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国人历来重视养生,重视养生学研究和著述,早在唐尧时代,人们就开始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如《老子》《庄子》等,便记载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医典《黄帝内经》,构建了系统的、完整的养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后世医学家和养生家在此基础上对养生学有更多的继承和发展,涌现了更多的养生著作,如《养生延命录》《孙真人养生铭》《遵生八笺》《寿养丛书》等,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养生方法,如气功、炼丹、导引、食养等,并吸纳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之长。在数千年的养生学发展中,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养生文化。

在林林总总的历代养生书籍中,价值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黄帝内经》,这部书有“医学之宗”的美誉,亦被后人奉为养生圭臬,但其内容却远不只一部养生书或医书,它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所以在中华养生文化中占据无可替代的至高地位,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养生之道、养生原则和方法蕴藏着深刻的大智慧,而且,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永不过时,常用常新。

《黄帝内经》是中国人的长命真经,是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我们应该珍视这座养生智慧的宝藏,读懂老祖宗留给我们关于养生的启示,并将之运用到现代日常养生中去。

遵照“天人相应”的思想进行养生:《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极富哲学意味,因而有人认为这也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思想的核心便在于“天人相应”,书中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当今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通常难享天年,难享无疾而终,守着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物,身体疾病仍是此起彼伏,归根结底在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冬天在暖气房里吃冷饮,夏天守着空调冻得发抖,熬夜……致使我们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抵抗力低下,时常感冒,患上各式各样的慢性病。《黄帝内经》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养生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所谓“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这八字养生箴言,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整部《黄帝内经》的养生精要,对于当今人们的养生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养生:《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养生应“因人施养”,并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九种,人与人有体质的不同,不同体质有各自的特点,易患不同的疾病,因而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运用情志养生法: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绪。七情属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会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会导致疾病。《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在各类精神疾病高发的现代,认识到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古人调摄情志的方法,非常重要。

食养之道,起居之道:《黄帝内经》中提出“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这也反映着“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天亮就起床,让人体自身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天黑了就应该睡觉,这样才能使阳气潜藏起来,以阴养阳。平时吃东西要遵照节气规律去吃,尽量吃应季食品,“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而现代人的暴食暴饮、吃反季果蔬、熬夜等生活方式也常常成为疾病的根源,要避免各类疾病,不妨按照《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起居之道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祛病保身秘法:《黄帝内经》并不主张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理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这样便不需求医问药。在书中,预防疾病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思想——于疾病未发之前,即能防患于未然,为人铲除病源。对于这一思想,书中有一个既形象又深刻的比喻:“斗而铸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此外,本书还阐述了人如何才能不得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而如果身体状况变差,那么细菌、病毒这些邪气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压过身体里的正气,正气不如邪气,那人就会得病了。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更应该内养正气,外避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