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聚(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流注案

外科发挥
一妇人暴怒,腰肿一块,胸膈不利,时或气走作痛,与方脉流气饮,数剂而止;更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加香附、贝母,月余而愈。
一男子因怒胁下作痛,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加青皮、桔梗、枳壳治之而愈。
一男子臀肿一块微痛,脉弦紧,以疮科流气饮,四剂而消。
一妇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沉迟,以方脉流气饮数剂,小愈;以小柴胡汤对二陈,加青皮、桔梗、贝母,数剂顿退;更以小柴胡汤对四物,二十余剂而痊。
一男子腿患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荣汤及附子饼,更以补剂,煎膏药贴之,两月余而愈。
一老人伤寒,表邪未尽,股内患肿发热,以人参败毒散二剂热止。灸以香附饼,又小柴胡汤加二陈、羌活、川芎、归、术、枳壳,数剂而消。
一男子脾气素弱,臂肿一块不痛,肉色不变,饮食少思,半载不溃。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芍药,二十余剂饮食渐进;更以豆豉饼,日灸数壮;于前药内再加黄芪、肉桂三十余剂,脓熟针去;以十全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月余而敛。
一男子腿患肿,肉色不变不痛,脉浮而滑,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枳壳、木香饮之,以香附饼熨之。彼谓气无补法,乃服方脉流气饮,愈虚。复求治,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进;再用补剂,月余而消。夫气无补法,俗论也。以其为病痞闷壅塞,似难于补,殊不知正气虚而不能运行,则邪气滞而为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弱者则著而为病。苟不用补法,气何由而行乎!
一妇人因闪肭 肩患肿,遍身作痛,以黑丸子二服而痛止;以方脉流气饮,二剂而肿消;更以二陈对四物,加香附、枳壳、桔梗而愈。
① 闪肭:亦作“闪朒”,指扭伤筋络或肌肉。
一妇人腿患筋挛骨痛,诸药不应,脉迟紧,用大防风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安。又一妇患之亦然,先用前汤二剂,更服黑丸子而痊。此二患若失治,溃成败证。
一男子臂肿,筋挛骨痛,年余方溃,不敛。诊其脉更虚,以内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而愈。(流注)
一妇人溃后发热,予以为虚。彼不信,乃服败毒药,果发大热,竟至不救。(流注)
一男子腿肿一块,经年不消,且不作脓,饮食少思,强食则胀,或作泻,日渐消瘦。诊之,脉微细。此乃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而然也。遂以八味丸,饮食渐进,肿患亦消。
一男子背胛患之,微肿,形劳气弱,以益气养荣汤,间服黑丸子,及木香、生地黄作饼,覆患处熨之。月余脓成,针之,仍服前药而愈。
一男子腿患,久而不敛,饮大补药及附子饼,更用针头散纴之而愈。
一男子臂患,年余尚硬,饮食少思,朝寒暮热。以八珍汤加柴胡、地骨皮、牡丹皮,月余寒热稍止;继以益气养荣汤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脓成针之;更服人参养荣汤,半载而痊。
一妇人脓溃清稀,脉弱恶寒,久而不愈,服内塞散,灸以附子饼而瘳。
一妇人腰间患一小块,肉色如常,不溃,发热。予谓:当以益气养荣解郁之药治之。彼家不信,另服流气饮。后针破出水,年余而殁。一妇人久不敛,忽发寒热,余决其气血俱虚,彼反服表散之剂,果大热,亦死。(流注)
一男子元气素弱,将欲患此,胸膈不利,饮食少思。予欲治以健脾胃,解郁结,养血气。彼不从,乃服辛香流气之剂,致腹胀;又服三棱、蓬术、厚朴之类,饮食愈少,四肢微肿,兼腰肿一块,不溃而殁。(流注)
外科心法
一聘士,流注久溃,肌肉消瘦,发热作渴,恶寒饮食。予以六君子加归、芪、附子,服数剂,患处遂红活。又服十全大补三十余剂,脓渐稠而愈。后惑于人言,谓盛暑不宜用附子,彼又因场屋不遂,意复患前证,专服败毒流气之剂,元气消烁,肌肉日瘦。医以为不治,自分不起。其师滕洗马云:向者病危,得附子药而起。今药不应,以致危笃,何不仍服附子药?遂复求治。其脉微细,证属虚寒,并无邪毒,仍用附子药乃愈。(服姜桂附子补益药)
尝治贾阁老子,患流注,脉数作渴,不喜饮冷,脓水清稀,而带赤色。予曰:此气血虚而兼火也,治难奏功。彼以为迂,别服燥温分利之剂两月余,反加烦渴,寒热往来。复邀治,形体已脱,予曰:虽治亦无功矣。后果不起。(疮疡里虚去后似痢)
陈进士遂初,年逾三十,患腹肿硬,逾年而疮头破,时出血水。此七情所伤,荣气绝于肉理而然,名曰流注。诊之肝脉涩。盖肝病脉不宜涩,小腹正属肝经,须涩脉退,乃可愈。予欲以甘温之剂,补其气血,令自消溃。彼不信,仍服攻伐之药,致气血愈虚,果殁于金旺之月。丹溪云:诸经惟少阳、厥阴之生痈疽,宜预防之,以其多气少血也。少血而肌肉难长,疮久不合,必成败症。苟不知此。辄用峻利毒药,以伐真阴分之血,则其祸不旋踵矣!
