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通州作家视域下的运河文化精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通州作家刘绍棠——当代运河书写的旗帜

当代通州作家较早与“运河文学”四个字联结起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说通州作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就已经将运河纳入创作的主题范畴,进行文学创作实践了。

1982年,有评论者指出当代通州作家刘绍棠的乡土文学创作风格,既不同于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又不同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它师承“荷花淀派”的艺术精神和审美风格,又独具一格,自成一派,成为以刘绍棠的运河为主题的乡土文学,即“运河文学”。“虽然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创作最早是师承孙犁的,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刘绍棠的创作风格属‘荷花淀’一派,这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就是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尽管它是从‘荷花淀’上嫁接出来的,但它究竟是一棵新的植株,具有母本所不同的特征。”[2]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绍棠的乡土文学吸取众家之长,凸显通州地域色彩、运河风情,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到风格,表现出了高度的流派自觉性和艺术风格的独立性。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没有一个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能够像当今时代一样拥有巨轮推动的发展速度。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再到人工智能无处不在,通州和全国很多个区县一样在发展和变革。在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经济改革以及文化繁荣的背后,有一代代通州作家,从通州走向当代文坛,以优秀经典文学作品向时代致敬。在回望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时,通州作家的创作无疑可圈可点,甚至形成了研究者无法绕过的艺术高峰。

当代通州作家对当代文学的贡献有目共睹,通州作家作为通州优秀的儿女,也是通州人民的骄傲,是运河文化亮丽的名片。在这群为北运河写作、为通州发声的当代作家中,包括刘白羽、刘绍棠、高占祥、王梓夫、张宝玺、周祥、刘祥、红孩等,既有文学前辈又有后起之秀,他们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有互补重叠也有递进乘积,有惺惺相惜又独一无二。他们以运河之子的情怀,写运河边上的故事,写通州百姓的生活故事,写通州在时代发展中的变迁,以笔为鼓槌,为家乡发展呐喊助威,为家乡的改变倾尽心血,让无数读者认识运河,认识通州,成为运河和通州的精神符号。他们因为写故乡获得与众不同的艺术生命力,故乡也因为他们的书写在青史留名,荣耀四方。因为作家相似的生长环境、相同的地域书写、相近的审美风格,这些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极具研究价值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