒既除,诸症自愈。
1.本方为治疗外感痧毒阳证的常用方。辨治要点:奔痧初期,发热,神疲体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速发痧点,目诊可见“勒答”(眼睛)脉络较红、散乱,甲象红紫,舌红,苔薄,脉急等。
2.若属绞肠痧见上吐下泻,腹部绞痛,酌加古羊藤、凤尾草、藿香、陈皮、两面针等,以调谷道止痛;若咳嗽痰多,酌加不出林、杧果叶、石吊兰等,以通气道、化痰止咳。
3.本方药味多苦性寒,易伤正气,使用时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4.现代常用于得凉(感冒)、流行性得凉(流行性感冒)等属奔痧阳证者。
【方剂来源】《常用壮医临床手册》
奔痧清解汤
【组成】狗肝菜50g 山芝麻20g 蟛蜞菊20g 生石膏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
【主治】奔痧轻症。症见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少量痧点或刮治痧点色浅红,舌红,苔黄,脉急等。
【方解】奔痧轻症,邪毒未及深入,治宜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为主。方中狗肝菜是壮族群众喜爱的夏季解痧毒药物,其味甘、淡、微苦,性寒,具有清热毒、除湿毒的功效;山芝麻更是治疗奔痧的常用药,其味苦,性凉,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调气道谷道等功效。二药合用,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共为主药、母药。主药、母药之清热毒药效尚有不足,故辅以蟛蜞菊、生石膏二药,加强清热毒的作用,后二味药是为帮药。诸药配合,透解痧毒,清热毒,奔痧可愈。
1.本方可治疗奔痧轻症。辨治要点: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少量痧点或刮治痧点色浅红,舌红,苔黄,脉急等。
2.若胸腹胀闷较甚,酌加除湿毒、调气机的药物,如田基黄、苦参、砂仁、陈皮等。
3.配合壮医刮痧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4.可用于得凉(感冒)、中暑等以奔痧轻症表现类似者的治疗。
【方剂来源】《中国壮药学》
奔痧除湿汤
【组成】磨盘草30g 鸭跖草30g 山芝麻15g 黄皮叶10g 薏苡仁10g 陈皮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痧毒,除湿毒,清热毒。
【主治】奔痧,湿毒较甚者。症见低热绵绵,神疲体倦,口微渴或不渴,胸背痧点淡红,界线不明显,舌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小或脉急等。
【方解】痧毒之内,既含热毒,也含湿毒。湿毒偏盛时,可出现低热、体倦、口不渴、舌淡苔腻等征象。治宜解痧毒,除湿毒,清热毒。方中磨盘草、鸭跖草均为甘淡渗利的药物,既有解痧毒的作用,也有通水道、除湿毒的作用,是治疗奔痧湿毒偏甚之要药。二药合用,解痧毒,除湿毒,清热毒,共为主药、母药。山芝麻味苦,性凉,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调气道谷道等功效;黄皮叶味苦、辛,微寒,具有通气道、解瘴毒、清热毒的作用,二药可增强主药解痧毒的功效,共为帮药。湿毒为患,谷道功能常会下降或障碍,故辅以薏苡仁、陈皮改善谷道功能,防治湿毒损害谷道,二药是为带药、公药。诸药配合,针对主因,控制病情发展,可收良效。
1.本方可治疗奔痧湿毒较甚者。辨治要点:低热绵绵,神疲体倦,口微渴或不渴,胸背痧点淡红,界线不明显,舌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小或脉急等。
2.若伴屙泻(泄泻)、腊胴尹(腹痛),酌加通调谷道、调气止痛的药物,如凤尾草、大飞扬、两面针、砂仁等。
3.配合壮医刮痧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4.可用于得凉(感冒)、中暑等以奔痧湿毒较甚表现类似者的治疗。