一室女,背髀结一核如钱,大而不焮,但倦怠少食,日晡发热,脉软而涩。此虚劳气郁所致也。予用益气养血开郁之药,复令饮人乳,精神稍健。彼不深信,又服流气饮,饮食遂少,四肢痿软。其父悔之,复请予治。予以为决不可起矣,后果毙。
一男子,年三十余岁,素饥寒,患右肋肿如覆瓢,转侧作水声,脉数。《经》曰阴虚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甚则肉腐为脓,即此证也。及按其肿处即起,是脓已成矣。遂以浓煎黄芪六一汤,令先饮二钟,然后针之。脓出数碗许,虚症并至。遂以大补药治之,三月余而愈。大抵脓血大泄,气血必虚,当峻补之。虽有他病,皆宜缓治。盖元气一复,诸病自退。若老弱之人,不问肿溃,尤当补也。
一妇人,左臂胃经部分结肿一块,年许不溃,坚硬不痛,肉色不变,脉弱少食,月经每过期,日晡发热,遇劳或怒则痛。此不足之症也。遂与参、芪、归、术、川芎、芍药、熟地黄、贝母、远志、香附、桔梗、牡丹皮、甘草,百余贴而消。大抵妇病,多起于郁,郁则气血受伤,百病生矣。
一子年十九,腰间肿一块,无头不痛,色不变,三月不溃,饮食少思,肌肉日瘦。此寒搏腠理,荣气不行,郁而为肿也,名曰湿毒流注。《元戎》云:若人饮食疏,精神衰,气血弱,肌肉消薄,荣卫之气短促而涩滞,故寒搏腠理,闭郁而为痈肿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遂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三十余剂,始针之,遂出白脓二碗许。仍用前药,倍加参、芪,及以豆豉饼灸之,渐愈。彼惑于速效者,乃内服败毒,外贴寒凉药,反致食少脓稀,患处色紫复。请予治,喜得精气未丧,仍以前药加远志、贝母、白蔹,百剂而愈。此疮若久而不愈,或脓水清稀者,当以内寒散服之,及附子饼灸之,然后可愈。若不慎饮食、起居、七情者,不治。
刘文通室,年愈二十,腰间突肿寸许,肉色不变,微肿不溃,发热脉大。此七情所伤,气血凝滞,涩于隧道而然也。当益气血,开郁结,更以香附饼熨之,使气血充畅,内自消散,不消虽溃亦无虞。不听,乃服十宣、流气之药,气血愈虚,破出清脓,不敛而毙。(流注)
校注妇人良方
一妇人因暴怒而腰肿一块,或胸膈不利,或走气作痛。此荣气郁滞,与方脉流气饮数剂而止,更以小柴胡对四物加香附、贝母,月余而愈。
一妇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息沉滞。此荣气郁遏而为肿,用方脉流气饮数剂少愈。以小柴胡对二陈加青皮、桔梗、贝母,数剂顿退,更以小柴胡对四物,二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患此,过劳必痛,众手按之痛乃止,属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六味丸、逍遥散而痊。
一妇人先肢体作痛,后患流注,发热恶寒,食少胁胀,月经不调,痰盛喘嗽,五心烦热,健忘惊悸,盗汗无寐。悉属肝脾亏损,气血不足,用十全大补,加味归脾兼服,诸症悉痊。
一妇人素头晕,患流注,月经迟少。此属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仆地,月经如涌,此劳伤火动,用前汤加五味子,一剂而愈。
一妇人患前症,用行气化痰等药,胸膈不利,饮食少思;用疏利之药,大便作泄,中满不食。余以为脾胃复伤,用补中益气汤加煨姜,脾胃健,饮食进,又用六君加芎、归,百余剂而愈。(妇人流注方论第五)
一妇人腿患筋挛骨痛,诸药不应,脉迟紧。此肝脾气血虚弱,而寒气之变也。用大防风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安。又一妇患之亦然,先用前药二剂,更服黑丸子而痊。此二患,若不早治,以致内溃,必成败症矣。
一妇人患前症,溃后发热。余以为气血俱虚。彼不言,乃服败毒表散之药,果发大热,竟至不救。夫溃疡虽有表症发热,宜以托里为主,而佐以表散之剂,况于瘰疬流注乎!(妇人流注方论第五)
