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语
孔子在历史上影响极大,但对他的评价却在古今存在极大差异。之所以会如此,往往与政治上的需要或影响有关。作为学术文化研究重要对象的孔子,绝不能因政治影响而随舆论升降沉浮,必须以学术文化研究的自身尺度为据,对孔子进行客观公正的历史文化定位。当然,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学术不易与政治区分传统的国度。孔子正式得到官方高度认可是汉武帝尊儒之际,武帝尊儒是为引孔子儒家缘饰汉制,以革除秦政专任法家狱吏之失,董仲舒为迎合武帝之旨,于是创辟孔子《春秋》素王说推尊孔子。近代五四为提倡民主与科学,把孔子作为旧文化传统的代表掀起批孔运动;批孔至“文化大革命”而极,孔子被说为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派,为此而有适应其政治需要的战国封建论助成之。如果除去此类政治上的原因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首先必须改变春秋是礼崩乐坏时代的消极认识,承认周礼是西周春秋以来具有承前启后积极意义的文化发展成果,孔子是一位在因革损益论主导下,利用周礼为华夏民族缔造文化根脉的集大成圣人。
(作者系大连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