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龙文鞭影(国学大书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泛爱众而亲仁

凡[1]是人,皆[2]须爱,天同覆[3],地同载[4]。

行[5]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注释

[1]凡:只要。

[2]皆:都。

[3]覆:遮盖。

[4]载:承载。

[5]行:德行。

译文

无论对什么人都要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一个人行为高尚,他的名望自然就会提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外貌的美丽。

才[1]大者,望[2]自大,人所服[3],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4]。

注释

[1]才:才能。

[2]望:名望。

[3]服:佩服,信服。

[4]訾:诋毁。

译文

一个人若有才学,他的声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我吹嘘的人。自己有才能,不可以自私保守,舍不得付出;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说别人坏话。

勿谄[1]富,勿骄贫,勿厌[2]故[3],勿喜新。

人不闲[4],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5]。

注释

[1]谄:谄媚。

[2]厌:厌烦。

[3]故:老的,旧的。

[4]闲:闲暇。

[5]扰:打扰。

译文

不可以去曲意逢迎有钱人,不可以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以前的故人旧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别人十分忙碌的时候,别用事情去打搅;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人有短[1],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2]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3]思勉[4]。

注释

[1]短:短处,缺点。

[2]道:说。

[3]愈:更加。

[4]勉:努力。

译文

发觉了别人的短处,千万别揭发出来;发现了别人的隐私,也绝对不要去说破。称赞别人的善行,就是做了一件善事。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善行,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努力向善。

扬[1]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2]作[3]。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4],道两亏。

注释

[1]扬:发扬。

[2]且:就。

[3]作:发生。

[4]规:规劝。

译文

宣扬别人行为上的短处就等于作恶,到处宣扬别人的短处,就会使其憎恨你,从而招致祸患。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的品德都有益处。发现别人的过失却不加规劝,这对双方来说,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1],贵分晓[2],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3],即速已[4]。

注释

[1]与:给。

[2]分晓:清楚。

[3]欲:喜欢的事。

[4]已:停止。

译文

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别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东西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东西应该尽量少些。打算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若是连自己都不愿意做,就应该立刻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1];虽贵端,慈而宽[2]。

注释

[1]端:端庄。

[2]宽:宽容。

译文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忘记,对别人怨恨的时间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对待家里的仆人,最关键的是自身要做到品行端正。尽管品行端正很重要,但也要有仁慈宽厚的胸怀。

势[1]服人,心不然[2];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3]众[4],仁者稀[5]。

注释

[1]势:势力。

[2]然:这样。

[3]流俗:随大流的人。

[4]众:多。

[5]稀:少。

译文

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可能心悦诚服。同样是人,但类别不同,普通的俗人很多,但品德高尚的人却十分稀少。

果[1]仁者,人多畏,言不讳[2],色不媚。

能亲[3]仁,无限好,德[4]日[5]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注释

[1]果:果真。

[2]讳:避讳。

[3]亲:亲近。

[4]德:德行。

[5]日:渐渐。

译文

真正的仁者,人们对待他都心怀敬畏,说话时也就直言不讳,脸色更不见谄媚。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就会得到很多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之后,个人的品德就会一天天地进步,而过失就会逐步减少。不去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害处多多,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你,什么事情都要变坏了。

评析

在这一部分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泛爱众而亲仁”,体现了孔子对学生要求的层次性和辩证性。

古代圣人们都将“仁爱”作为基本的思想观点。孔子首先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仁爱”思想,这种仁爱是泛爱,它指的是关心爱护众人,并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要求,要求自己的学生要与有仁德的人多接近。有一种爱是单向的、纯粹的“给予”“无私奉献”式的,而孔子所主张的是另一种“爱”,它是双向的,即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孔子讲究仁爱的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必要条件,是当今的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一切都能像孔子说的那样,社会一定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