女科撮要
一妇人左臂患之,年许不溃,坚硬不痛,肉色不变,脉弱少食,月经过期,日晡发热,劳怒则痛,遂与参、芪、归、术、川芎、芍药、熟地、贝母、远志、香附、桔梗、丹皮、甘草,百余帖而消。
一妇人暴怒,腰肿一块,胸膈不利,时或气走作痛,与方脉流气饮,数剂而止,更以小柴胡对四物,加香附、贝母,月余而愈。
一妇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沉滞,以方脉流气饮,数剂少愈;以小柴胡对二陈,加青皮、桔梗、贝母,数剂顿退;更以小柴胡汤对四物,二十余剂而痊。(流注)
一妇人腿患筋挛骨痛,诸药不应,脉迟紧,用大防风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安。又一妇患之亦然,先用前汤二剂,更服黑丸子而痊。此二患若失治,溃成败证。
一妇人溃后发热,予以为虚,彼不信,乃服败毒药,果发大热,竟至不救。夫溃疡虽有表证,发热宜以托里为主,佐以表散之剂,何况瘰疬流注乎?若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患者。此证之因,皆由气血素亏,或七情所伤,经络郁结,或腠理不密,六淫外侵,隧道壅塞。若不审其所因,辨其虚实,鲜不误人。(流注)
保婴撮要
杨鸿胪子年十二,左胁下患此流注,服流气饮、十宣散之类,元气益虚,年余不敛,左尺脉数而无力,左关脉弦而短。此肝经之症,因禀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血燥火炽而然耳。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而愈。
一小儿九岁患此,久不收敛,或咳嗽,或寒热,皆服清气化痰之药,前症益甚,至夜作喘口开,彻夜不寐,手足并冷,药饵到口即呕。余谓:悉因脾气虚甚所致。先以人参、白术各五钱、炮姜五分,以米汤煎之,时灌数匙。次日能服一杯,次日又服一剂,诸症渐愈。至十余剂后,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而愈。
李通府子十六岁,腰患之,三年不愈,色黯下陷。余曰:此肾经症也,宜用六味丸,滋化源以生肾水,更用如圣饼,外散寒邪以接阳气。不信,别用杂药,元气益虚,七恶蜂起,始信余言,仍用前药而愈。
陈州守子,闪右臂腕肿痛,用流气等药,发热作寒,饮食少思,口舌干燥,肿痛愈炽,形气益疲,余以助胃壮气为主,佐以外治之法而愈。
黄地官子,腿患之,肿痛发热,以湿毒治之,虚症悉至。余谓:此元气虚弱,外邪乘之也。用十全大补汤、如圣饼而愈。
一小儿臂肘肿硬,用流气饮,肉色不变,饮食少思。余曰:此肝脾虚症也。用六君、桔梗、薄、桂、茯苓、半夏及如圣饼而消。
一小儿腿腕间患此,已半载,肿硬色白,形气俱虚。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三十余剂,却佐以八珍汤十余剂,更用葱熨法,肿势渐消,中间一块仍肿。此欲作脓也,当补其血气,俱用托里散为主,异功散为佐,仍用葱熨法,月许针出稠脓。仍用前二药,及豆豉饼,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腿患之,肿硬色白,恶寒懒食。此脾胃阳气虚,而不能成脓也,非敷贴败毒所能疗。遂用托里散,及葱熨法,月余。患处胀痛发热,脓成针之,脓出而安。仍用托里散,肢体渐健。因饮食内作泄泻,忽口噤目闭,自汗手冷,此脾胃虚寒之恶症也,以异功散,内用人参一两,干姜一钱半,灌之尽剂而苏。又以托里散,内用人参五钱,数剂始能动履。却用托里散、大补汤、葱熨法、豆豉饼,半载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早丧天真,日晡发热,遍身作痛,或四肢软酸,唾痰头晕。服祛湿化痰之药,腿之内外肉色肿硬而不变。因服攻毒之药,虚症蜂起。按:褚氏云:男子精未满,而御女以通其精,五脏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正合此论。遂用补中益气汤及地黄丸,半年而愈。此等症候,误认为实,而用败毒之药者,必致不救。
