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儒学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那些说好听的话、脸色生动好看的人,很少具有仁德。”

【解读】

有一句话常常嘲讽那些“巧言令色”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是,见了人如果说鬼话,谁也听不懂啊?所以善于交流是一门学问,跟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绝对是高手。在《论语》中,类似这样的话孔子说过多次。除了这一条在《学而》、《阳货》重复出现外,还有如《颜渊》篇:“仁者其言也讱。”“讱”即指说话缓慢迟钝,不流畅。《子路》篇:“刚毅、木讷,近仁。”意思是仁者除了精神刚强,有决断力,还外表质朴,拙于言辞。《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与左丘明都以花言巧语、面色伪善和过分的恭维为耻辱。孔子为何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当然是认为仁德是内在的品性,真正的仁者堂堂正正,表里如一,已经把仁德融化在日常普普通通的生活中,不会有意地表达什么。在孔子看来,那些有意地表达的人,肯定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内心对仁的精神缺乏认同,其不管是否打着“仁”的招牌,本质上是鲜有仁德的。仁者无论是爱还是恨,都出于真性情。另有一些人似乎也有爱有恨,但绝非仁者,因为他们的巧言令色是虚伪的,并非发自内心。

这条语录现代人可能很少认同了,因为这个时代讲究交际沟通,讲究语言技巧和礼仪表达,所谓“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感情要真诚,表达要有方法。交流从倾听开始,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想法,这里笑容是必要的。人在职场,交际和沟通很重要,交际总不免为了达到某种短期或长远的目的,因此要重视不责备、不抱怨、不说教、互相尊重、不口出恶言、情绪中暂不沟通等原则。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遵循规范的社交礼仪也是必需的。许多情况下,讲礼仪可以塑造个人的形象,使事业成功,还可以促使社会安定,提升民族素质。至于国际商务礼仪和谈判、国家外交活动,更需要场面上的礼仪规范。如此这般,都不可当作“巧言令色”来批评。总之,与人交往中,真诚是必需的,但说好话也是需要的,只要不是在原则问题上曲意奉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