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当代反腐倡廉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廉政,是古往今来清明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思想家的崇高理想。廉政文化,属于政治文化范畴。孔子说“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则“廉政”就是“廉正”,是指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这种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形成,是与官吏的廉德密不可分的。廉政文化,是以廉洁公正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主要是指赖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人文素质。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既是廉政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所谓“政者正也”一语,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他的“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就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孟子基于“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君民同忧乐”的廉政思想。《管子·牧民》篇以礼、义、廉、耻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四维”(四大精神支柱),称“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的功能是“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在这四德中,“廉”实际上处在核心地位。可以说,儒家以“礼义廉耻”为准则的政治文化,就是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
尽管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社会的固有本质和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流毒,社会政治局面往往是衰世长而盛世短,官场中往往是清者少而浊者多,廉者寡而贪者众,但真儒、清官、廉吏依然不绝如缕,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儒家廉政文化传统。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大多是儒家政治人物,如唐代名臣魏徵、狄仁杰,北宋名相范仲淹和清官包拯,明朝清官海瑞、刘宗周等,不胜枚举。他们拥有廉洁正直、敢言直谏、谨守礼法、为民请命、大义凛然、不爱钱、不怕死等优秀政治品质。古人云“廉吏足以为民之仪表”,信哉斯言!廉吏的表率作用,不仅在于他们的廉洁,更在于他们怀有一颗敬德爱民之心,在于他们以民为本、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处世风格。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和平崛起,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长足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基本清明。然而,在全国各地,依然普遍地存在着道德沦丧、党风不正、官吏贪渎、人欲横流的腐败现象。在种种腐败现象中,危害最大的是执政者的吏治腐败,是“国殇”;而潜在性危害最大的是学术腐败,即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丧失,是“心殇”。因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当今政治的当务之急。而儒家丰富的廉政思想资源可为当代廉政文化的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例如勤政爱民、鞠躬尽瘁、廉洁奉公、淡泊明志、任劳任怨、慎独自律、以身作则、实事疾妄、刚正不阿、清正敢言、严惩贪官、设立言官等思想、行为与制度,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