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金融·新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经济需要三个“新”(4)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2015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而要全面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这两大目标,需要三个“新”,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新优势、做出新贡献。

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在对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变化清醒认识后所作出的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基于这一科学判断,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我们在布局明年经济工作时,既要看到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受经济减速、增长方式和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周期长和世界经济结构及产业分工重新调整等影响,过去的一些隐性矛盾将暴露出来。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经济工作“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相信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会对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产生关键性作用。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创造新优势。新常态意味着过去很长时间,我们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塑造的中国经济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再靠以往大规模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及外部需求,难以继续维持健康增长。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过渡必然发生的增长动力切换,也是重要的战略部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扩大内需为主的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仅以城镇化为例,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城镇化发展释放的巨大投资和进口消费需求,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使全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将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的模式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给拥有科技和服务业优势的世界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带来众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

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依靠改革创新和创造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着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就是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