贾阁老子,年十六,患此二载矣。脉洪大而数,脓清热渴,食少体倦,夜间盗汗,午前畏寒。余曰:此真气不足,邪气有余之症,治之无功矣。彼恳求治,午前勉用四君、芎、归、炙草,午后四君、麦门、五味,逾月诸症渐减。有用渗利之剂,保其必全者,彼信服之,形体骨立,未几而殁。
一小儿右腿腕壅肿,形体怯弱,余欲以补气血为主,佐以行散之剂,彼不信,反内服流气饮,外敷寒凉药,加发热恶寒,形体愈瘠,始求治于余。余曰:恶寒发热,脉至洪大,乃气血虚败之恶症也,不可治矣。后溃而不敛,沥尽气血而亡。
掌教顾东帆子十余岁,秋间腰腿隐隐牵痛,面色青中兼黑。余曰:青是肝虚,黑是肾虚,当急调补脾肾,否则春间必患流注矣。不信,另用行气破血之药。至夏,腰臀间漫肿五寸许,复来请治。脉数而滑,按之如无,此元气虚极,而脓内溃不能起也,辞不治,后果殁。(流注)
一小儿流注出血,吃逆腹痛,手足并冷,用六君子及独参汤而益甚。此阳气虚寒之甚,药力未能骤及也。遂连服数剂,诸症渐退,用月许将愈。因饮食失宜,寒热发搐,血出,此脾气虚肝火所乘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安,又用八珍、四君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头痛,另服清热之剂,汗出口噤,良久方省,服大补汤数剂而安,又用八珍汤而愈。(出血不止)
一女子患流注,大便不通,干涩,色赤或黄,头晕恶寒。此脾肾气虚而血弱也,用补中益气汤加桃仁、杏仁、麻子仁而便润,去三仁加蔓荆子而头晕愈,又用托里散而疮痊。(大便不通)
一小儿流注愈而大便秘结,发热作渴,两颐赤色。余谓肾肝阴虚,用地黄丸、通幽汤而愈。次年毕姻后,大便仍秘,用润肠丸。余曰:东垣云,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以苦泄之。不信,仍用前药,后果殁。(大便不通)
一小儿流注,溃后作泻,饮食难化,余谓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因停食泄泻,手足并冷,用六君、姜、桂,不应,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数剂诸症始退,却用独参汤月许而愈。(大便不止)
一小儿患流注,小便不利,面白口干,手足时冷。悉因脾肺气虚之所致也,用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诸症渐愈,又用托里散而疮愈。(小便不通)
一小儿流注久溃,面白时咳,脓水清稀,小便短少,或如淋不止。余谓脾肺气虚不能生肝肾而然,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为主,佐以托里散而渐愈,又间用豆豉饼而敛。(小便不止)
一小儿流注,吐泻吃逆腹痛,手足并冷。余谓阳气虚寒之恶症,用六君子、独参汤益甚。遂以人参五钱、附子五分,连服数剂,诸症渐退,用独参汤月余稍愈。后饮食失宜,寒热发搐,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安。又因劳发热,脉大而虚,面赤作渴,用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而安,用八珍汤、附子饼而愈。(五善七恶)
一小儿十六岁,流注久不愈,因劳兼怒,忽仆地昏愦,殊类破伤风,面色皎白,无气以动。用补中益气汤,内用人参五钱,加肉桂一钱,不应。加干姜一钱,又不应。此阳气虚甚,药力不能胜之也,急加附子一钱,稍定。乃去附子,服十余剂,而元气渐复,却佐以八珍汤、豆豉饼,半载而痊。毕姻后因入试场,劳伤元气,前症复发,亦类破伤风,脉浮大,按之如无,用参附汤四剂而苏,八珍汤、地黄丸料各百余剂而痊。(破伤风)
