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4 光线理论基础
“控制了光,你就控制了一切”。光线理论知识的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会影响曝光的准确性,也会影响你对于影调的审美判断。虽然一些理论知识和繁复的技巧会让你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只需要掌握几种人造光的布灯方法,懂得自然光是如何变化的,就可以在游刃有余的拍摄中不断精进。
摄影也被称作光影的艺术。摄影的基本功就在于对于光线的控制,这光线可能是自然光,也可能是环境反射的灯光,而商业摄影师大部分时候控制的是闪光灯的光线。有些光是雾蒙蒙的,有些光是汇聚的,像舞台主角身上的一束追光,有柔和的也有强烈的。这些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将色彩、空间感和影调呈现给我们。这种对光线的感知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此,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和追求,即使不懂那些光学理论知识也没关系,不要被复杂的知识点搞得更混乱,简单地去体验,去观察,去实践。更不要像背口诀一样去记这些理论东西,它会固化你按快门前那一瞬间的感知力。
既然光有这么多门道,我们学摄影时要注意哪一点呢?这就要提及摄影用光的六个基本因素了: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这六个基本要素是前人总结的,接下来阐述下我的理解。
1.光度与相机的曝光值息息相关、是控制一张照片明暗和色彩反差的关键。请注意上文用到的一个词汇——控制,是控制它是暗还是亮,而不是它本来是暗还是亮。记得在学习摄影时,有位老师跟我们反复强调了两个词:正确曝光和准确曝光。能正确记录被摄物体反光率的曝光量就算是正确曝光,这时候相机的曝光EV和被摄物体的EV值一致,而准确曝光,是完全反映出你的创作意图的曝光,即想要在这个环境光线下的被摄物体是亮一点还是暗一点。正确曝光侧重的是技术,而准确曝光反馈的是你的思想和技术的结合点,是将主观要求和客观标准的统一化。所以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可能就得默默地把相机的自动挡调到手动挡了。学会更好地控制相机为你服务,这很重要。
“我不理会照相机如何看事物,我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
拉尔夫·吉卜生
2.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拍摄主体的角度和方向。大家平时拍照或者用手机自拍时常说的顺光、逆光就是光位。只不过作为一名摄影师需要控制得更为精确,所以区分起来就比较精细。光位一般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和底光。在拍摄美食菜品时,我用得最多的是侧光、顶光和逆光,侧光有强调立体感的效果,适合强调“立体”及“质感”的拍摄手法。
前侧光在拍摄人像时经常使用,而底光一般在戏剧化舞台或者影视作品里使用,也就是俗称的“鬼光”或者“丑光”,自然光里是没有底光的。
3.对于光质,我们只需要记住其四个特性“聚、散、软、硬”。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要依靠阳光或闪光灯,所以要注意分辨你所使用的光线光质是硬光还是软光,这对于阐述一款产品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在户外正午时分太阳直射,照得你睁不开眼睛,这就是硬光;反之当有云彩或者早晚时分太阳光被扩散开来照射下来形成的漫反射的光线,就是自然光的软光。而在影棚里,闪光灯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硬光的光影明暗对比强烈,对于表现质感很有帮助,而软光善于展现物体的外形和色彩,对于质感的细节就弱一点。用更直白的话来形容它们的表现效果就是:柔光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子,硬光有明显的影子。
4.光型是指光线在拍摄时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主光、辅光、修饰光、轮廓光、背景光、模拟光。主光就是主要照明的光源,辅光的作用是减少主光造成的影像反差,也就是让阴影弱化一点。摄影棚里常说的给这里加个补光,说的就是辅光。修饰光和轮廓光通常是为了强化被摄物体的外形特点和局部轮廓。拍人像时加个眼神光,或者拍静物时给包装LOGO加个高光,就用到了这两个光型。背景光在拍摄环境置景时比较常用,为了突出或弱化模拟光就是模拟某种光线效果的辅助光。
5.光比是画面里被摄物体主要部位的高光与暗部受光量的差别。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反差大,即光比大,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要不要靠反光板或者闪光灯给暗部补光,即增加辅光,光比小。大光比常用来表现硬的一面,而小光比画面则比较柔。举个例子,拍摄儿童食品或早餐的食材时,就需要小光比,体现柔和清新的氛围感。
6.光色是指光的颜色,就是相机常调的“色温白平衡”。色温决定画面是冷色还是暖色。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偏蓝还是偏黄。色温值用开尔文作为单位,英文简写是k,如6000k,就是色温6000。在影棚里,我常用的闪光灯标准色温是5200~5500k,日光是5500k。色温是很关键的一项,因为拍摄客户的产品单品照第一条需求就是还原形体和颜色。有个小配件需要普及一下——灰卡。因为有时我们肉眼是分辨不出来标准色温的,这就需要你在相同的环境里先用相机拍一下灰卡,然后再按照这个标准值统一校色。
图中是我最常用的四个灯位。
侧顶光
斜侧高位逆光
高位逆光
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