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创意设计源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世博会中的设计

一、万国博览会

(一)世界博览会的缘起

世界博览会(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旧译为万国赛会或万国博览会。它的产生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渊源。

在博览会的起源中,赛会说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最早发源于东亚。据载,4000年以前波斯王诩其国富,收集国内珍品奇器,陈列于首都以供观赏,是为赛会。

具有完备赛会精神的赛会始于1756年的英国伦敦。赛会之始,文明初启,比赛物品仅限于国内。当时,如法国的赛会于巴黎,俄国的赛会于圣彼得堡,美国的赛会于圣路易,日本的赛会于东京,此外,还有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各国赛会此起彼伏。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经历了一场大变革。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并且推动了现代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自19世纪以来,英国可以称为最重视设计的国家。1830—1850年,英国国会将“设计”列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商议。政府出资创建设计学校、保护设计版权等都成为这一时期热议的话题。艺术与设计展览随处可见,一时间,设计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全民性的问题”。[1]

基于这种背景,在英国,探讨设计问题的期刊《设计与制造学报》创刊了。这份期刊的创办者是亨利·科尔。亨利·科尔是世博会的实际筹办者,1847年,他创造了“艺术生产”这个词语,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工业设计”,但意义不完全一样,主要强调艺术对于设计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在水晶宫博览会开展之时,《设计与制造学报》上还登出了博览会目录的封面。

世界博览会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个体经济转变为以工业、机械为主的城镇经济。劳动生产效率与质量提高了,系统化批量生产的工厂出现了,在工厂的集中过程中形成了城市。现代城市的出现,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业革命的势头迅速推向整个欧洲。展示工业成果、推广各种工农业机械以及开启新的市场就成为一种必然。

英国和法国在博览会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英法两国的较量催生了旨在展示“制造和艺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博览会。

英国率先实现工业革命、鼓吹自由贸易,迫切需要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声誉。1754年英国的施普利成立“艺术、工艺与商业促进发展学会”,以鼓励各种促使工商业发展的技术和发明。该学会在1847年更名为皇家艺术学会。1761年,英国艺术学会颁发奖品,鼓励农具及各种器械,举办赛会。同年,还举办了博览会。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在展示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拿破仑帝国时期不定期地继续举办展览。1798年,拿破仑国王为了与讲究“艺学日新”的英国竞争,在巴黎设立国内博览会。当时的法国内务大臣致各部大臣书表示:此会为对英工艺之第一战争,于英国工业之最大打击也。1802年和1805年法国先后在巴黎举办了第二、第三次博览会,到1819年法国已举办博览会十余次。此后,从1819年到1849年,每隔5年举办一次,很有规律。

1849年的法国第11届国家博览会为期6个月,已经具备世博会的很多特征,工业博览会上规定只展不卖的原则也已确定。

法国在国家博览会上的成功让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如1820年的根特、1824年的图尔奈、1829年的莫斯科、1834年的柏林等。

(二)伦敦万国博览会

1. 设想与筹备

举办万国博览会的设想源自19世纪早期在英国举办过的几次当地展览会。例如,1847年阿尔伯特亲王主持了一个名为“艺术社会”的展览会,在1847到1849年发动起了一系列设计精良的展品制造商参展。由此,阿尔伯特亲王与亨利·库尔开始商讨举办另一个展览会,一个突破本土范围的全球性的盛会。

为提高大众的积极性,组织方通过演说、传单、宴会和个人呼吁等各种方式鼓励来自工业界人士的捐助。开始阶段捐助进展缓慢,但不久情况便有所改观。其中,铁路承造商萨穆尔·皮托允诺50 000英镑,女王与王储则各捐赠了1 500英镑,随后更多的资金开始注入。总共有大约5 000人参与了此次捐助。

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展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明,表明英国技术与经济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英国政府决定举办世界博览会。1850年1月3日,英国成立了筹办1851年博览会的皇家委员会,并且使之通过宪法修正案而成为永久性机构,大幅提升了计划的可行度。该委员会由阿尔伯特亲王主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活跃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杰出人士,如当时的副总理约翰·拉塞尔勋爵等。除了皇家专项委员会,一个建筑委员会也于1850年7月宣布成立,并开始征集博览会建筑设计方案,这是博览会专门委员会中的一个。在所有应征的254个设计方案都被否定之后,建筑委员会开始自己筹划一个官方设计方案。1850年,这个设计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它是由砖块、铁块、石块组成的圆顶建筑物,这个设想中的圆顶甚至比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更大。

英国认为对邻近“不文明”的国家展示科技成就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因而,万国博览会采用邀请“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来达成真正的“世界(或国际)”博览会。

2. 博览会盛况

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亲自督导下,首届世博会于1851年5月1日在伦敦海德公园正式开幕(图3-1)。

图3-1 1851年世博会开幕式的油画作品

在开幕之日,维多利亚女王宣布:“今日为博览会大功告成之日,得无上之光荣,具伟大之规模,此我国与我最爱之阿尔伯特,所以永垂不朽也!”