临证指南医案
孙 因嗔 忿失血以来,致颈项左右筋肿,痛连背部,此属郁伤气血,经脉流行失司,已经百日不痊,竟有流注溃脓延绵之忧,治在少阳阳明。 流注
① 嗔(chēn琛):怒。
小生香附 夏枯草 鲜菊叶 薄荷梗 黑山栀 钩藤 丹皮 郁金(疮疡)
洄溪医案
苏州一小儿,甫九龄,颇聪慧,而患流注,肩背腰胁十余处,百端医治无效。余视之曰:此惟大活络丹能愈。服至三十余丸,未破者消,已破者收口。更服补气血之药而愈,盖流注一证,由风寒入膜所致,膜在皮中,旁通四达,初无定处,所以随处作患,此真脉络之病,故古人制大活络丹以治之。其余煎丸,皆非正治。所谓一病有一病之法,药不对证,总难取效也。
本邑刘近曾夫人,患虚痰流注,色 脉虚,发无定处,病极危险,非旦夕可奏功,余辞不能治。郡中一医以百金包好,因留在家治之。闻余有不能治之说,笑曰:我医好后,更请徐君质之,当无言可对耳。月余,刘君之兄元谷招余诊,近曾出曰:流注之疾,虽向愈而未收口,托在相好,肯一观否?余因视之,肩后疮孔大如钱,内膜干空,与皮不连,气促脉微。诊毕而出,近曾求方,余笑不答,书“危在顷刻”四字。刘不信,少顷内呼,刘父子入,已气绝矣。群执包好之医,欲加以无礼。余晓之曰:此病本不治,非药误也。但不知生死,为无目耳。乃释之。盖流注之证,其类不同,大段皆津液枯而痰流膜内之证,当内外交治,而祛邪补虚,亦另有切病方药,蛮补无益也。
嘉善张卓舟,未弱冠,患流注五年,自胁及腰腿,连生七八孔,寒热不食,仅存人形,历年共服人参二三千金,万无生理。父母先亡,只有慈母,其伯悉收其田产文契,专待其毙而取之。其从兄汪千造余家哀恳,余颇怜之,破格往视,半身几成枯骨,此乃虚痰流注。医者不能治其经络之痰,徒费重赀而无一中病者,则药之误,而非病之真无治也。余用大活络丹为主,而外敷拔管生肌之药。医者闻之大笑曰:活络丹辛暴之药,岂可入口?盖彼惟知俗本所载乌头、蚯蚓之活络丹,而不知古方五十余味之大活络丹也。盖流注之痰,全在于络,故非活络丹不效。以后脓稀肉长,管退筋舒,渐能起立,不二年而肌肉丰肥,强健反逾于常。呜呼!不知对病施药,徒事蛮补,举世尽然,枉死者不知其几也。
雄按:大活络丹治虚痰流注,深为合法,而外科不知也。若实痰,则控涎丹最妙。(流注)
续名医类案
王洪绪治陈姓妇,年七十余,膝下患阴疽流注,溃经数月,患下及旁又起硬肿二块,与前患相连。一医误以为前患旁肿,与托毒药二剂,致新发者被托发疽,始延王治。王令服阳和丸汤三剂,新发之二毒皆消。接服小金丹十丸,后服滋阴剂,以杏仁散敷,半月脓厚。令再服保元汤加肉桂,十余剂愈。流注之症,毒发阴分,盖因痰塞清道,气血虚寒凝结,一曰寒痰,一曰气毒。初起皮色不变,惟肿惟痛,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二陈汤加阳和丸同煎,数服即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复发。如皮色稍变,极痛难忍,须服阳和汤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脓之毒气。使已成脓者,至不痛而溃,如患顶软,即为穿之,脓多白,以阳和膏贴之。但此症溃后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即溃之后,五日内宜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后患。接用犀黄丸、阳和汤,早晚轮服,使毒消尽,方可收功。
