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陆海统筹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陆海统筹”是最近中国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陆海统筹。换句话说,陆海统筹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条件和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8]“陆海统筹”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表明我国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时正在运用“陆海统筹”的思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思想,即认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9]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显然包含中国的海疆空间。这里有两个情况可以证明,一是建设“海洋强国”这个思想就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个段落内提出的;二是,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10]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就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可见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包括我国陆疆和海疆两个空间。过去因国力有限,中国很难进行陆海统筹。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就为进行陆海统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国可以从容地对陆疆和海疆实施战略统筹。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实施40年了,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相互影响。中国已经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样式。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度依赖海洋,中国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主要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具有陆海统筹的鲜明特征,体现了我国陆海空间的统筹,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需要在更宽阔的海洋空间与伙伴国家进行合作。中国近海开发已现疲态,远海开发势在必行。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走向深海和远海,进行开发并不是要控制远海。
从地理空间上看,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在航海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福建作为造船、渔业和贸易中心已有千余年”。在福建“人以海为田”。[11]“宋元之间,泉州与海外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这个网络由几条海上航线为主干,维系着这个地区与世界的联系。其中第一条航线从泉州延展到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第二条航线从泉州,经广州,再经南印度的故林,前往今之阿拉伯世界(又称“大食”);第三条航线经阿拉伯世界,中转亚丁湾而进入东非沿海;第四条航线,也就是经过阿拉伯世界西去而抵达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在此期间,从泉州外销的产品包括了当时出产和中国其他地区出产的丝绸、陶瓷、茶叶。在商品的大量外销中,泉州海商从海外带来了大量的金银、香料等财富。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外国商人、宗教团体也来到泉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文明杂糅的景象。”[12]宋代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很发达。元代时期中国对海外世界的地理观念也有很大改变。[13]但明元以后中国采取了“禁海”政策,逐渐导致在国民意识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重陆轻海观念。中国长期以来海洋观念淡薄、海洋意识薄弱。畏海恐海的结果就是禁海。中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使得海疆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维护。中国崛起给其自身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即在继续忽略海洋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崛起吗?因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需要勇敢地走向海洋。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并将陆海统筹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前提。这表明陆海统筹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
中国东南沿海的开发开放给中国的改革大局打开了一扇大门,面向并走向海洋,使中国沿海地区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70、2.16、10.79、6.40、19.33亿元;2015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7502.86、2025.41、1868.03、3466.03、3702.76亿元。[14]借助海洋中国与世界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开放的进程就是不断走向海洋的进程。中国既有辽阔的陆疆,也有广阔的海疆,陆疆与海疆共同构成了中国空间。我们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时必须从陆海兼备的国土空间考虑问题,从陆海统筹的正确思路去谋划发展之路。因此,中国需要将陆疆优势与海疆优势统合起来。比如,在强调沿海开放的态势,中国也提出了沿边开放问题,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单纯的沿海开放或者沿边开放都不足以支撑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大局。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中国与一些邻国在海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划分方面存在一些争议问题。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其海疆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中国客观而冷静地分析局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15]
这表明,我们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要处理好几个原则性的问题,一是国家核心利益不能牺牲,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这是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底线;二是由单纯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方向转变;三是处理好“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统一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利益关系,维护海洋权益要与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四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的能力;五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寻找利益的“汇合点”。
中国的建设“海洋强国”是有特定含义的,不是去搞海洋霸权。“海洋强国”与“海洋霸权”完全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淆。那些将“海洋强国”概念与强势处理与邻国的涉及岛礁争议联系起来,将“海洋强国”概念与不断扩大海权联系起来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16]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旨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由大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支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