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鉴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泡茶茶具介绍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茗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以下我们来一一介绍。

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茶壶为主要的泡茶容器,茶壶主要是用来实现茶叶与水的融合,茶汤再由壶嘴倾倒而出。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作砂壶。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供春真姓“龚”。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

figure_0038_0027
◎紫砂壶。

按质地分,茶壶一般以陶壶为主,此外还有瓷壶、银壶、石壶等。

figure_0038_0028
◎瓷壶。

若视茶壶为工艺美术,摆着不用,看着高兴,那多买些也无妨,若是为了泡茶,几把壶才够用呢?泡乌龙茶的壶,不宜再泡普洱;泡铁观音茶的壶就不好再用来泡文山包种……这是促成茶人买茶壶的原意,当然也有人当买茶壶是雅兴,是收藏,更视为是对艺术品的投资!通常买壶看品茶者的茶路,若只为喝茶,两把壶已足够。

figure_0039_0029
◎铁壶。

茶壶选购要领

要想买到一个好茶壶要遵循一定原则,即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橘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

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冲的茶,哪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

figure_0039_0030
◎竹茶壶。

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关系到茶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

另外,茶壶的“老”主要是看壶里所沉积的“茶渣”多寡,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以下是选壶的几个要点:

美感:茶壶毕竟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选择茶壶的造型及外观方面,只要依个人喜好、个人感受选择即可,最重要的是自己看得舒服满意便是了。

figure_0040_0031
◎小巧的瓷壶有一种精致玲珑的美。

质地:泡茶用的壶,一般以砂器为主,因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形较瓷器浑厚亲和,在上面提款也别具韵味,所以大致上砂壶比瓷壶受欢迎,至于茶壶的质地,主要以胎骨坚、色泽润为佳。

壶味:在选购新壶时,应嗅一嗅壶中味,新壶有些也许会略带瓦味,这倒还可选用,但若带火烧味或其他杂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则不足取了。

精密度: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

方便:一把茶壶是否方便使用,壶钮的拿捏也很重要,壶钮会有不同的形制,如花钮、圆钮壶钮、花式钮等,均是在好拿的基础上做出来钮的形制,若是连壶钮都不好拿,那么这把茶壶肯定要打折扣的。

figure_0040_0032

出水效果:壶的出水效果与“流”的设计息息相关,倾壶倒水而壶里滴水不存则为佳。至于出水态势,则可刚可柔,但出水无劲不顺却是缺点。出水水束的“集束段”则以长者为佳。不论壶嘴是“一弯嘴”“两弯嘴”“三弯嘴”“直嘴”,都要讲究到“注水七寸不泛浪花”的说法。

重心: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与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有关系。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亦可将干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适用性:壶的特性若与茶的特性配合则更佳,壶音频率较高的茶壶,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频率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壶嘴最重要的是出水流畅。

一般茶壶的保养

茶壶的保养,俗称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其实不仅紫砂壶,每一个茶壶都应该认真保养,这样才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保养茶壶之前首先要将表面的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一旦沾油必须马上清洗,否则泥胎吸收油污后会留下难以清除的痕迹。有些人不拘小节,常常在不用茶壶的时候用它们来盛放其他东西,例如汤、油等液体,这样做简直等于毁了茶壶。因此,茶壶切忌盛装其他液体,如果已经存放过,应及时清除。养壶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

figure_0041_0033
◎茶壶完整无损是保养的前提。

一壶泡一茶:爱壶善饮人士可以用几类茶试壶。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最后决定此壶泡哪种茶,尔后一直不变,做到“专壶专用”。

figure_0041_0034
◎茶壶应专壶专用。
figure_0041_0035
◎洁净的茶壶对泡出来的茶水品质也有重要的影响。

保持壶内清洁:茶水在久置后会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锈,附在壶壁上。茶锈含有镉、铅、汞等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含有茶垢的茶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每次饮泡完茶汤后,要及时清理茶渣。壶内的茶锈可定期用纱布擦去,但不可使用洗涤剂。清理完茶渣后,要把壶盖和壶体分开放置于通风干燥之处,不要盖住盖子保存,以免生霉菌。

间断使用:茶壶不宜长期不间断地使用,每隔三五日要让其有干燥休息的时间,尤其是紫砂壶这样有吸附能力的茶壶。干燥的壶体有吸附茶汁的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经过长期的使用过程能使胎体泥质变得更好,甚至茶壶原有渗茶的小缺陷也能在茶汁的滋养下而消失。有些段泥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吐黑”现象,间停使用能逐渐减轻。

不接触油脂:壶体的内外均不宜沾染到油脂,每次泡茶,都需净手弄茶,使茶免受异味污染,同时让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在喝茶的过程中,可用洁净的手对茶壶摩挲、把玩,因为人手分泌的体液对于紫砂茶壶保养有益,甚至于竹、木头、牙、角、玉等材质均有良效,这已被诸多玩家所证实,但目前无法通过仪器分析检验出来。

新壶的保养:新壶使用前,用洁净无异味的锅盛上清水,再抓一把茶叶,连同紫砂壶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煮上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要注意锅中茶汤容量不得低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或者等茶汤煮沸后,将新壶放在茶汤中浸泡2个小时,然后取出茶壶,让其在干燥、通风而又无异味的地方自然阴干。用这种方法养壶,不仅可除去壶中的土味,而且有利于壶的滋养。

平时喝茶,可以用干净毛巾擦拭新壶,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品相比较忌讳。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

喝完茶后,新壶最好不要留茶叶,要倾倒洗净。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的茶,会有陈汤味。就从卫生来讲,紫砂壶终究不是“保险箱”,而且茶泡后放置10小时后再喝对身体是不好的。

figure_0042_0036
◎茶壶的内外均不宜沾染到油脂,每次泡茶需净手弄茶。

紫砂壶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

茶杯

茶杯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代,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

