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且惠及后人
2016年的国庆节,我随一带一路百人论坛调研小组前往北京前门的手工坊考察参观,体会颇多。在近代历史上,大栅栏非常有名。北京广安控股有限公司对旧街区进行了改造,使著名的劝业场旧貌换成新颜。建成之后,该公司精心推出“手工坊”这样一个体验加展示的地方。在北京设计周期间,举办了一场与“新中式”谐音的“心中势”传统与当代思想碰撞、民族与时尚应用相结合的艺术展。该展出从形式到内容都令人兴奋,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受。他们在修缮一新的旧建筑里,举行了一场富有当代气息的国际设计展。来参观的游客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兴致勃勃,同时生机勃勃。这充分体现了笔者在前文所述的观点:给当今传统手工艺和传统生活方式融入新的时代色彩,让文物活在当下,让民族元素为现代设计所利用。当文物活在当下、古建筑被重新利用、传统元素获得再利用、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当代时尚灵魂时,传统文化就将传承下去。这是人文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通常,当我们去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旅游的时候,都会先从博物馆开始了解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可惜很多历史只能用文字代替而无法用图片再现。当看到那些精美的手工艺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时候,对于游客特别是孩子们而言,就有了直接的感受。手工艺品不仅凝聚了制作者的智慧和体温,还包含他们的精神寄托与审美,及其对大自然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人类文明与高科技的发展,很多手工艺术被工业化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取代,有的还会因为产业的衰退而消亡。当它们彻底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时候,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我们需要应对工业化技术时代的手工技艺面临的困境,保护手工技艺,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文明的根基。特别是保护、推广手工技艺,让更多的手工艺人在有尊严地生活基础上,从事手工技艺传承、发展的工作,让手工艺术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在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从设计、理念、制作、审美到时尚美学都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让遗产活在当下,让更多的传统技艺为今天的消费者服务,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这种创意的工作中来,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产生新的价值,散发新的风采与光芒。
从2013年起,我在贵州开始策划做“贵州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就是希望在原有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让贵州本省的多民族手工技艺与世界的手工技艺交汇与碰撞,让传统与时尚相融合。今年9月28日,我们再度邀请到德国、日本、以色列、美国、泰国当代设计师以及53个国家的手工艺大师和参展商云集贵州省贵安新区,展示、出售他们设计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与产品,同时还有一支来自墨西哥和保加利亚的民俗歌舞团队进行游街表演,与游客观众互动。尽管看的人多于购买的人,但是四天时间,游客达20多万。这还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可见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热望与好奇。如果放到北京劝业场手工坊,恐怕会一票难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同样是旧建筑改造与修缮,我正在贵州省贵安新区策划一个三线兵工厂5708旧址的改造与修缮。我提出历史文物活在当下的效果,应该是兼具社会性和商业性,既不是静态的展示、短期的图片或者文物展览,也不是单纯的旧建筑改造,而是要跟社会诉求联系起来,跟当地居民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民众把这些建筑以及内容看作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互动,才有关注,才有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世界手工艺博览会,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云集在旧工厂,创作、销售、展示,开办手工艺传习所,青少年夏令营,设计、创意工作室,民俗大剧院,各种风格的博览馆,让游客与居民在游玩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面对面观看大师的制作过程,提高艺人的社会尊严与地位,拉进传统技艺与孩子们的距离。他们有了认知,才会有传承的意识。要让这座博览城里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歌舞,季季有展会,让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都习惯前往贵安看世界民俗歌舞荟萃,前往贵安买世界大师作品,发挥旅游、商业、艺术、传统的最大价值并相互提升与融合。
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常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建一座博览城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慢慢养成,生根发芽才能可持续发展。文化不能作为产业去发展,而产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有文化内涵。文化只能培植,靠整体社会的推进与培养,而不能被加上产业甚至产量的标签。衷心希望北京的劝业场手工坊继续发扬秉承原有的精神: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为打造民族手工艺精品、振兴传统手工艺提供新的帮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通过代代相传下来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保护文化遗产,同时让它们体现出当代价值,为当今生活所认知。我们的任务是保护遗产、活化遗产,继续将这些遗产留给我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