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先生产,后生活
公司发展这么多年,员工绝大多数没有房子住,我们发扬的是大庆精神,先生产、后生活。
——任正非
法国人约瑟夫·德迈斯特曾说:“成功的秘密就在于知道怎样等待。没有无播种的收获,满怀耐心与希望地等待;醇美的果实往往在最后时刻成熟。”
华为成立之初,由于资源和技术的严重不足,让华为在市场上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华为人发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艰苦奋斗精神。
“先生产,后生活”是在国内经济严重困难、环境十分严峻的形势下,由大庆人提出来的用于处理生产和生活关系的原则,也是大庆人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人始终相信先“苦”才能后“甜”,因此,他们宁可在生活上吃大苦,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油田为国家分担困难。后来,这种文化又在华为人的身上得到体现,并将大庆人“先生产,后生活”的艰苦奋斗精神视为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成为华为文化的灵魂。
在华为成立最初的那段时间里,所有的华为员工都生活在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他们把一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作区;宿舍、仓库、厨房也设在同一层楼。宿舍里面十几张床挨着墙一字排开,床不够,就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整层楼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在炎热的南方城市,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汗流浃背。如果他们工作累了,就会趴在桌上,或是在地上找张泡沫板、纸板,席地而卧,醒来了就会接着干。在交货时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甚至有很多华为人足不出户,一些人在当地工作了几个月,对周围的交通、环境依然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到了1999年,很多华为高层还居住在郊区的民房里。
对于华为早期创业者的这段经历,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这样说道:“公司发展这么多年,员工绝大多数没有房子住,我们发扬的是大庆精神,先生产、后生活。”华为人的这种“先生产,后生活”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突破重围的决心,让华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曾经有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客户,是有幸见证了华为的第一个C&C08交换机实验局的人。后来,他还接受华为公司的邀请参加了“核心网产品线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会议上,这位客户专门讲述了1993年华为在义乌佛堂镇开局的故事。
他说:“华为开局难在哪里,我们知道的很少。但苦在哪里,我们看到了。二十多人的团队在机房不分昼夜地‘连轴转’。10月以后,天气冷了,华为人添置了蓝色军用大衣,那是当时他们最好的工作和生活的伙伴。设备调测的时候,他们穿着大衣防寒;困了的时候,裹着大衣打个盹儿。蓝色军大衣就是华为精神的写照。”
其实,在华为,蓝色军大衣并不多见,真正能够体现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是“床垫文化”。直到现在,这种文化依然盛行。华为的“床垫文化”是这样形成的:
华为在创立初期,没有任何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任正非一直坚持“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的人生信条,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方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足都没有走出过办公大楼,只给自己准备一张床垫,卷放在办公桌的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经常不回宿舍睡觉,累了就在床垫上睡一会,醒了爬起来再干。就是这样的一张床垫成了华为人的半个家,成为华为人奋斗的标志,慢慢地形成了华为独有的“床垫文化”。
“床垫文化”伴随着华为人一路走来,创造了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的奇迹。华为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艰苦的发展期以后,也到了丰收的季节。
2005年2月,美国最大的专业电信行业媒体Light Reading下属调研公司调查表明,在2005年的整体排名中,华为的知名度已经从2003年的第十八名一跃而到第八名,成为电信行业中设备买方市场中知名度提升最快的公司。
截至2006年,华为的3G业务跻身全球第一阵容;智能网用户数全球第一;MSAN和全球软交换出货量排名第一;长途波分全球市场排名第一;路由器运营商市场全球排名第三。
到了2011年,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
显然,“床垫文化”已经成了华为的最宝贵的财富。任正非在《天道酬勤》一文中这样评价华为的这笔“财富”:
有一篇文章叫作《不眠的硅谷》,讲述了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人们的艰苦奋斗情形,无数硅谷人与时间赛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荣,也引领了整个电子产业的潮流。华为也是无数的优秀儿女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才打下今天的基础。创业初期,我们的研发部从五六个开发人员开始,在没有资源、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秉承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忘我工作、拼搏奉献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大家以勤补拙、刻苦攻关、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方案,开发、验证、测试产品设备……没有假日和周末,更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虽然今天垫子已只是用来午休,但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记载的老一代华为人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是我们需要传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何成功都不能唾手可得,它需要我们克服重重的困难,并且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当有人问到著名的小提琴家卡迪尼学拉小提琴需要多长时间的时候,卡迪尼给出了一个“意外”答案:“每天十二小时,连续十二年。”还有,作为一个出众的芭蕾舞演员,泰祺尼在每一次演出前都要接受父亲长达两个小时的苛刻训练,很多次她都累到精疲力竭,甚至失去知觉。可是,这种艰苦的训练成就了她在舞台上轻灵如燕的舞步,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如今,当很多人因为不堪忍受早期的痛苦,放弃了最初梦想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内心深处为之惋惜,并发出这样的感慨:先苦才能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