【方剂来源】《简明壮医药学》
奔痧解毒汤
【组成】狗仔花30g 狗脚迹30g 山芝麻15g 金银花15g 板蓝根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
【主治】奔痧,热毒较甚者。症见发热较甚,甚至高热,巧尹(头痛)剧烈,神疲体倦,口渴多饮,胸背痧点明显,刮治痧点色紫红量多,舌深红,苔黄厚而干,脉大、脉急、有力等。
【方解】奔痧引起诸症,湿毒、热毒是其主要病因。若热毒较甚,则出现体内热毒炽盛的表现,如发热较甚,甚至高热,口渴多饮等。治宜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方中狗仔花味苦、辛,性平,具有解痧毒、祛风毒、清热毒、除湿毒之功效;狗脚迹味甘、苦,性凉,具有解痧毒、清热毒、祛风毒、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二药均为治疗奔痧之要药,共为主药。山芝麻也是治疗奔痧的常用药,其味苦,性凉,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调气道谷道等功效,可增强主药的作用,是为帮药。热毒较甚,宜加强清热毒的力量,故辅加金银花、板蓝根,清热毒,除湿毒,是为带药。五味药均为母药,既解痧毒,更重清热毒,疗效可期。
1.本方可治疗奔痧,热毒较甚者。辨治要点:发热较甚,甚至高热,巧尹(头痛)剧烈,神疲体倦,口渴多饮,胸背痧点明显,刮治痧点色紫红量多,舌深红,苔黄厚而干,脉大、脉急、有力等。
2.若高热不退,酌加清热毒、退发热的药物,如生石膏、古羊藤、功劳木等。
3.若口渴多饮明显,为热盛伤阴的征象,酌加补阴药,如麦冬、生地、甘蔗汁等。
4.配合壮医刮痧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5.可用于得凉(感冒)、中暑等以奔痧热毒较甚表现类似者的治疗。
【方剂来源】《中国壮药学》
奔痧救急汤
【组成】板蓝根30g 穿心莲15g 蒲公英15g 救必应10g 栀子10g 功劳木10g 旱莲草10g 败酱草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疫毒,解痧毒,除湿毒。
【主治】绞肠痧。症见高热不退,巧尹(头痛)剧烈,口渴多饮,胸背痧点明显,刮治痧点色紫红量多,腹部绞痛,下痢赤白脓血,甚至腹部胀大如鼓,身体迅速消瘦,神识模糊,甚至休克或昏迷,舌深红,苔黄干,脉急等。
【方解】绞肠痧为奔痧之危急重症。其病变过程,痧毒除了侵入体表之外,还深入谷道,痧毒壅留谷道,正邪交争,伤及谷道血脉,故出现腹部绞痛、下痢脓血等。治宜清疫毒,解痧毒,除湿毒。方中重用板蓝根,取其味苦,性寒,可清热毒、除湿毒;配用的穿心莲、蒲公英也都是苦寒清热毒之品,加强板蓝根清解痧毒的作用。三味合用,清疫毒,解痧毒,除湿毒,共为主药、母药。救必应、栀子、功劳木也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毒、除湿毒的功效,可增强主药、母药的作用,是为帮药。旱莲草虽为补阴药,但其性味甘酸而凉,尚有调理龙路火路的作用,对痧毒损耗的阴液起到补充作用,且有一定的缓解腹部绞痛的作用;败酱草性味苦寒,能除湿毒、清热毒,对控制下痢脓血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二味药共为带药。诸药合作,起到急救作用,能驱毒外出,缓解症状,化险为夷。
1.本方可治疗绞肠痧。辨治要点:高热不退,巧尹(头痛)剧烈,口渴多饮,胸背痧点明显,刮治痧点色紫红量多,腹部绞痛,下痢赤白脓血,甚至腹部胀大如鼓,身体迅速消瘦,神识模糊,甚至休克或昏迷,舌深红,苔黄干,脉急等。
2.若伴剧烈奔鹿(呕吐),药食难进,宜酌加止呕吐、利谷道的药物,如水半夏、陈皮等。
3.可用于霍乱、中毒性痢疾等病证的治疗。
【方剂来源】百色市民间经验方
奔痧通气道汤
【组成】木蝴蝶10g 龙葵10g 磨盘草10g 桑白皮10g 枇杷叶10g 鸡屎藤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毒,解痧毒,止咳嗽。
