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优境界
管理学家张今声教授在其著作中曾写道:“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优境界。”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是把管理的强制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工作效果的目的。
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
“人性化”为标志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
授权于组织成员是激发其工作热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适当放权是满足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一种途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个青年工人平时对工作不认真,当领导委任他为车间的安全员后,他觉得自己的尊严提高了,不但对安全员的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着装问题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成为企业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当企业把决策权交给员工时,会让员工产生企业的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这样,当他工作时,他的个人利益就会和企业利益达到统一,企业中就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最优氛围。
(2)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之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具有相互回报的心理。因而,企业领导应该把员工看成是一种财富,是来帮助企业获取成功的人。尊重员工的结果是获得员工的真情回报,激发他们对组织的热爱之情。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把对员工的尊重之情传达给员工,从内心打动员工,以此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实度和工作的积极性。
(3)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
日本管理学专家坂本光司提出:经营公司就是为了履行“对五个人的使命与责任”。这五个使命是:使员工和员工家人幸福;使外包、下游厂商的员工幸福;使顾客幸福;使地方社会幸福、繁荣;自然造就股东的幸福。这个观点已成为当今业界普遍认可并奉行的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秘诀。虽然从法律定义来讲,赢利是社会赋予“公司”的法律职责。但如果把员工的幸福、顾客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当成努力的方向,并以此为准则,衡量企业存在的价值,那么造就股东物质与精神上的幸福,企业得以永续经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遵循形式,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