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共产主义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解放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无论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还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最终都指向共产主义这个超越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性和优越性最终还是体现在政治维度上,因为极大的物质财富的积累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共产主义社会超越之前的人类社会的根本方面,所以,讲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必须讲到这一理想的政治维度上来。

(一)共产主义意味着劳动与资本之间关系的和解

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所有人类社会中,生产主体和分配主体之间的不对等造成的阶层冲突和阶级冲突始终是个历史难题,尤其对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原则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这个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也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出了较大的政策调整和制度优化。但是,这些措施都治标不治本,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改变,主导资本主义政治运行的后台力量依然是资本的逻辑,所以,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其实都包裹在金钱外衣之下,这便是今日的资本主义依然问题频现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它不是为这个社会唱赞歌,而是为这个社会找出路。资本主义不仅生产出了庞大的社会财富,而且生产出了庞大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两重性是由资本的两重性决定的。资本的两重性实际上代表了构成资本的两个矛盾的方面,作为资本方代表的资产者,他必须以资本的扩张、增殖和积累为重点,他只关心正常的生产和最终的盈利,至于劳动者本身是否贫困,是否健康,他不会在乎;对劳动方代表的劳动者而言,他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去保证自己不丧失劳动机会和劳动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养活自己,积累起较多的生存资料,甚至变成所谓的中产阶级。问题在于,一旦资本增长缓慢,甚至陷入停滞,资本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这种相对和谐的局面就会迅速被打破。作为资本方,他必须立刻调整投资计划,以便使损失降到最低点,并另觅机会使资本增殖;作为劳动方,他也必须瞄准市场需求,并进行相应的能力和岗位培训,以便及时找到新的就业机会甚至参与新一轮的资本游戏。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走向哪里,劳动者就要跟到哪里,双方看起来你情我愿,实际上包含着不平等。马克思所解释和解决的正是这种不平等,这也因此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政治任务。

马克思曾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这句话表明,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经不是雇佣劳动,不是那种不对等的劳动和智力付出,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因为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经消失,整个社会由自由人的联合体组成。社会根据人的有效需求调整生产,不存在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因而也就不存在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冲突,人类生活在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生产生活之中。

(二)共产主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

恩格斯曾总结道:“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2]在此,他所谓的“现代社会主义”,其实指的就是作为超越维度的共产主义理论。在经济层面,它指向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之间的不平衡性,其内容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人学层面,它指向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当然,这两个层面是统一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统一性,经济领域的矛盾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经济问题只是突破口,人的问题才是根本点。

从早年遭遇的物质利益问题开始,马克思首先关注的是农民问题,而在巴黎遭遇了异化劳动的问题之后,他开始关注工人阶级,此后,工人和农民的现实境况、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马克思晚年关注的东方社会的村社制度、种姓制度及其发展道路也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化和拓展。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既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冲突,也看到了当代社会的冲突。恩格斯分析指出:“正如从前工场手工业以及在它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的手工业同封建的行会桎梏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它的种种限制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这种冲突,并不是像人的原罪和神的正义的冲突那样产生于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事实中,客观地、在我们之外、甚至不依赖于引起这种冲突的那些人的意志或行动而存在着。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上的反映。”[3]可见,对于工业时代的社会冲突,无产阶级的感受最直接,尽管工人阶级人数庞大,但地位最弱,最没有发言权,这便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典型写照。

很显然,资本主义社会也是阶级社会,但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4]这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对阶级问题进行身份区别和肉体消灭,而是要建立更公平和更高效的社会制度,以消除阶级产生的社会土壤。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5]。所以,阶级对立不是一天产生的,也不可能一天就消灭,这种消灭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肯定充满了斗争、复辟、谈判、妥协和退让等诸多形式,但是,所有这些形式和过程最终必然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因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共同运用正义这把钥匙来分配自己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来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也是食利者阶层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三)共产主义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解

没有自然,我们什么也生产不了,“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6]。但是,自然在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同时,无法限制人类的生产欲望,因为资本会带着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奔走于世界各地,以便获得更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当然,有人会说,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对自然的需求和破坏似乎更小一点,但是,我们依然要强调,人工智能也不是自然的造物,而是人工造物的一种,既然是人工造物,它就和诸多人工产品一样,必然会破坏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天生的平衡,这是技术和工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经济危机,而且也重视生态危机。恩格斯曾批判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利用一个世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保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7]这便是传统的发展方式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这种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归根到底是一种零和博弈。所以,恩格斯在19世纪就指出,“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成果,可是后来人们又感到惊讶的是:取得上述成果的行为所产生的较远的后果,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和谐,竟变成二者的两极对立”[8]。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都在“雾都”生活过,熟知自然的历次浩劫,所以,他们不仅重视生产,而且重视分配;不仅重视经济,而且重视政治;不仅重视社会,而且重视自然。他们这么做,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共产主义天然地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与理解。

很显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大智慧,它思考并回应的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而不是道德层面的情感控诉或宗教层面的脱离尘世。所以,从对现代工人阶级的异化劳动的研究入手,马克思发现了私有制的秘密。但是,私有制一定不是最好的制度,因为它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紧张与对抗。所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目标,“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9]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人本维度、经济维度和政治维度的有机共融使这一理想体现出无比的崇高性。这种崇高是一种真正的崇高,这种理想是一种真正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所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10]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3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56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3.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186.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