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尚贤和尚同的政治思想

在政治思想上,墨子提出了“尚贤”和“尚同”的进步主张。所谓“尚贤”,就是要任人唯贤,即任人唯兼爱者;所谓“尚同”,就是要统一天下的思想,把天下的思想都统一到贤者或兼爱者的思想上去。

墨子认为,尚贤是实现“兼爱”这一原则的重要保证。在他看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都是任人唯贤的,即使是从事工农业劳动的人,只要有才有德,就“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墨子·尚贤上》)。他说,“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同上),受之以政,才使得天下太平,国富民众。“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同上)墨子主张,对有能的贤者,就给以很高的爵位、很厚的俸禄,这样,老百姓就会敬重他们、相信他们,他们的事情就会成功;对不贤和无能的人,就要罢免他们的官职,取消他们的俸禄,使他们“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墨子·尚贤中》),这样的话,民众都会劝赏畏罚,都会向贤者看齐,天下就大治了。墨子“尚贤”的思想,其实质就在于要改革和废除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并且这种改革是十分彻底的。他要君王“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同上),唯贤是举。墨子的这一思想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政治主张是有明显不同的。孔子虽然也提出过“举贤才”的主张,但他“举贤才”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奴隶社会的世袭制度。墨子的尚贤主张则是要从根本上摧毁贵族世袭制。他“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的思想,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强烈要求。

什么样的人算作贤者?墨子说:“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显然,所谓贤者,就是能够忠实地奉行墨家道德的人。墨子认为,在“农与工肆之人”中间,有许多德才兼备的“贤能”之辈。他们既有兼爱的品德,又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墨子本人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他要求最高统治者罢免他们的亲信,任用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尽管这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而已,但是,墨子的“尚贤”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加政治生活的愿望,反映了农民对平等和民主的要求,因此是有进步意义的。

墨子从“尚贤”的思想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尚同”的要求。他认为,社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善恶是非观点,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一个推行兼爱主张的领袖。他说:“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臭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至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又说:“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同上)天子被推举出来以后,就要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为“三公”,来从事“一同天下之义”,以便于统一整个国家的思想,以达到“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尚同中》)。在墨子看来,通过天子、三公、将军、大夫、乡长等各级有贤能的官吏使全国上下统一起来的思想,就是他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子所想象的“天子”,是由上天的意志决定的,天子所执行的乃是天的意志。因此,墨子要人民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天子的指示,“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同上)。墨子的主观愿望是善良的,他希望从天子以至乡里之长都是贤良之士,但在客观上,“尚同”的思想却起到了巩固当时统治者的地位的作用。“尚同”思想的实际效果是为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服务的。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着民主的色彩,而“尚同”的思想在当时,更多却是为君权至上论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