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浙东山水的谢家祖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小朋友们都会背诵吧。
唐天宝三年(744),86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回到越州永兴(今属萧山),家乡的小孩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唯有老家门前的镜湖水,还是少小离家时的模样,在阳光下泛着波光。
贺知章诗中的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但比现在的鉴湖要大百多倍。它的南面是绍兴会稽山麓线,北面的湖堤是现在杭州到临海的公路,西接钱塘江,东至上虞曹娥江。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曹娥江畔,先讲一讲成语“东山再起”的主人公谢安的故事。
谢安是东晋名士,年轻时就很有才学,特别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且生性娴雅温和。因遭小人嫉妒,郁郁不得志的谢安来到会稽郡的山阴县东山隐居。
当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等一大批东晋名士,为躲避乱世也隐居在会稽山,谢安便常常邀请王羲之、孙绰、许询、支遁等名士,在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下喝着绍兴黄酒,弹琴下棋,吟诗作赋。后来这块石头被李白称为“谢安石”。谢安还邀请王羲之等人到临江的一块大磐石上垂钓。常会钓起一种肉质细嫩的“磁傅鳊鱼”,这是谢安的最爱。那块大磐石被称为“谢安钓鱼台”,现在还矗立在江边。细细察看,还能发现上面有隐隐约约的木屐印,据说就是谢安当年垂钓时留下的。
关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的交流来往,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千古佳话。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谢安等人集聚兰亭,曲水流觞,咏诗抒怀,王羲之为此风流雅集写了一篇序,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这样神仙般的日子,谢安过了将近30年。其间,朝廷多次派人请他出任官职,他都婉言拒绝了。41岁那年,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做司马,他才答应出山,后来官至中书令、司徒。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东山再起”。到南京做官后,谢安还是会经常想起会稽山的美景,怀念过去那段逍遥自在的日子,便在土山(今南京城东三十里)搞起了建设,并将土山改名为“东山”。他经常邀好友在东山的别墅里对弈、饮酒、畅谈。
晚年时的淝水之战,令谢安再次声名大噪。公元383年,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与之对峙的东晋王朝。谢安派谢石、谢玄迎敌。
当时,苻坚的兵力是东晋军的数倍,双方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两岸对峙。苻坚亲自登上寿阳城头,观察对岸晋军动静。放眼望去,只见晋军的营寨扎得整整齐齐,来回巡逻的士兵也是姿容威武、装备齐全。再看对面八公山上,风吹草动,影影绰绰,不知埋伏有多少兵马。苻坚顿时大惊失色,觉得自己太轻敌了。原来,心虚的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兵马了。“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结果,数倍于晋军的前秦军队大败。谢安虽然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他在后方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前线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好友下棋,他看过捷报,便放在一边,神色如常,继续下棋。好友忍不住问他:“前线战况如何?”谢安只缓缓地答了一句:“小子们打败了敌人。”这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风范啊。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大战役之一。
谢氏一族出了很多名人,除了谢安,还有淝水之战的干将谢石、谢玄。到了第三代,谢家又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就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玄的孙子谢灵运。谢灵运才华横溢,同时也相当自负,自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他恃才傲物,自然不受官场待见,不久便被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
永嘉在楠溪江边,谢灵运乐得在山水之间流连,写下了很多歌咏山水的佳句。为了云游方便,谢灵运还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做出了开山劈道的壮举。
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谢灵运带领家兵数百人,伐木开道,硬是在树木蔽日的天姥山区开出一条小路来,史称“谢公道”。从此,会稽郡和临海郡之间就有了一条相通的小道。今天的嵊州剡溪口山雩浦村里,还残留着200余米卵石砌成的古道,据说就是当年谢公道的起点。
开通登山道后,谢灵运对登山更是乐此不疲。为了登山方便,他还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登山的木屐。这种木屐运用力学原理,采用削掉木屐前齿或后齿的方法,以调节坡度。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
唐朝时,很多诗人来到浙东寻访谢安、谢灵运、王羲之等人的足迹。李白还穿上谢公木屐,得意扬扬地写下了“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样的名句,留下了千古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借着东晋名士谢家三代的故事,激励自己。渐渐地,从绍兴鉴湖到天台山一带的浙东地区,形成了一条著名的“唐诗之路”。
小链接
浙东有条“唐诗之路”
据考证,约有400位唐代诗人歌咏过浙东山水,留下了1500多首诗。“诗仙”李白更是为浙东留下了20多首诗篇。
唐代诗人青睐的浙东,指钱塘江以南、括苍山脉温岭以北、浦阳江流域以东至东海一带,主要是在曹娥江流域。具体路线是从钱塘江经绍兴鉴湖、山阴道和若耶溪一带,向南溯曹娥江而上,入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姥山,最后至天台山。盛唐时期,只占到整个唐帝国七百五十分之一的弹丸之地,却吸引了如此多的诗人,诞生了如此多的诗篇,除了这一带美丽的山水风景外,还因为这里曾隐居着东晋名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氏、谢氏是六朝时的望族。王、谢这样的名门望族,东晋时为避战乱南渡,隐居在浙东山水间,引得唐代文人纷纷来到这里寻找王、谢足迹,并留下了许多歌咏浙江山水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