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压开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一带一路”宏伟构想

1.“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以及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主要表现在:①引领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发生动摇,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率,逐渐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②世界工业生产格局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减速,而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表现不俗,但作为工业增长引擎的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工业生产格局中凸显领导力,仍尚待时日。③世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逆转,原来的西方发达资本输出国大幅减少境外投资,加速全球资本回流,恶化了发展中国家融资环境。世界贸易格局进一步分化,美国、欧盟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商品出口增长较快,日本出口形势则急剧恶化,而在商品进口方面,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继续保持领先,美国和欧盟进口则持续乏力疲软。在此情形下,我国长期以来以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对外开放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东盟、中亚和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亟需通过合作激活发展动力。

三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3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82亿吨,原油进口量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外依存度高达58%,这种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集中和单一的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风险加剧。

四是21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甚至喧嚣“食品安全威胁论、环境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粮食威胁论、经济威胁论、网络威胁论和地缘政治威胁论等”。为了加强宣传解释,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传播,播好中国声音,我国要用实际行动昭示天下,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不构成对任何国家的威胁。

五是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

2.“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及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国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宏伟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倡议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GDP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世界的63%和29%。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明显落伍。沿线国家人均GDP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8%,一些国家是低收入国家,还有9个是最不发达国家。一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低。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

3. “一带一路”宏伟构想解读

(1)“一带一路”构建开放新格局,助推区域大合作 回顾历史,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输送到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和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在中国国内近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可以为中亚等各国借鉴。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正在形成古丝绸之路上的现代商队。

(2)“一带一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宏伟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和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实施,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据报道,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3)“一带一路”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

“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发展“一带一路”的成果,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宏伟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4)“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取得的成果 2015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成为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新名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项顶层设计。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发表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其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系列国际共识。2015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高层访问活动中,“一带一路”这一关键词保持着很高的出镜率。通过高层引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合作意愿持续升温。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多边场合,“一带一路”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把沿线国家黏合在一起,凝聚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一揽子合作协议。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和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签署了28个项目文件。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使我国在“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培育起若干支点国家和核心团队。

一批建设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签署的项目累计金额达460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尼期间,我国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和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项目全面动工。

一个支撑保障体系。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的布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和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和文化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金融系统积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2015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沿线国家达到15个。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有序参与,八方动员、协同推进的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