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鉴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茶与多种多样的民俗

自古以来,纷繁复杂的茶文化即与民俗文化有着如影随形般的关联。茶品,性情坚贞,是新婚佳偶的良伴;茶意,精行简德,是人们祭祖拜神的首选。

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也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联包括: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在各地的茶馆、茶道馆、茶艺馆、茶楼、茶坊、茶室、茶叶店等地都可以见到茶联的风采。在此,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它们的魅力吧:

1.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2.杭州“茶人之家”正门门柱上的茶联是: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店中会客室门前木柱上的茶联是: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陈列室中的茶联是: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3.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的茶联是: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4.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为: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5.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同时也经营酒业。其大门两边有这样一副茶酒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我国还有一些茶联所写的内容都是各类名茶,有的形容茶叶外形,有的形容冲泡后的色泽以及香味,总之,五花八门,种类繁多,那么我们就看一下这类茶联究竟有哪些:

1.题西湖龙井茶: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2.题太湖碧螺春: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试待清明风景画;素描谷雨碧螺春。

3.题黄山毛峰茶:

毛峰竞翠,黄山景外无二致;兰雀弄舌,震旦国中第一奇。

三茶礼

旧时,在江南扬州一带的婚嫁风俗中,有“三茶礼”之说。双方定亲之后,男方会到女方家去“催妆”,女方也会送嫁妆到男方家“铺房”。“催妆”,即请媒人到女方家催促姑娘置妆,以便及时迎娶。“铺房”,即女方把妆奁送到男方家里,逐一布置安顿。这两项仪式是互访性质。有相互视看的意思在内,多为大户人家所为。

媒人带新郎前往女方家接嫁妆,是在婚期的前一天。接嫁妆时,女方家中要行“三茶礼”。其中前两道茶,新郎不能吃下去,只要嘴唇轻触汤水即可。第三道茶,新郎才可以随意饮用。

茶与丧礼

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之事关系密切,可谓“无茶不成丧”。史书上最早关于祭祀用茶的记载,是在《南齐书》中,齐武帝萧颐在遗诏中要求祭祀只设饼果、茶饮等素食。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茶叶的习俗。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以茶祭祀、陪丧的古老风俗。譬如:

安徽寿县地区:茶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让灵魂在过孟婆亭时不饮孟婆汤。

浙江地区:死者衔银锭,陪以甘露叶和茶叶,灵魂渴时不会喝孟婆汤。

湖南某些地区:棺木土葬时,死者要以茶叶枕头,让灵魂免饮孟婆汤,更可消除异味。

江苏某些地区:死者入殓时在棺底撒上一层碎茶,起干燥、除味作用。

古时福建福安一带:丧葬之时,坟穴里要铺红毯,撒上茶叶、麦豆、芝麻、钱币等物。

figure_0035_0024
◎以茶为祭品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南齐书》中。

茶与祭祀

茶,自古以来寓意精行简德、清雅超凡,古人以茶为祭,有表明自身内心虔诚谦恭、清洁素雅之意。用茶作祭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以干茶为祭,以茶具象征为祭。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十分密切。《南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齐武帝萧颐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皆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之功用,有利于吸收异味、保存遗体。

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许多民族都保留着以茶祭祖、陪丧的风俗。清代的宫廷,在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祭品中就有“松罗茶叶十三两”的记载。

以茶敬佛

佛教在汉朝传入我国,从此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与佛教修身养性时的要求极为契合,因此,僧人饮茶可助其静心除杂,对茶当然会倍加喜爱。

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南方的寺庙,几乎庙庙种茶。据《茶经》记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到了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尚茶之风更加普及。佛教提倡饮茶,在我国的很多寺院中还专门设有“茶堂”,用来品茶、专心论佛之用。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中晚唐时百丈怀海和尚创立《百丈清规》,从此寺院的茶礼已趋于规范。

而且,自古名寺出名茶,我国的不少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出产名茶。无论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宴形式、茶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佛教都有巨大贡献。

figure_0036_0025
◎茶可使人感到宁静、平和、自在、喜悦,从而荡除尘世之杂念,与佛一致。

以茶待客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视人与人之间来往的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礼节。它在中国流传至少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晋时,中书郎王漾用“茶汤待客”、太子太傅桓温“用茶果宴客”、吴兴太守陆纳“以茶果待客”。表明了中国人历来有客来敬茶和重情好客的风俗。实际上,客来敬茶,对“客”来说,饮与不饮,无关紧要,但对主人来说,敬茶是不可省的。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环境要显得幽雅可亲。如果家中藏有几种名茶,还得向客人一一介绍,供客人选择,如果是特别名贵的茶,还应向客人介绍一下这种茶的由来和与茶有关的故事。至于泡茶用的茶具,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如果用的是珍稀或珍贵的茶具,那么,主人也应一边陪同客人饮茶,一边介绍茶具的历史和特点,制作和技艺,通过对壶杯的鉴赏,共同增进对茶具文化的认识,使敬茶情谊得到升华。敬茶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双手奉上。

比较讲究的人,奉茶时还会在饮茶杯下配上一个茶托或茶盘。奉茶时,用双手捧住茶托或茶盘,举至胸前,轻轻道一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轻轻向前移动一下,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中国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figure_0037_0026
◎举手投足间,尽显礼仪。

泡茶用水必须是清洁无异味的。泡茶时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茶叶开始展开时,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

端茶逐客

茶可用来敬客,但也可用来逐客。这种做法,多发生在旧时官场。如大官接见小官或属员时,大官端坐大堂上。两侧侍从呈“一”字排开。然后传令“请”,于是小官进堂拜谒,旁坐进言,倘若有言语冲撞或语意不合,大官不愿再谈,但又不便明说,于是就端起茶杯,示意左右侍从逐客,侍从就会齐呼“送客”。

据查,“端茶送客”的做法,首见于宋普济的《五灯会元》,该书记载:“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学人上为,请师一点。师(翠岩会参)曰:不点。曰:为什么不点。师曰:恐汝落凡圣。曰:乞师至理。师曰:侍者,点茶来。”在这则公案中,师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点茶来,接引学人自悟禅理,意思是说:“你不必说了,可以走了!”因为禅是要靠自悟的。以后官场上进一步引申,最终成了一种“端茶逐客”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