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本书的结构与思路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提出新的模型和理论,对组织中荣誉奖励规则的最优设置给予系统性的解释。基于这一根本任务,本书之后的部分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

第2章,锦标赛理论的反思与模型的文献基础。通过分析组织经济学中的热点理论——锦标赛理论在荣誉、地位等非物质激励方面的局限和不足,结合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荣誉效应的心理学动机与经验证据,引出一系列本书模型的多学科实证基础。

第3章,基准模型。在完全信息一期框架下,考虑具有荣誉效应、认知偏差的异质个体,在多代理人框架下,基于最优合约设计的视角研究委托人如何在荣誉奖励和薪酬激励两个维度上作出最佳的组织运作决策。

第4章,静态非对称信息下的扩展。在本章,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将完全信息扩展为不完全信息,将异质代理人的特征信息变为不对称信息,从而使得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进行准确辨识。在此情形下,基于完全信息的“个性化合约设计”就不再适用。我们引入了代理人之间的静态纳什博弈来重新刻画此时委托人的最佳合约安排。

第5章,模型的总结及其现实意义。在本章,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进行模型论证和解释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与《清史稿》,对中国特殊的品位制度进行了理论应用和旁证分析。 [1]除此之外,《中外功勋荣誉制度》也为本书的诸多命题提供了具有典型事实意义的案例支持。


注释

[1]实际上,中国古代官阶绝大多数属于荣誉奖励,没有任何行政权力或权力,没有薪酬,不能世袭。而这一现象在非史学专业的学者中鲜有考察,后文对此问题将再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