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按摩疗法
在对按摩疗法进行具体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对按摩疗法进行一次系统的了解,其中包括按摩疗法的理论基础、按摩疗法的优势、按摩疗法的作用等内容,只有全面地认识了按摩,心中才能够有数,应用的时候也才可以做到驾轻就熟。
1 按摩疗法的4个理论基础
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按摩也是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也正是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人们才通过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病的。
阴阳学说是按摩原理的第一个根基
按摩是受着阴阳学说的指导的。按摩可以防病治病的道理在于人体内所具有的一个自控自调的生理系统。按摩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来治病的。中医认为,大自然是由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物质构成的一个大整体,人体是生活在这个大整体中的小整体,它也是由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物质所构成的。机体的某一局部发生疾病,不仅是与人体这个小整体相关,而且还与自然界这个大整体有关。在同样的气候下,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抵抗力则会有强有弱,因此,有的个体会发生疾病,有的则不会发生。这又是中医理论的无限多样性的观点,是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阴阳对立统一是大自然规律,是认识万物的总纲或出发点,是发生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理、病理的基本原因。就拿人体来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等。意思就是说,阴阳对立统一现象普遍存在,举不胜举。一是阴阳彼此对立(即有区别),互相依存,只有阴阳两方面彼此配合协调才能发展。自然界与人体的正常发展也是如此。二是阴阳两方面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造成平衡失调,就是疾病的根源。三是补偏救弊,调和阴阳,使之协调平衡,这是治病的根本大法。看病首先要“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四是顺着身体的自控自调进行治疗,病就能好,逆此治则不愈。如“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中医药学的这个基本原理,不仅决定着用药或用针补偏救弊的原则,也决定着不用药、不用针的按摩、气功、导引等治疗的原则。我们说按摩治病的独特之处,在于依靠中医的理论,就是这个道理。
五行学说是按摩原理的补充
在古代的时候,想要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生理、病理关系说明白的话,只靠阴阳学说是不够的,所以便需要通过五行学说来进行补充说明。
五行学说是对客观上常见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之间的益害关系进行取用,进而来阐明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是既存在着正常的、循序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生理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反常的、逆乱的、不良的有害生长的连锁反应的病理关系。人体中的这种正常与反常的错综复杂关系还与大自然的正常、反常发展变化影响具有相关性,所以五行同天干地支相配便形成了一种“五运六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本体系。
脏象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可以对各脏器的生理表现进行认识
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来对人体内各脏器所表现于体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认识,脏象学说对于按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治内脏病要依据这些学说去认识疾病的程度,在治疗四肢部位疾病的时候也需要参考这些理论。如“肺心有病其气留于肘;肝有邪其气留于腋;脾有邪其气舀于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胭”。还有“脾主一身肌肉”“肺合皮毛”等说,都对按摩者分析疾病的成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
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经络学说的地位仅次于脏象学说。对于针灸和按摩疗法来说,经络学说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密切。
因为经络学说对于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原理的说明更为具体详细。另外,经络学说的原理与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也是一脉相系、相辅相成的。
《灵枢·本藏》中曾经说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就是说,除去沟通内外之外,经络还能够运行气血,给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灌注、输送营养物质,保证供应人体各个部分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以保持正常的功能。经络的这种运行转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叫作“经气”,当经气失常的时候,病邪便会沿着经络的通道侵犯人体。所以说,正常的营养物质通过它可以沿其通路输送、灌注全身;有害的致病因素也可以侵犯这个通路而袭入人体的各个部位。
由此可以看出,经络学说对于按摩疗法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具体的指导作用。掌握了经络学说,才能够对于人体的自控自调能力有所了解,从而灵活地运用按摩疗法进行日常保健。
2 按摩疗法的3大优势
按摩是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体上面施力,通过手法和施力的不同,来对人体机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行调节,使伤病得以痊愈的方法。这种治疗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单易操作
按摩疗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只要掌握了各种常用的按摩手法,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并且,按摩疗法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高深学问,只要耐心进行研究,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并且对其进行应用。
安全有效
一般情况下,按摩疗法不会产生药物性副作用,在操作时只要掌握手法要领,认真施行,即可起到治病保健的效果,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当然,按摩疗法并非适用于各种疾病,有时也会产生医疗事故,如马尾神经损伤、骨折等,所以按摩也有一定的适应证。非适应证者,绝对禁止使用。
适应证广泛
目前我国的按摩疗法已经适用于临床各科的某些疾病,主要包括: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3 按摩疗法的保健作用要了解
按摩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就已经记载了按摩治病的方法,经过历代名医不断地创造和总结,按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按摩手法,或者借助于一定的按摩工具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进行的疾病治疗方法。中医学理论认为,按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按摩通过手法的作用,能够起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调和营卫、理筋整复、活血化瘀的作用。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功效。
调整阴阳
对人体而言,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而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内伤或外感,其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变化,即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据不同的征候,选取不同的按摩部位和按摩手法,通过经络气血来使身体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如腹胀积食,在腹部和背部以及相应的经穴上进行按摩,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而胃肠蠕动亢进也可通过按摩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按摩调整身体的阴阳同身体的状态有关,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使身体恢复平衡。
