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类改造世界、利用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表现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能力不断被强化,人类已经将自己摆在了自然的对立面,开始向自然宣战。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经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更加疯狂,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失衡,大自然的调节能力越来越被削弱,自然灾害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工业革命和新技术的推进,使人类社会获得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但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900年,全球人口只有大约15亿,今天已经超过了70亿。根据联合国2017年6月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中的有关数据,至少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持续增长,按照中位数预测结果,到2030年,全球总人口将达到大约86亿,2050年将达到大约98亿,2100年将达到大约112亿,其中在2017~2050年,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增长将来自非洲地区,大约为13亿人口,亚洲地区大约新增7.5亿人口,只有欧洲地区面临人口负增长。[1]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形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量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造成了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的困境,这也就必然会给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危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技术上面临推动绿色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困难,也欠缺完善的制度规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历史、社会、经济等的影响,起步晚、发展慢,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也在增加,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后,才走向不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阶段,并且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开始与自然和谐共处,对过去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建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与环境规制有关的“强制过程”,也是一个与激励机制设计有关的“自愿行为”。绿色发展事关民生工程,早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民生问题最大的思考,也是最直接、最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未来发展之路,才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奠基石。从世界范围来看,宇宙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地球环境不受侵害。就当前而言,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窘境,走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所趋。建设生态文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共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向。作为发展中大国,也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是民生所向、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