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预测目标成本
确定目标成本之前,要进行目标成本的初步预测。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销售收入和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即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目标利润
预计目标利润的方法有:
1.目标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同类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或:目标利润=企业净资产×同类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或:目标利润=企业总资产×同类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
采用目标利润率法的理由是:企业必须达到同类企业的平均报酬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也有企业使用同业先进水平的利润率预计目标成本,其理由是:别人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能办到。
2.上年利润基数法:目标利润=上年利润×利润增长率
采用上年利润基数法的理由是:未来是历史的继续,应考虑现有基础(上年利润);未来不会重复历史,要预计未来的变化(利润增长率),包括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的进步。有时候,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对利润增长率有明确要求,也促使企业采用上年利润基数法。
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目标成本,只是初步设想,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合乎需要的起点。但它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还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1.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
进行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时,主要是根据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趋势、同类企业的成本水平,充分考虑企业增产节约的潜力,对某一时期的成本总水平做出预计,看其与目标成本的水平是否大体一致。
经过测算,如果预计目标成本是可行的,则将其分解,下达有关部门。如果经反复测算、挖潜,仍不能达到目标成本,就要考虑放弃该产品并设法安排剩余的生产能力。如果从全局看不宜停止生产该产品,也要限定产量,并确定亏损限额。
2.目标成本的可控性分析
为了科学地组织成本控制,进一步认识成本的可控空间和可控时间是非常有意义的。成本的可控性是从总体来讲的。但从成本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看,客观存在一种空间限制,它是相对于一定的空间范围而言的。如在某一个生产部门范围内,对维修材料、业务用品的消耗数量是可以控制的,但对材料的价格高低却无能为力。而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供应部门来说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目标成本的特征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又如某项通信工程竣工投产后,所形成的固定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只能通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来降低其在通信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含量,而对基建施工部门来讲却可以通过可行性研究和价值工程等科学方法,不断降低工程成本。再如管理费用对基层生产部门来讲是不可控的,但从公司总部来讲又基本上是可控的。因此,成本的可控空间就是成本可以被控制的空间范围,它是无数个可控空间的有机组合。
成本的可控性还与成本产生的时间有关。在生产耗费产生之前,将要产生的所有成本基本上都是可控的,如新建一个市话分局或营业支局、实施一项技术改造方案等,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将要产生的支出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成本方案。但若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通信生产任务,其通信成本就只是部分可控了。
那么,通过成本核算反映的实际成本,由于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都已经成为过去的劳动,成本控制也就无从谈起了,充其量可以通过成本分析起到所谓反馈控制的作用。因此,成本的可控时间就是成本的可控性与成本产生和形成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