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首都新型智库: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年巡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人文北京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概况

人文北京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9月,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建立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为人文北京研究基地。

基地是一个服务于北京发展、专门从事人文北京建设相关研究的跨学科、开放性科研平台。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北京”理论的基础性研究;“人文北京”的应用研究与对策研究;“人文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人文奥运”研究。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基地经历了两次研究内容的“扩展性转移”。首先,在后奥运时代,基地将研究方向由专门从事人文奥运研究转向人文奥运、人文北京理论研究并重,完成了研究重点的首次扩展性转移,产生了“人文北京”行动计划研究等理论成果;其次,在“人文北京”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基地将研究方向再次拓展到关于“人文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研究领域。总体来讲,在两次“扩展性转移”之后,基地的研究方向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明确。

基地致力于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一流跨学科人才团队、服务北京文化建设、研究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的城市精神,为实现将北京建设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超大型城市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下一步,基地将围绕北京文化研究领域、“人文北京”研究领域、“人文奥运”研究领域,建设成为以“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为主的高水平学术中心;汇聚学术力量,建设成为兼容学术研究与资源建设的资源中心;服务北京发展,建设成为高校重要的资政平台;继续探索文化创新,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窗口和宣传平台。

负责人兼首席专家简介

image

冯惠玲,教授,江苏仪征人。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学习,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自留校以来历任档案系副主任、主任,档案学院院长,2001年2月被教育部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主要学术方向是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档案学基本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人文奥运等。

冯惠玲教授还是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撰写和主持编写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科研奖8项。1991年、2004年两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7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9年7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0年6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冯惠玲教授是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者之一,有关信息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战略价值的分析判断,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使命、学科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冯惠玲教授是当今我国档案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关于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方面的研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国家行动。她所主持的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

代表性研究成果

image

《人文之光——人文奥运理念的深入诠释与伟大实践》一书是人文北京研究基地自2000年投入奥林匹克学术研究工作以来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以丰富的学术成果、开阔的研究视野、精湛的理论观点从学术研究的维度彰显了北京奥运人文理念的深刻内涵和丰厚价值。

在对“‘人文北京’行动计划研究”、“从奥运城市到世界城市”等课题进行科学研究、集中攻关时,基地课题组成员撰写发表了《从奥运城市到世界城市》、《北京奥运人文价值的开掘与转化》、《北京奥运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光谱》、《人文精神:城市的品格和灵魂》、《“奥运精神”与“北京精神”》、《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后奥运时代人文价值的弘扬》、《奥运让中国国民心态更成熟》等系列理论文章,并出版了《人文之光——人文奥运理念的深入诠释与伟大实践》、《人文之魅》、《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等重要学术专著,翻译了《志愿者》等译著。承担了北京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城市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研究”,成功为“人文北京”的研究方向探出新路。

重要学术活动

2012年6月,人文北京研究基地冯惠玲、魏娜、胡百精、钟新、李树旺等研究员受瑞士公共管理学院邀请,赴洛桑就《北京奥运的人文价值》一书举行体育与欧盟组织论坛“北京奥运的社会影响”学术专场报告会。

2012年5月,人文北京研究基地郝立新、刘凤云、葛晨虹、干春松等研究员受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大学邀请,赴巴黎参加“宗教·城市空间”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