疏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不通则产生疾病,可以表现出身体局部的不同症状,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经络不通还可引起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紧张可引起肌肉实质性的改变,如纤维化、瘢痕化。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肌肉神经,消除肌肉组织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补虚泻实
虚证的一般表现是人体内脏功能低下,实证的一般表现是内脏功能亢进。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起到相应的变化,虚证补虚,实证泻实。较小的力度刺激可以活跃人体的生理功能,较强的刺激则可以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奋。比如同是胃病,对于虚证胃病,在治疗时,可以在胸部和腹部的脾俞、胃俞、气海、中脘穴上进行小力度的轻柔的较长时间的按摩;对于胃肠功能亢进者,如胃肠痉挛,则要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较强力的短时间的点按等刺激,通过不同的手法实现补虚泻实。
调和营卫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遍及全身。中医学认为,体表同内脏通过经络相连,脏腑功能失调或者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进而反映相应脏器的病理变化,比如小腿上的胆囊穴压痛往往反映人体胆囊有炎症或有结石存在,而按压胆囊穴就能起到治疗胆囊疾病的作用。按摩体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内脏的功能,消除疾病。
理筋整复
按摩对于骨伤、筋伤的整复有直接的疗效,局部软组织、韧带、肌肉、肌腱拉伤均可用一定手法进行整复,关节脱臼、骨质增生等产生的痛感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法进行整复,矫正解剖位置异常,疏通筋络,通顺关节,治疗疾病。
活血化瘀
如果身体内有瘀血停滞,会引起脏腑或肌体的病理改变,按摩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速,降低血液的流动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微循环的建立,活血化瘀,祛除疾病。
总之,按摩是中医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医家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来的中医成果,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4 按摩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作用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我们的身体就像电脑一样,而疾病就是破坏电脑的病毒,让我们的系统变慢总出错,重启后虽然能好些,维持正常的速度却越来越困难。
穴位按摩对身体十分有好处,并且操作简单,好多人在腰酸背痛时自己敲几下,当时就会觉得很舒服,这种按摩虽然没有循经循穴,但仍然有着暂时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时间,都可以随时按摩。下面介绍一下按摩对身体的作用。
按摩对皮肤的作用
(1)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肌肉、皮肤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水分滋养。
(2)按摩能够促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数增加,改善皮肤微循环,使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通畅,从而改善皮肤呼吸,有助于预防痤疮、痱子等皮肤病。
(3)按摩通过机械地刺激肌肉组织,可促进肌纤维的运动,增强肌肉的弹性,防止肌肉萎缩和松弛下垂,也可放松过于紧张的面部表情肌,延缓面部皱纹的形成,使衰老的上皮细胞清除脱落,使皮肤充满活力。
按摩对肌肉的作用
按摩可以通过肌肉的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痉挛,也可通过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股紧张,所以能够有效地放松肢体,消除骨骼肌的过度紧张和僵硬,保持肌肉组织的正常弹性,防止疲劳的堆积,促进体能的恢复。
按摩对骨骼关节的作用
(1)人体很多疾病与脊椎的排列轻微紊乱有关。常用的脊柱按压手法,除了对全身的调整作用以外,对脊柱畸形、脊椎的退行性病变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而保健按摩中的一些特殊的脊柱矫正手法(如扳法等)对脊柱后关节紊乱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按摩中的被动运动性手法,能够适当牵拉韧带,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张力,保持或恢复关节的生理活动度,防止骨质疏松、关节韧带扭伤和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3)按摩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加快关节渗出液的吸收,从而消除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积液、水肿。
按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按摩对腹部柔软体腔有直接作用,对相关经络穴位有间接作用,可以调节胃肠壁平滑肌的张力和收缩力,对胃肠功能减退者可加速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消化功能亢进者,则可抑制其消化活动。
(2)按摩能够双向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从而增强胃肠吸收功能。此外,按摩还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使进食、消化、吸收、排泄等一系列活动趋于正常。
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按摩能够直接刺激胸壁或通过神经反向使呼吸加深。背部按压手法,对胸廓有节律挤压作用,可在不加重呼吸肌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呼吸深度和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2)背部和胸骨部的拍击手法,刺激有关特定穴位,有明显的化痰排痰效果,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按摩能够促进受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氧化代谢。按摩还能消耗并去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恢复血管的弹性,有防止血管硬化形成的作用。按摩对四肢的机械刺激,可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率平稳,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心血管功能。
按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保健按摩通过对肢体的放松,可进一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松弛过度紧张的情绪,解除焦虑,缓解忧郁,改善睡眠的质量,使身心都能得到积极的休息。
(2)实验证明,有节律的轻柔手法可使受者脑电图波振幅增大,提示大脑皮质的电活动趋向同步化,有较好的镇静作用。颈部的放松手法和颈椎拔抻手法可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对年轻人有益智健脑、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对老年人可预防和改善继发于脑组织缺血的健忘、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
按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和血清中的补体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白细胞的吞嗜能力加强,淋巴液的流动加快,从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
按摩具有止痛作用
保健按摩手法可直接放松软组织,改善血液循环以促进外周致痛物质的分解、稀释和清除,所以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按摩手法的刺激信号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对旅游、体育锻炼及运动竞赛等造成的疼痛及很多慢性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轻柔的按摩手法能增高人体内啡肽的含量,既能产生镇痛效应,也能使人产生欣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