王洪绪治一儿,甫岁半,太阳一毒,背上心脐对处二毒,颈口对此一毒,腰腹二毒,二腿五毒,共十一毒,皆皮色无异,其大腿二毒已经医开刀。王以小金丹,令日每服二次。至五日,九毒俱消。又以小金丹日服一次,十日后二孔皆红活。以保元汤,芪、草皆用生者,加肉桂三分,煎服,另以参六分,水煎和入。半月后,芪、草皆易炙者,一月收功。小金丹方:白胶香一两五钱,草乌一两五钱,地龙一两五钱,木鳖一两五钱,五灵脂一两五钱,没药七钱五分,乳香七钱五分,炮姜一钱二分,当归身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共研末,以糯米粉一两二钱为糊,捣千锤,为丸如芡实大。此一料约为丸二百五十丸,晒干忌烘。临用,取一丸布包,于石上敲碎,入杯内,以好酒浸之约一二时,以银物加研,陈热酒送下,醉盖取汗。如流注初起,及一切痰核、瘰疬、乳岩、横痃,服至消乃止。如流注等症,成功将溃,及溃久者,当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之,以杜流走后患。但方内有五灵脂,不可与人参同服。又方中乳香、没药,每一斤用灯心四两同炒,至圆脆可粉为度,扇去灯心磨粉。草乌去皮,取白肉,每斤用绿豆半斤同煮,俟豆开花,去豆取草乌切片晒干。木鳖子用水浸半月,入锅煮数滚,再浸热汤中数日,刮去皮心。入香油锅中,煮至油沫尽,再煮百滚,透心黑脆,以铁丝筛捞出,即用土末拌,拌至土末有油气,入粗筛筛去油土,另换土末拌至三次。净以木鳖同土炒,入盆中拌罨一夜,取鳖磨粉听用。以上各药,须如法泡制,方可用。(卷三十四外科·流注)
马培之医案
脉象两关细弦而右兼涩,脾有湿痰,肝气大旺,荣卫不利,以致胸腹不舒,腰髀作痛,不能转侧,左肋痰注成漏,间日必服通利之剂,而胸腹顿舒。然取快一时,恐伤胃气,宜和荣卫化痰,兼平肝木。
当归 茯苓 黑丑 川楝子 青皮 苡米 陈皮 丹参 淮牛膝 半夏 郁李仁 丝瓜络
木旺水亏,脾多痰湿,肝风晕厥之疾数年,去冬渐至卧床不起,肝肾血液俱疲。春分后木挟相火用事,湿痰随风火之气充斥三焦,眩晕发热,遍体作痛。疑以旧恙复萌,讵知模骨之旁结为痈毒,约半月有余,是穴乃肝经部位火湿凝聚络中所致,肝热最易上升,湿火熏蒸胃腑,始则发热谵语,后渐热退神安。乃湿热之邪归并下焦,是外患之见,端非旧恙之复萌也。现已成脓半月,未得更衣,齿干苔燥,阴伤而湿火不化。症虽属外,而药饵尤当治内。幸脉冲和而关微弦象,似可无虞。拟用甘寒育阴,兼和中润下之治。
南沙参 麦冬 川石斛 大贝 柏子仁 瓜蒌仁 苡米仁 茯苓 天花粉 藕 青皮 甘蔗
流注臂臑已成,右肾俞穴结肿,痛难转侧,为患最剧,急为和气化痰。
苍术 乌药 半夏 全蝎 当归 川芎 桂枝 苏叶 赤芍 陈皮 独活 酒
背俞痰注痛,脓从肋缝而出,难以速愈,兼之发热面浮,胸腹饱胀,泄泻,脉滑数,痰湿滞脾症,非轻候,当先其内。
小川朴 茯苓 神曲 砂仁 鸡内金 苡米仁 麦冬 枳壳 青皮 生首乌 鲜荷叶(流注)
过氏医案
无锡鹅子岸陆秉安,患流注,自腰至臀板硬而紫,面白浮肿,时吐白痰,体瘦而重,不能转侧,苔黄纳少,脉细而数,两目无神,直视良久始转,常流稀脓,延及两年。近则左肩又发硬块,时觉痠痛,诸医佥云不治。余曰:是症初起,宜服阳和、二陈汤,兼服小金丹,即能消散。今误服寒剂,恶象叠见,势难挽回,既远道而来,不得不勉为图治,方用:
黄芪  当归 冬术 各五钱,土炒 茯苓 白芥子  鹿角胶 橘红 续断 各三钱 熟地 一两 泡姜 麻黄 肉桂 各五分
煎至八分,加陈酒两匙,再煎数滚服,日服小金丹一粒。五剂后,已能起坐,尚觉腰痛,方加杜仲 四钱,盐水炒,制半夏 三钱。连服十五剂,虽行走如常,而面色未转。旬日后忽觉少腹板痛,右足难伸,余曰:余毒未清,又生大肠痈矣。宜急治之,遂服:
金银花 三两 当归 二两 地榆 麦冬 元参 薏仁 各一两 甘草 生,三钱 黄芩 二钱
三剂愈。或问余曰:患处烙手,前药何以用姜、桂?余曰:遍身如此,非烙手也,是内热也。若误为烙手,再用寒剂,必不治矣。
某小孩,因跌而肿,日久渐大,余曰:此瘀血流注也。消之不易,若背脊凸出,溃而难敛,则不治矣。幸背脊未凸。尚可消散。当用:
元胡索 生熟各钱半 五灵脂 金毛狗脊 去毛 苏木 穿山甲  骨碎补 各二钱 桃仁 去皮尖,打 续断 黄芪  怀牛膝 各三钱 当归尾 忍冬藤 各五钱 独活 一钱半
酒水各半煎服,外用大蒜头、生大黄研末,敷之数剂,全愈。
