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宁静致远
【原文】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一个君子的行为,应当安静地修身养性,用俭约来培植德行。除了淡于追求功名利禄,便无法表白自己的志向;除了安静地修养,便难以达到高远的目标。
【解读】
追求功名利禄本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目标要高尚些,手段要正当些,除了依靠自身的修为,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可或缺的。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表面词义可以解释成不求上进,悠闲自得,但实际上,提倡的是内心的理智和淡定。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各种物质和美色诱惑面前我自岿然不动是需要定力的。甘于寂寞,保持清醒,调整心态,不停追求,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宁静,首先是心灵的宁静。《论语·雍也》篇说:“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爱学乐善的快乐,这才是好品德呀!颜回告诉我们静就存在我们心底,即使我们身处闹市之中,静仍在我们身旁,只要我们内心有单纯的追求。李白诗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明人们对于世间万事的看法,其实源于你自己对于世界的态度。有人无法忍受喧闹与浮华,选择了主动避开,于是就有了隐。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陶渊明心中所希望的现实社会就应该如《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世间怎会有如此与世无争之地呢?所以,他在《饮酒》中也告诉人们静源于心境。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实人生就如同在旋涡中漂流,目标不是搏击旋涡,而是去寻找安全的地方。人生的纷杂喧闹不必在意,倒不如从心底拾起一片宁静,寻静得乐,自得其乐,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