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四分布房性早搏
【临床背景与动态心电图诊断】
患者,男性,62岁。心内科住院患者。因反复胸闷、胸痛2年余,再发加重10天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型,心功能Ⅱ级。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本次住院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频发多源房性早搏,偶见连发呈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偶呈二联律。
【图形特征及诊断依据】
图11-1四分布图形,位于45°线的棒球拍形稳态吸引子为窦性心律;在其两侧分别有位于加速区与减速区呈对称分布的非稳态吸引子B和C,为早搏前点与早搏主点;位于加速区靠近A吸引子的非稳态吸引子D,与A部分重合,为早搏后点,共同形成房性早搏(图11-3)四分布图。B吸引子远端见零星散点,为少量早搏二联律(图11-4);45°线近端见零星散点,为少量短阵心动过速图形。
图11-1 22小时散点图及其示意图
图11-2 记录全程22小时的t-RR图
下层紫色对应图11-1中吸引子B和C是早搏的联律间期;中间层亮绿色、稍宽,随时间变化上下起伏的条带对应图11-1中吸引子A,是窦律间期;上层淡绿色与中间层十分贴近,随中间层上下起伏,与中间层界限模糊,对应图11-1中吸引子D,是早搏的代偿间期
图11-3 动态心电图片段
对应图11-1中吸引子A、B、C、D形成四分布房性早搏图形
图11-4 动态心电图片段
对应图11-1中吸引子B远端的零星散点,为房性早搏二联律
图中的吸引子B长轴(B线)与X轴呈夹角,为大多数室上性早搏特征,结合心电图,可知为房性早搏。
【诊断】
频发房性早搏,偶呈二联律,偶发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评述】
在散点图上,室上性早搏可呈三分布与四分布图形,但多数为三分布。这取决于房性早搏代偿间期与其后的窦性周期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决定早搏后点吸引子的位置和表现。如无代偿间期,则室上性早搏的早搏后点与窦性心律吸引子完全重叠,表现三分布图形;如代偿间期不完全或不明显,常与窦性心律吸引子部分重叠,如代偿间期完全相同,则为显著四分布图形。本例为四分布图形,早搏后点吸引子与45°线上窦性心律吸引子稍有重叠,提示房性早搏伴不完全性代偿。
房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当房性早搏联律间期接近窦性频率时,与显著窦性心律不齐不易区分,从心脏病学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原则均不相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散点图的分析中,根据吸引子形成的原理,二者心律失常的吸引子表现是不同的,窦性心律不齐为单一心搏性质,表现为单个的稳态吸引子,而房性早搏与窦性心律为两种心搏性质,在两种心搏切换时,散点图上可见稳态吸引子与非稳态吸引子共存,表现为多分布图形。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利用散点图技术,可对心律失常进行鉴别,并根据吸引子之间的关系,利用散点图理论,进一步推断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也可结合t-RR图(图11-2)进行鉴别。
(龙佑玲)
参考文献
1.李方洁,向晋涛.心电散点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向晋涛,景永明.临床心电散点图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