医案摘奇
一日黄昏后,有张姓邀余往治,至则见病者年三十许,农人也。日中恶寒发热,无汗,至日夕时,神烦志糊。切其脉细涩而数,是阳症见阴脉之凶候也。虽不渴不食,察其身难转侧,问其有痛处否?答云:痛虽无,但身不能动。余曰:虽烦而未昏,惟阳症见阴脉,殊非伤寒。使二人反其身,余以手按其背,摩挲而问曰:有木处者尔言之,得膊胁股髀五处,皆略高耸。余曰:此发流注,是外科病。为其书仙方活命饮,加桂枝,嘱其家明日速请疡科诊治。后知其开刀十一处,卧床半年而愈。
又孙廷贵之妇,赴陶松家喜筵,至尚未食,即寒热吐泻交作,其夫以为祟,乃往卜之,便道候余诊。至则陶家正开宴,亲戚满堂,领余至卧室,病妇卧床,吐泻未止,臭恶难堪,切其脉弦涩,观其形,丰体而白质,头项手足能动,而身躯木强也。凡痉症项必强,今但身体木强,得非流注乎?廷贵云:王瞎子占云:霍乱吐泻,是非外症,先生照霍乱治可也。余曰:卜者,盲人也。虽可卜其吉凶,何能识其病证。廷贵则信从不疑云:先生但开霍乱方可也。余拂衣而起曰:何不延卜者治之。亲戚相留云:请先生勿愤,开方可耳。余曰:医为治病之人,眸子既瞭,且又望问闻切,岂反不及隔三里之盲卜人耶?众皆称善。余曰:方虽开,不许服药,恐今日服霍乱之方,后日变成流注,反谓有心弄巧耳。方成嘱其家速请外科治,少间有政君从其宅后过而邀之。政君云:此流注之初发也。不料内科先生竟能识之,后闻开刀一十五处,卧床六月份余而痊,余见外科之治流注流经,从未有一消退者,其无术耶?或取利耶?竟难言之。夫医之为道,本仁术也,为人除痛苦者也。即病危甚,有一线之生机,虽留残废之体。无不尽心力而为之,此余八世家传之不二法门是也。(流注)
醉花窗医案
湿痰流注
风寒暑热,饮食劳倦,内因外因,病各有一定之证,一定之脉。惟痰之为病,奇奇怪怪,实有千变万化之势。凡不可名状,无从考核者,大抵皆痰为之也。同年 李友兰,亦精医理。辛亥秋在会垣 闲寓,得痛病,或手或足,或头或腹,或腰或胁,发无定时,亦无定处。自以为痹病,用续命汤不效。又以为寒,用麻黄汤亦不效,一日与余闲淡,告余曰:弟病实不可测。余请一诊,则缓而滞,乃告友翁曰:君之病乃湿痰流注也。欲再言,友兰顿悟曰:不差!不差!余已知之,君破题下文我自作也。相与一笑。越两日,病良已。问服何药,友兰曰:箇中人岂烦明言,君试言何药?余曰:不过二陈汤加苍术、姜黄、羌活、独活也。友兰出方示之,种种不谬。石虞琴广文在座,叹曰:二公可谓心心相印矣。
① 同年:古代指科举同榜录取的人。
② 会垣:省城都市。
曹沧洲医案
季 流注初成。胯间结核,逐渐滋大作痛,防成流注,急须消散,以防溃头。
归尾 连翘 川牛膝 赤苓 赤芍 忍冬藤 防己 生米仁 土贝 丝瓜络 川萆薢 通草 鲜芦根 桑枝(外疡总门科)
陆 流注。流注,腐肉尚未脱尽,新肉见而不多,脉濡。宜托未尽之毒,参以养营宣络,使气血和畅,以希早日完口。
全当归 三钱 赤芍 三钱,炒 海浮石 四钱 甘草节 四分 生芪皮 三钱五分 土贝 五钱,去心 丝瓜络 三钱 川断 三钱,盐水炒 制首乌 五钱 陈皮 一钱 合欢花 三钱(外疡总门科)
严 流注。病后气血未复,受风。四肢痛作酸,右膝筋骨渐痛,肿而渐热,渐有流注之势,急须消散。
全当归 三钱 白蒺藜 四钱 淮牛膝 三钱五分 钻地风 川断 三钱 伸筋草 三钱五分 豨莶草 三钱 生米仁 四钱 赤芍 三钱 丝瓜络 三钱五分 臭梧桐 三钱五分 桑枝 一两(外疡总门科)
王 流注。流注已成,势在必溃。当攻托之。
生芪皮 土贝 丝瓜络 生米仁 白当归 白蒺藜 连翘 制僵蚕 赤芍 忍冬藤 陈皮 白芷(外疡总门科)
林 梅核流注。水亏木郁,湿随气陷,蒸为梅核流注,按之酸。癸水 因而即止,法当参顾。
① 癸水:即月经。
全当归 丝瓜络 防己 土贝 炒丹参 川牛膝 川萆薢 豨莶草 制香附 五加皮 赤芍
顾 流注。表热风湿交郁,络气不通,渐成流注。急急消散为要。
大豆卷 独活 土贝 络石藤 秦艽 赤芍 豨莶草 桑枝 白蒺藜 忍冬藤 丝瓜络(外疡总门科)
鲁 流注。风痰气,结于膻中之外,最防聚成流注,须消散为要。
