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式与诗的变奏: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闭抑和分裂的古典

由于晚清诗歌身处两大强势话语之间,屡屡被轻视乃至“刊落”,准确地对它予以历史定位因而显得颇为棘手。较之古典诗歌深厚的艺术资本,晚清诗歌似乎过于贫瘠,不但趋新者的诗歌被认为取径不高,[1]甚至复古的一派,在长长的名单上也只得屈居一隅或者被隐没。[2]在强调新诗源头纯粹性的人看来,作为一项不成功的诗歌改良,源于它与古典的暧昧纠葛而显得不够进步,黄遵宪们可以一笔带过乃至只字不提,更遑论逆“新”而动的复古派诗歌。

然而,晚清诗歌和古典之间的关系值得细加打量。这是因为,无论试图革新诗歌的黄遵宪、梁启超等人,还是企图以复古的方式为诗歌写作寻找资源与活力的王闿运、陈三立等人,古典作为美学和文化的沉积,是他们从事写作的最主要“基座”。从革新诗歌的层面看,古典是一种深度“装置”,诗歌革新被深刻阻遏在古典之内,从复古者寻求写作可能性的层面看,被宗奉的古典在内外交困中走向了闭抑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