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突发事件处置、媒体舆情应对和信任危机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危机管理的新形势与新趋势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三重危机源导致复合式危机管理的格局逐步成型;风险管理、媒体舆情应对、社会心态引领、信任危机管理等已是必然趋势。

一、三重危机源,导致复合式危机管理的格局

当前已逐步形成三重危机源:第一,死伤和经济损失的危机,是指以死亡人数和损失金额为危机的界定标准,通常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界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类的事故灾难。第二,社会负面影响和社会恐慌的危机,是指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对形象有较大伤害,或引发大规模利益相关群体恐慌的危机。突发公共事件、矛盾纠纷等均可能导致这类危机产生,虽然在当时可能无伤亡或损失,但其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却深远和难以清除。第三,信任危机,是指由于主体负有责任,或当事人、群众的误解而导致的不信任危机。质疑易导致危机应对的低效、无效,甚至被全盘否定。

上述三重危机源还不断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单起事件也往往兼有三种类型的危机。因此,危机应对已逐步演变为“技术—心理—社会”的复合式危机应对:以技术手段(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和管理)应对人员死伤等生理问题,以心理手段(媒体、舆论、心理干预等)应对社会恐慌等心理问题,以社会手段(信任危机应对和管理)应对社会失范、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推动应急管理升级为风险管理

突发事件的特征在客观上影响着危机管理的成效。特征一,信息不对称:现场信息的不全不准,瞬息万变,一方面难以支撑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社会倒逼”的压力加剧。对此,“政府主导型”应急亟待强化。一是要求运转高效、配合协调、口径一致;二是要求相关部门和官员要适应“社会倒逼”的压力,全面提升应急反应的能力。特征二,社会学意义上的“暴民效应”:冲突状态下的非理性和行为盲目。一是心理焦虑易导致社会恐慌,对此,心理疏导和秩序规范需齐抓共管;二是“善后难”凸显,对此,物质赔偿和精神慰藉应双管齐下。特征三,“冰山效应”和连锁反应:矛盾积压导致应对单起事件时面临以往积压危机的压力,并因为负面连锁反应而适得其反。对此,各部门应注重对积压问题的清理和防范,并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效阻止负面连锁反应的爆发或恶化。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体制,“运转高效、配合协调、口径一致、保障有力”的机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进步明显、成果显著。但是,传统的应急管理已无法全面应对三重危机源,更难以有效应对复合式危机,因此推动风险管理的有效应用势在必行。从被动应急,转变为主动防范;从内部管理,转变为风险沟通;从事后处置,转变为常态监管;从无法考核,转变为绩效管理;从政府独揽,转变为共同治理,并不断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风险政务。

三、社会负面影响源于媒体不实报道,根在社会心态引领

社会负面影响的表浅层面,一是政府和企业的形象危机,二是群众的社会恐慌。危机公共关系成为应对的实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形象、舒缓恐慌。

社会负面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媒体的不实报道,表现为对危机的放大和变异。而其产生的恶性影响往往对危机管理和整个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媒体应对、舆情研判等具体的操作工作,尽力改善形象,舒缓恐慌。

社会负面影响的较深层面表现在,媒体和舆论的根在社会心态。虚拟信息空间的序列规律和传播机理,实质上是现实社会中社会心态的映像。因此无论是媒体舆论工作,还是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都在于社会心态的正确引领。对此,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是危机应对的利器,准确的舆情研判和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头戏,但这些仅是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操作,在深层次的社会应对方面,关键还是引领社会心态回归到应然的社会秩序上来,以阻止危机在社会层面的潜在破坏连锁反应。

四、危机管理的社会价值是增进信任,信任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工作的基础

信任危机的应对和管理工作确实是艰难险重的。信任危机在社会层面的破坏远甚于经济损失,其机理复杂且长期发生影响。

信任危机应对要防范和消弭双管齐下,“有理有据、尽责尽义、全心全力”是实践证明的有益之道。

信任危机管理则立意高远。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从根本上是信任危机的风险评估,矛盾纠纷调处在实践中是获取群众信任的工作,社会维稳的实质是全方位做好信任管理的顶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公关进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主动问责、风险防控、矛盾调处等综合工作。

因此,在现今社会,危机管理的社会价值实质上是在维系信任的基础上,增进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信任危机管理要作为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危机公关的基础。在危机管理中设定维护和恢复政府公信力的基准,在风险管理中纳入防范和抵御信任风险的指标,在危机公关中设置信任底线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信任危机管理作为危机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既要在危机应对操作中不失分,更要在善后、媒体舆论等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持续得分,这样才能全面凸显危机管理的社会价值。

唐钧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风险治理与科学管理网(www.999cn.org)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