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当代人口科学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老龄产业的基本理论框架

老龄产业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老龄产业理论的日臻完善也依赖于实践中老龄产业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及其有效解决。从理论研究角度看,至少要厘清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清晰界定老龄产业的服务对象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提。二是老龄产业的概念如何界定?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明确老龄产业的概念,分析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规范和指导老龄产业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老龄产业的性质是什么?与老龄事业的关系是什么?实践中,两者间的边界经常模糊不清,这极大地影响了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产业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地。四是老龄产业的类型包括哪些?有效地划分老龄产业类型,对于分类指导老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是与老龄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包括哪些?老龄产业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其良性发展。

(一)老年人的界定

哪些人可以称作老年人?换句话讲,就是老年的起点如何确定?一般而言,常用的划分标准有四种。

第一种是年代年龄,或称日历年龄。从出生时开始,每过一个日历年,年代年龄就增加一岁。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Sundbarg)在1900年发表的《人口类型和死亡率研究》一文中最早从年龄结构研究出发将老年人口起点定为50岁。注501956年联合国在《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意义》一书中以65岁作为老年起点年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又以60岁作为老年起点年龄。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于老年人的界定,是指起始年龄为60岁的人口。

第二种是退休年龄。即大多数人停止工作领取退休金时的年龄。退休年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人们的生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各国之间对退休年龄的规定差异较大。在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7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占比73.25%。其中,有102个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占全球的61.08%,而规定65岁(及以上)退休的国家,有44个,占26.35%(均以男性年龄为标准)。注51当前,退休年龄在发达国家要明显高于不发达国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规定了女性退休年龄低于男性,一般而言,这一年龄差为五年。在大部分发达国家中,男性和女性只能在65岁及以上才能获得退休金,而在发展中国家,退休年龄多分布在55至60岁之间。注52

第三种是生理年龄。这是从医学、生物学角度出发,来衡量人体组织器官功能所持续的时间。生理年龄可能与日历年龄不相一致,这是由于人的各种器官功能退化衰老的时间不同,有的人生理器官患有疾病,就会造成异常增龄。

第四种是心理年龄。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主要测量内容的。心理年龄和日历年龄是不同步的,如日历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综上所述,日历年龄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很好的划分老年人的标准,因为日历年龄相同的不同个体,其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存在差异。但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的起始年龄以日历年龄来衡量相对而言更加容易操作。注53

实践中,老年人的日历年龄划分标准因研究问题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认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为50岁,这也是其会员的起点年龄。美国老年消费市场的服务对象通常是指50岁及以上的人群注54,也有少部分研究指的是55岁及以上的人群注55

鉴于老年消费群体特征的特殊性以及与国外老年消费市场研究的一致性,本书将我国老龄产业的服务对象界定为50岁及以上的人群。

(二)老龄产业的基本概念

在国外,人们一般将老龄产业称为“银色产业”(Silver Industry)。1956年联合国出版了世界著名人口学家、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所长皮查特(B.Pichat)的专著《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和社会影响》,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口老龄化经济后果的书籍,其中谈及老年消费问题。注56随后,1979年凯瑞·伊斯特斯(Carroll Estes)在其著作《老龄企业:老龄社会政策和老年服务业的关键》中第一次提出“银色产业”的概念,并指出“老年服务业部门应获得政府资金的大力资助”注57。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需求不断扩大,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和老年消费市场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有关老龄产业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步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引发了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老龄产业逐步关注。“老龄产业”的概念是1997年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提出的。台恩普等认为,“老龄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在国外没有老龄产业的提法,只有“银色产业”的概念。注58比如,美国学者大多从市场角度,提出了Silver Market、Grey Market、Mature Market、Senior Market等概念,在此,笔者将之统译为“银发市场”。

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产业,是因为老年人这个群体在生理、心理及消费上存在特殊性。无论是在有形产品(衣、食、住、行等)的消费上,还是在无形服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的消费上,老年群体均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有很大区别。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等因素决定的市场需求。因此,老龄产业实质上是一个以老年人消费(即老年人所需产品和服务)为主体的市场体系。

一直以来,对老龄产业的概念如何界定,我国学术界存在一定分歧。陆杰华等认为,老龄产业就是一个目标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口的产业体系,包括所有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实体,如满足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照料护理、精神慰藉等各方面需求的多方面行业部门的总称。注59这是关于老龄产业的界定引用率相对较高的一个定义,但台恩普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非经济学角度的定义。上海老龄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课题组指出,当与老龄群体的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制度、设施、物品、服务等老龄产品主要通过市场提供时,这时就将之称为老龄产业。注60

一般而言,产业经济学界较为公认的“产业”定义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企业构成的集合或系统。注61本书认为,老龄产业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老龄产业泛指所有面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业、部门的通称,也就是说,只要产业的服务对象中有老年人,则该产业就可以被界定为老龄产业。狭义的老龄产业是指适应和满足老年人口需求,专门或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业、部门的通称。