苏子 全当归 防风 络石藤 陈皮 丝瓜络 淡木瓜 台乌药 土贝 白蒺藜 广郁金 桑枝
杨 流注。流注,略见收小,无如所肿过甚,溃时风险尚在虑中。
全当归 土贝 白蒺藜 淮牛膝 忍冬藤 赤芍 川断 连翘 伸筋草 丹皮 五加皮(外疡总门科)
徐 流注。病缠三月,形色脉俱惫,便溏,跨马流注,肿胀。内外同病,不易治。
漂白术 二钱,枳壳一钱同炒 归须 三钱 陈皮 一钱 伸筋草 三钱 煨木香 七分 丝瓜络 三钱 淡木瓜 三钱五分 粉萆薢 四钱 资生丸 三钱,吞服 土贝 四钱,去心 五加皮 三钱 桑枝 一两 白蒺藜 四钱(外疡总门科)
马 流臁。湿毒流注,逾半年,紫肿僵木,防溃头,又搔破延腐。防转臁疮。
归须 三钱 川牛膝 三钱五分 陈皮 一钱 炒谷芽 五钱 赤芍 三钱 丝瓜络 三钱五分 生米仁 三钱 土贝 五钱 粉萆薢 四钱 忍冬藤 四钱(外疡总门科)
赵 流注。右腿弯酸痛肿硬,屈伸不利,风湿痰阻痹络气,已成流注,不易消散。
归尾 三钱 淮牛膝 三钱五分,炒 忍冬藤 四钱 伸筋草 三钱五分 赤芍 三钱 白蒺藜 四钱,炒去刺 丝瓜络 三钱 防风 三钱五分 土贝 五钱,去心 秦艽 三钱 淡木瓜 三钱五分 防己 三钱五分 桑枝 五钱(外疡总门科)
徐 梅核流注。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两小腿肿胀,并起梅核流注,按之作酸。此症最为淹缠,一时不易即松也。
桑白皮 三钱 冬瓜皮 四钱 防己 三钱五分 丝瓜络 三钱 丹皮 三钱五分 茯苓 四钱,带皮 粉萆薢 四钱 泽泻 三钱 赤芍 三钱 五加皮 三钱 生米仁 四钱 桑枝 一两 白茅根 一两,去心(外疡总门科)
邹 梅核流注。湿热随气下陷,走入厥阴络。梅核流注叠起,肿硬作酸,夜来两足微肿,最防前沿溃头。法当清营泄热主之。
鲜生地 一两 赤芍 三钱五分 冬瓜皮 五钱 生米仁 四钱 川柏 三钱五分,盐水炒 土贝 四钱 五加皮 三钱 粉萆薢 四钱 知母 三钱五分,盐水炒 丝瓜络 三钱 茯苓 四钱 桑枝 一两 白茅根 一两,去心(外疡总门科)
夏 痘毒流注,已结两枚,不独防其溃头,且恐续窜不已。
归尾 忍冬藤 制甲末 桑枝 赤芍 丝瓜络 连翘 黄独子 土贝 白蒺藜 丹皮(外疡总门科)
徐 流注。流注已成,酸胀不已,风湿痰流络,势欲作脓,不易见松。
归须 三钱五分 连翘 三钱 忍冬藤 四钱 钻地风 一钱 片姜黄 三钱五分 白蒺藜 四钱 丝瓜络 三钱五分 豨莶草 三钱五分,制 土贝 五钱 制甲末 三钱五分,包 伸筋草 三钱 桑枝 一两(外疡总门科)
严 流注。流注发于左肩臂,痛楚着骨,舌黄腻,脉数。伏风深重,不易消散。
归须 三钱 白蒺藜 四钱,炒去刺 丹皮 三钱 桑枝 一两,切 独活 一钱 伸筋草 三钱五分 赤芍 三钱 片姜黄 三钱五分 钻地风 三钱五分 淡木瓜 三钱五分,切炒 油松节 三钱五分 制甲末 三钱五分 忍冬藤 四钱(外疡总门科)
严 流注。流注大势渐消,当再流通气血,解散风湿。
归须 四钱 威灵仙 三钱五分 秦艽 三钱五分 油松节 三钱五分 豨莶草 三钱五分 制甲末 三钱五分,包 丹皮 三钱 忍冬藤 四钱 独活 一钱 伸筋草 三钱 赤芍 三钱 海风藤 三钱五分 淡木瓜 三钱五分 小金丹 一粒,研冲(外疡总门科)
蒋 流注。左肩背肿硬,按之作酸,起经三日,最防延成流注,须速为消散。
归须 三钱 白蒺藜 四钱 淡木瓜 三钱五分 制甲末 三钱五分,包 赤芍 三钱 忍冬藤 四钱 海浮石 四钱 桑枝 一两 土贝 四钱 丝瓜络 三钱 连翘 三钱(外疡总门科)
胡 痘毒流注,初溃脓不畅,舌少苔,质小花毒痰浊凝阻,最防续窜不已。
归须 白蒺藜 黄独子 白茅根 赤芍 忍冬藤 连翘 桑枝 土贝 丝瓜络 生甘草(外疡总门科)
徐 梅核流注。据述两小腿起疙瘩,按之坚不痛不红,此风湿热下走三阴络,防成梅核流注,当清营利湿。
全当归 川牛膝 防己 生米仁 赤芍 忍冬藤 五加皮 赤苓 土贝 丝瓜络 粉萆薢 白茅根(外疡总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