明清时期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figure_0043_0038
◎清代瓷杯,胎质薄润、纹饰雅丽。

作为盛茶用具,茶杯一般有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3种。

品茗杯:品茗杯俗称茶杯,可因茶叶的品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杯子。茶杯有大小之分,小杯用来品饮乌龙茶等浓度较高的茶,大杯可泛用于绿茶、花茶和普洱茶等。

闻香杯:闻香杯,顾名思义,是一种专门用于嗅闻茶汤在杯底留香的茶具。它与饮杯配套,再加一茶托则成为一套闻香组杯。闻香杯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

公道杯:公道杯,又称茶海,多用于冲泡乌龙茶时,可使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均匀,色泽一致,同时较好地令茶汤中的茶渣、茶末得以沉淀。常见的材质有陶瓷、玻璃、紫砂等,少数还带有过滤网。

figure_0043_0039
◎公道杯外形类似于一个敞口茶壶,分无把柄、有把柄两类。

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或者“三才杯”。其中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有天地人和的寓意。

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盖碗既可用来泡茶,同时又可以用来喝茶。用盖碗喝茶时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既不会有茶叶入口,又有茶汤徐徐沁出。而且用茶盖在茶水面轻轻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茶淡,重刮则茶浓,品茶如是,甚是奇妙。

用碗品茶,在清雅的茶汤中,茶给人的宁静和明净,会在心田悠悠升起。

figure_0044_0040
◎人们通常将所有以有盖的茶碗沏出的茶统称为盖碗茶。

盖碗禀赋着历史的光环,自唐、宋以来盖碗一直扮演着中国文人品茗的重要角色,透过观察茶碗上的茶末大小就可分出注水泡茶者的工夫高低,真可谓观茶细微!最宜用盖碗冲泡的茶类是绿茶或白茶。一种讲究鲜绿采摘的嫩叶,以品茶汤为主要特质的茶,使用茶碗可以让茶不易变酸,更有赏茶悦目之功。随意丢几片西湖龙井,看着倩影飞舞于盖碗中,这就是一幕韵味悠长的生活妙景。

茶盘

在中国专业喝茶,总是离不开好的茶盘,茶盘的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石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缘于传统皇家文化的原因,最高级的茶盘,当然非国木金丝楠莫属。

特殊石材如玉、端砚石、寿山石、和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但其硬度和紫砂壶、瓷杯接近,使用时需小心,最好有壶垫杯垫相托,以免碰裂。

figure_0044_0041
◎放上其他茶具,茶盘就成了深远而典雅的底色。

茶盘是茶具里最有涵养和肚量的好好先生,终生甘当配角,但这个配角不可或缺,有了茶盘,壶、杯等才好粉墨登场,演绎出一场关于茶文化的好戏,即便是在郊外或公园的无我茶会,也至少需要一面茶巾来替代一下茶盘的角色,似乎那茶盘一摆,就能在繁杂与琐碎中平出一片清凉而广阔的天地。

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放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茶船又称茶池或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茶船由盏托演变而来,据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780-783),蜀相崔宁之女以茶盅无衬,病其烫指,取子承之。既啜而盅倾,乃以腊环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状焉。”

figure_0045_0042
◎茶壶下面的容器即为茶船。
figure_0045_0043
◎温茶。

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多用风炉和陶壶,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可用煤气灶及饮水机,也可以用电炉和陶壶。

茶书上最早提到煮水器的,应是陆羽的《茶经》,称为敞口的釜。陆羽时代的这种釜,多用回炉再次冶炼过的熟铁铸造,比较少铁腥气,对水味影响应该少一些。至于模样,陆羽的描述是,底部弧形,大开口。内壁光滑以利洗涤,外壁粗糙以利吸收火焰。设计上要注意,水烧开时的沸腾中心一定要在器具的正中心。只因当时流行煎茶,水沸时要把茶末投入其中。若沸腾中心居中,茶末易随沸水扬起,“则其味醇也”。至于釜的材料,除去熟铁,亦有银、瓷和石。陆羽认为银者最好,然而到底过于奢华,普通人用不起。瓷和石亦雅,然而“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猜想是受当时陶瓷制造技术限制的缘故。釜的实物,后来出土过一些。其中有铜做的,并带提梁,成品年代早于陆羽《茶经》成书,不知为何书中并没有提到铜质地的釜,想来也许是极不普遍的。

元代以后,由于饮茶法的点茶逐渐被简单的散茶冲泡法所取代,对煮水器的要求更严,它也成为茶书中需重点讨论的器具。名称也逐渐改变,开始依然称汤瓶,明以后书里的正式称谓逐渐为茶铫、汤铫。对质地的要求,“以不受他气者为良”,变化尤其明显。

figure_0046_0044
◎酒精灯煮水器。
figure_0046_0045
◎电热水器。

到了现代,茶的品饮处于低谷。普通家庭煮水,无非是铁锅、铝锅,后来有了不锈钢。八十年代末,饮茶重新得到提倡,专门的煮水器也陆续出现。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无非几种:以陶质提梁壶配陶质酒精炉,不锈钢壶配电炉(电热丝应不在壶内),玻璃壶配酒精炉或电磁炉。锡壶几乎绝迹了。

中国台湾有人对各种材质煮水做过“科学试验”,排名依次是金、陶、瓷、玻璃、不锈钢、锡、铁。最好的搭配,应是紫砂壶和烧橄榄核的红泥小火炉。在广东潮州,应该仍可找到这种炉子和橄榄核,只是需要费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