本书的老龄产业采用狭义的概念。狭义的老龄产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老龄产业是专门或主要服务于老年人的产业。从事老龄产业运营的企业应专门或主要着眼于老年人需求的满足,面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比如,老年人用品商店、老年人服装店、老年病医院、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公司(或其专设分公司、某个独立业务部门等)。第二,老龄产业是对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适应和满足,但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口消费需求都由从事老龄产业运营的企业来满足,老年人购买的适合各类人群消费的大众商品和服务就不属于老龄产业范畴,比如老年人购买的普通手机、大众食品、钟点工服务等。第三,按照国际通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老龄产业不能简单地归属于某一个产业,而是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由狭义的老龄产业定义可知,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绝不能等同于老龄产业的市场规模。老龄产业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不仅与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有关,而且与老年人用品和服务市场供给的多样化、专业化有关。试想,如果市场上老年人手机、老年人食品、老年人护理服务等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贴近老年人口特殊需求的话,那么老龄产业的市场规模则会越来越大,相应地,其与老年人口消费规模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三)老龄产业的性质

在老龄产业性质方面的争论主要源于对老龄产业构成主体的性质的讨论,即老龄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营利性,与老龄产业作为老龄事业一部分的福利性之间的矛盾。注62冯长荣注63、程勇注64等学者认为福利性和微利性是老龄产业的特征,而李本公认为老龄产业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注65

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的边界模糊,还体现在相关政策文件之中。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里,“老龄事业”的主要任务包含了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医疗卫生保健、老年家庭建设、老龄服务、老年人生活环境、老龄产业、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社会管理、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科研以及老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十一项内容。注66在该规划中,老龄产业是作为老龄事业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里,又将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相提并论。

笔者认为,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存在的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界限不清的问题,将直接导致政府和企业在老龄产业中各自的定位、责任不清晰,以至于制约了老年人所需服务及产品的供给,致使老龄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必须厘清这两者的异同。

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共同特征是都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用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二者的区别在于老龄事业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责任,属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畴,是具有公益性的民生事业;而老龄产业体现的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老龄产业的基本属性是营利性,是将潜在的商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结果上看,由于老龄产业满足了老年人“六个老有”的需求,体现出从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老龄产业不仅是商业机会,而且是创新、发明、学习和社会责任。老龄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老龄产业的分类

关于老龄产业所包含的领域,业界有多种观点,其中以陆杰华和陈传书的观点为代表,但仔细比较后,发现二者差异不大。注67陈传书将老龄产业分为十个行业:一是养老服务业,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业等;二是老年护理服务业,如长期照料、家庭护理服务业等;三是老年卫生保健业,如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及老年医疗辅助设备等;四是老年日常生活用品业,如老年人的服装、生活用品等;五是老年金融保险业,如老年人的银行储蓄,人寿、健康和养老保险等;六是老年房地产业,如老年人住宅、老年社区等;七是老年文化娱乐业,如老年旅游业,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八是老年教育产业,如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等;九是老年咨询服务业,如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职业、婚姻咨询服务等;十是其他相关产业等。注68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努力实现“六个老有”是老龄工作的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69“老有所养”是核心,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以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它是其他“五个老有”的前提和基础;“老有所医”是重点和保障,是满足老年人看病治病的需要,这也是老年人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老有所为”是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继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老有所学”也是许多老年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丰富生活;“老有所教”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老年人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老有所乐”内容极其丰富,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增添欢乐,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笔者以为,由于“六个老有”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而老龄产业则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生活需求应运而生,涵盖了一切有助于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等的老年人用品和为老服务。因此,按照实现“六个老有”目标,本书将老龄产业具体划分为以下六个子产业:一是老年住房产业;二是老年健康与长期护理产业;三是老年教育文化产业;四是老年旅游产业;五是老年金融产业;六是与老年人保持年轻相关的产业,如老年服装、老年美容产业等。由于老龄产业所涉及的不同子产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及其独特的产业发展规律,为此,应针对不同老龄细分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开发策略。

(五)老龄产业的理论基础

老龄产业的基础支持理论具有跨学科性,涉及老龄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要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人口学理论。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一种必然趋势,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也就是引起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因素,即出生、死亡和人口迁移。注70人口老化导致对商品需求的变化,从而通过投资又影响到产品的部门结构和职业结构。注71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庞大的老年群体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注72

第二,老龄经济学理论。詹姆斯·舒尔茨(James H.Schulz)所著的《老龄化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ging)自20世纪70年代面世以来不断再版,其内容根据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其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注73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退休计划、社会保障等章节都涉及个人如何为退休的岁月做准备的问题,而这与老年人的购买力、需求结构等特点直接相关,是决定老龄产业市场供给的基础。

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老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并从产业结构角度研究产业关联、产业优化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可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此外,近年来产业融合、产业集群、产业价值链等作为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在推动老龄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区域经济学理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差异和城乡差异。区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对于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的老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引入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和实施等内容,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同时,引入市场营销理论,加强需求结构分析,也有助于鼓励老龄产品创新,丰富老龄产品供给,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