【主治】奔痧,伴气道不通者。症见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痧点或刮治显现痧点,咳嗽频频,咯痰黄稠,甚至痰带血丝,舌红,苔黄,脉上、脉急等。
【方解】痧毒侵犯机体肌表后,可向各个脏腑发展。若侵犯气道,引起气道不通,功能障碍,即可出现除奔痧征象之外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咯痰、唉勒(咯血)等。治宜清热毒、解痧毒,止咳嗽。方中木蝴蝶味苦,性寒,既能解痧毒,清热毒,又能通气道谷道,止咳嗽,是为主药、母药。龙葵味微苦,性寒,有清热毒、除湿毒、消肿等功效;磨盘草甘淡渗利,有除湿毒、利水道的功能;桑白皮、枇杷叶均是通利气道的常用药,四药能加强主药、母药木蝴蝶解痧毒、止咳嗽的作用,共为帮药。辅用少量鸡屎藤,可加强清热毒、除湿毒之力,且其性平,味甘,能调和诸药,故为带药。诸药合作,痧毒得解,气道得畅,诸症可愈。
1.本方可治疗奔痧,伴气道不通者。辨治要点: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痧点或刮治显现痧点,咳嗽频频,咯痰黄稠,甚至痰带血丝,舌红,苔黄,脉上、急等。
2.若唉勒(咯血)较甚,酌加收敛止血的药物,如仙鹤草、白及等。
3.现代常用于得凉(感冒)、支气管炎等出现奔痧伴气道不通类似表现的治疗。
【方剂来源】《中国壮药学》
奔痧通谷道汤
【组成】山芝麻20g 地胆草20g 葛根10g 功劳木10g 生大黄5g 决明子15g 陈皮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通谷道。
【主治】奔痧,伴谷道不通者。症见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痧点或刮治显现痧点,腊胴尹(腹痛)、屙意卡(便秘),舌红,苔黄干,脉急等。
【方解】奔痧侵犯机体后,若进一步入侵谷道,热毒偏盛时,可导致谷道阴液严重耗损,运化功能障碍,故出现奔痧征象之外的屙意卡(便秘)、腊胴尹(腹痛)等表现。治宜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通谷道。方中山芝麻为治疗奔痧的常用药,味苦,性凉,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调气道谷道等功效;地胆草味苦,性寒,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消肿的作用。二药合用,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通谷道,共为主药、母药。葛根味甘、辛,性平,具有祛风毒、清热毒、调谷道等功效;功劳木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毒、除湿毒的功效,二药可增强主药、母药的作用,共为帮药。最后,辅以大黄、决明子、陈皮,取三药通畅谷道、调气止痛之功,故为带药。诸药配合,痧毒得解,谷道得通,诸症可除。
1.本方可治疗奔痧,伴谷道不通者。辨治要点:发热,神疲体倦,口渴,胸背自现痧点或刮治显现痧点,腊胴尹(腹痛)、屙意卡(便秘),舌红,苔黄干,脉急等。
2.若口渴、唇干、舌干裂者,酌加补阴的药物,如麦冬、玄参、生地等。
3.配合壮医刮痧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4.可用于得凉(感冒)、中暑等以奔痧伴谷道不通表现类似者的治疗。
【方剂来源】《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
解痧毒剂小结
奔痧清解汤、奔痧除湿汤、奔痧解毒汤、奔痧救急汤、奔痧通气道汤、奔痧通谷道汤等方剂,都是治疗奔痧的常用方,各方剂主治有所侧重。奔痧清解汤主治奔痧轻症;奔痧除湿汤主治奔痧湿毒较甚者;奔痧解毒汤主治奔痧热毒较甚者;奔痧救急汤主治奔痧重症绞肠痧;奔痧通气道汤主治奔痧伴气道不通者;奔痧通谷道汤主治奔痧伴谷道不通者。临床之际,当分别病情轻重与主症兼症,正确选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