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从2001年开始,我便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担任客座教授一职,至今已有18年了。在这18年间,我接触过许多学生,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人才。张印帅是15级的研究生,他对设计有着极高的热情以及独到的见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创意。
印帅把这些创意用在了企业项目和国内外的设计比赛中,获奖无数。但我总是劝他,参加比赛这种事情,在学生时期尚可,为了你未来的发展,你应该多把这些想法用在能够让你实践、长期受益的地方。直到他把这本书的初稿放到我办公桌上的一刻,我看到了他的成长,更欣慰地看到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并且持之以恒地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相信这本书背后,一定有着无数的故事,这些都会是他一生的能量及谈资。
通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讲明了如何让设计创意产生价值,比如保时捷911的造型设计为何始终保持一致性和识别性,Jeep的车头灯为何要完全相同,等等。这些知识可以告诉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以及如何让自己的方案为企业、为客户、为用户以及为中国未来的汽车工业设计,创造无限可能的价值。
在我还是学生时,就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1986年我在日本艺术大学工业设计系学习,那时我已经确定了做汽车设计的目标,到现在我依旧从事着汽车设计的工作,一路走到底。在我大学时,我的毕业设计SUMMIT CONCEPT CAR,从设计到制作,每个零件都是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因为我相信,设计不仅是画图、做模型,设计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才会对汽车的部件、制造、装配有深刻的了解,这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但这对于学生自身、对中国汽车设计的进步都有益处,远比做一个小模型带给设计师的思考要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理解到实战训练的重要性,理解到设计需要被企业和用户所认可的重要性,为了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我们一直坚持进行校企合作,共协共创。
印帅的书中,将设计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价值这件事放在了一个相当客观、理性的位置。这十分适合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设计师进行阅读。在真正的企业运营中,设计仅仅是保证产品成功,促进公司业务良好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设计专业学生和初入职场者既要认识到设计的局限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更要意识到,让设计体现它的附加价值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设计教育与设计的应用及实践之间更容不得半点脱节与马虎。
十年前,我们还在努力摘掉“山寨”的帽子,那时,汽车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无论欧洲车、美国车,还是日本车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设计语言及造型的识别性,因为这些地方的汽车产业都相当成熟,设计风格也非常明显,让人在外观上就很容易分辨,一眼难忘。近年来,韩国车也找到了很好的设计风格,能够很鲜明地体现他们自己产品的特点。而那时中国的汽车却还一直在探索。
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设计师们的不懈努力,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通过设计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回报,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中国的本土设计。十年前,我们只听说过果粉儿,但是今天,出现了米粉儿。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设计,能够在企业和消费者心中扮演者越发重要的地位,读者们可以在本书中进一步印证。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在人内心产生文化共鸣和传承,是每个年轻的汽车设计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希望新生代的中国设计师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像印帅一样,勇于挑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交流与合作中,创造出更多能够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文化,有意义有深度的作品。
陈聪仁
戴姆勒大中华区梅赛德斯奔驰设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