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互联网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9 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

微信在中国是很火的一款软件,一个与其竞争的产品做出了一款设计上很酷的涂鸦产品,这是想让用户把一种心情发给别人,但是这并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每一个用户难道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涂鸦吗?

用户是互联网的立业之本。互联网能跟用户直接接触,这决定了行业的一个特质:一切决定权都在用户手上。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用户是最终的,也是最挑剔的裁判员。在用户的选择面前。一切商业战略、模式、法则都变得不再重要。不管是什么公司,在用户面前都是平等的,能够获得用户的支持,就可以快速地发展,如果用户有任何的不满,那么只需要一个点击,就可以让公司的服务在用户的面前消失,这个公司也会被其他公司取代。

因此,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和博弈,都是要看谁可以获得用户的心,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互联网的竞争很激烈,产品、技术和体验都不断地涌现。不管多大的互联网企业,只要稍有松懈就会被用户抛弃,被对手超越,因此一件商品没有用户价值,也就没有商业价值。

360有一个小功能,也有人感觉不喜欢,但是很多用户感觉很好。360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把电脑里的小毛病告诉用户,用户的电脑不是简单的1和0,要么不是很好,没有什么大问题;要不就是有病毒和木马,还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如果把一份专业的文字报告给用户看,用户哪有这个耐心?再说了用户不一定能看得懂,现代人微博只看140个字以内的,看文章都只是看标题,用户哪肯看这不一定能看得懂的专业报告呢?中国用户从小都接受应试教育,都很希望自己有很高的分数,也都知道不及格不好,都希望自己得100分,得70分就有可能被其他的小朋友嘲笑,所以360根据用户的价值观,给用户设置了一个体检分数,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电脑是60~70分的时候就不高兴了,于是就自己去优化,360就自动扫描为用户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没有用户价值,那么用户就不会用到。360根据用户的价值观,设置了一个体检,这就符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让360被很多人接受。

乔布斯的传记里有一个例子,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的高层管理人员打电话,在苹果ios系统中,有一个谷歌的地图图标,在经过放大了很多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这是对细节的看重。这个例子似乎有点儿变态,那么小的一个细节都会被在乎,但是很多用户体验都毁在了细节上。同行之间竞争,在一些主要功能上大家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用户价值的东西一般都在那些细节上,这就需要设计师的敏感去感受这些细节的内容了。

中国很多航空公司都说经营亏损,于是大家一起在谈论长远的策略,却没有人关注细节上的问题,航空公司的经济舱,稍微胖一点的人坐进去就很痛苦,这样的细节高层不去关注,最后这些人只能坐头等舱,伙食跟30块钱一份盒饭是一个水平,如果多加30块会吃得好一点,在飞机上乘客们也没有奢望吃得很好,如果吃得不好,就会让用户失望,伙食就更加没有价值。

经常到异地出差的人士,大都会住酒店,一些酒店价位很高,但是没有无线网;反而是那些经济型的酒店提供免费的无线网,很多酒店四五千一晚上,消费者奇怪的是不能用手机上网,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一个怪想法:他们不在乎花5000元住一晚上酒店,但是花200元钱上一晚上网就会感到心疼。这是普遍的消费者心理,也是用户的心理。如果企业不关注这些细节,那么在用户眼里就会很快变得没有价值。

在互联网的商业世界里,用户是唯一的主角,也许他们不是产品的最终买单者,但是他们是企业所有价值链的基础。客户是用户的衍生,没有用户也就没有所谓的客户,只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就不用担心没有买单的用户。用户在认可你的产品之后才会重复购买你的产品。

在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看起来很一般的产品却得到了很多的用户。当类似的产品功能上的差异不大的时候,用户就会关注这些产品背后所定义的身份和品牌的性格,这是用户的一种价值观。比如说Google新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气质,那么有这种价值观的用户就会去购买这样的商品。

总的来说,没有用户价值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和用户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思维

在商业上,用户的价值就是商业的价值,如果一件商品用户觉得没有价值,那么它就没有商业价值。而产品的主要价值都体现在细节上,因此一个产品要想成功,就要多注意一下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