博览会至1851年10月11日闭幕,历时164天,吸引了超过620万人次前来参观,共有来自10个国家约1.8万商人带来的约10万件展品,分为原料品、器械品、制造品和艺术品四大部分。展览品也来自一些白人殖民地,如印度,或是新西兰、澳洲等移民地。许多拥入伦敦的游客来自欧洲各大城市,带来的获益相当可观,万国博览会净赚186 000英镑,这笔款项后来被用于成立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而科学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也都在该展览场所在地南边建立,后来成立的英国大学也与其比邻。

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组委会为5 084位参展商颁了奖,包括170项大奖、2 918项普通奖和1 996项荣誉提名奖。英国人获得2 039项奖,外国人获得3 045项奖。其中,中国送展的丝绸、旗袍、茶叶、矿产品和植物蜡等产品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

3. 深远影响

万国博览会展示了英国的财富和技术成就,向世人展示了钢材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巨型视觉空间,预示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繁荣和昌盛。万国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从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创世以来,全世界各族群第一次为同一目的而动员起来。”万国博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一直以来,人们对1851年万国博览会在设计史上的意义褒奖有加。有学者这样评价:它不仅开创了大型建筑新形式的新纪元,并且,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工业产品的展示促进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刺激了现代设计思想的产生,从而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展开起到了先导作用”[2]

(三)《国际展览公约》与国际展览局

1. 《国际展览公约》

19世纪的后半期,技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世界贸易的增长对博览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时由于博览会活动迅速膨胀,鱼龙混杂,参展者良莠难辨,一度导致博览会的形象受损。

建立起国际间的合作关系的举动最早在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之后就出现了。首创者是英国总代表亨利·柯尔,他撰写了一份包含9点内容,由奥地利、普鲁士、意大利、俄国、美国5位同僚签署的备忘录。备忘录确定了3个目标:控制博览会的规模和会展期限;在申办国轮流举办博览会;整顿分类体系以及更加关注展品的质量。

1873年,奥匈帝国政府邀请世界其他国家参加在维也纳举办的一场有关发明的万国博览会,但许多国家的发明者考虑到对展览品没有充分的法律保护,而不乐意参展。这促进了奥地利通过一项特别法对所有参加展览的外国参展者的发明、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提供暂时性保护。此后,奥匈帝国政府敦促各国政府要积极倡导专利制度保护以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专利的关注,以“早日达成专利国际保护协约”。

1883年3月20日,11个成员国在巴黎签订《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也称《巴黎公约》,它要求公约成员国应按其本国法律对在公约各成员国领域内举办的官方或经官方认可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产品所包含的专利和商标提供临时法律保护。

1927年,国际商会提出进行国际间合作的设想,法国政府积极响应,几经周折,终于促成了世界博览会的第一个章程的诞生。

1928年11月,31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开会,签订了《国际展览公约》。该公约规定了世博会的分类、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展出者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展览局的权责、机构设置等。《国际展览公约》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成为协调和管理世博会的国际公约,国际展览局依照该公约的规定应运而生。展览局行使各项职权,管理各国申办、举办世博会及参加国际展览局的工作,保障公约的实施和世博会的水平。

2. 国际展览局

1928年,根据外交公约,由法国发起成立了国际展览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BIE),总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的常务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长为该处的最高领导。

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展览会的日期,保证展览会的质量等。它的存在对规范、管理和协调世博会的举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国际展览局的收入主要来自申办展览会的注册费和举办期间门票收入的一定比例。

国际展览局每年由在职主席主持召开两次全体成员国代表大会。这些会议由成员国代表和国际组织的观察员参加出席。会议由代表们评审新项目(世博会)的申请,评估那些申办国申办世博会的报告。大会也听取分管各方面工作的4个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国际展览局日常工作由秘书长领导,下设4个委员会。

(1)执行委员会

为世博会所展示的内容确定分类标准;审查所有申办的注册类(综合类)或认可类(专业类)世博会的申请,并提出该委员会的意见一并提交全体大会通过;执行全体大会赋予的任务;向其他委员会征询意见。

(2)条法委员会

审查世博会的特别规章,并将其提交全体大会通过;指定供世博会组织者使用的规章范本;制定国际展览局的内部规章。

(3)行政和预算委员会

对国际展览局的管理活动实施监控,对国际展览局的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制定国际展览局年度预示并提交全体大会通过。

(4)信息委员会

出版国际展览局通讯,并研究和宣传国际展览局的活动。

每个委员会设一位主席和副主席,各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国际展览局副主席。这8个成员与国际展览局主席和秘书长构成了整个国际展览局工作的管理主体。所有委员会的职位从所有的成员国代表中选举产生。

国际展览局1993年5月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一直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展览局的各项工作。

作为BIE的成员国,在决定世界博览会承办国家时有投票权。鉴于世界博览会在国际中的影响日益增大,许多国家决定申请加入BIE,以便在今后与主办国间的政治、经济交往中有协商的优势。截至2010年5月1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共有1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