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阿奎那:最伟大的神学家
基督教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因为其地位的重要,又被基督教尊为圣托马斯·阿奎那。这个圣就是圣师之意,就像我们称孔夫子为“至圣先师”一样。
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生于意大利的两西西里王国,他出身高贵,阿奎那家族是全意大利最有名望的世家之一,是伦巴底王族的分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及统治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两西西里王国国王是家族的近亲。他的父亲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令他倍感自豪的是他有七个儿子,其中六个与他一样成了军人,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超,然而谈不上有多少文化。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有文化只是极少数人、几乎是教士们的专利,就连国王也常常是文盲。
托马斯·阿奎那5岁时,父亲便把他送进了修道院学习识字,他在那里待了差不多10年,又到了那不勒斯上大学。四年后,18岁的托马斯回到了家,但不久便与父亲吵了起来,吵得天翻地覆。
争吵的根由是托马斯·阿奎那竟然不愿参军,而要去当修士!
当托马斯·阿奎那说出这个心愿时,父亲的惊诧可想而知。在他们这样一个武士世家,他长大后要参军作战简直像他要吃饭穿衣一样理所当然。他应当像他的先人一样一生做三件大事:东征西讨、生儿育女、统治人民。尤其当他的父亲看着儿子的身躯时就不但惊诧而且愤怒了,因为这时的托马斯·阿奎那已经是高达两米的巨汉,魁伟得像大象、强壮得像犀牛,只要他肯从军,会是一名多好的武士!将为他的家族带来多少荣誉!可他竟然不愿意。这令他的父亲既愤怒又伤心。他决心不惜采取一切措施来阻挡儿子的疯狂举动。他甚至叫夫人直接给教皇写了一封信,请求教皇“把她的儿子从疯狂中拯救出来”。教皇答应尽量帮忙。
但父母这些行动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在家里待了两年后,1244年托马斯·阿奎那加入了多明我修道会。这是一个托钵僧会,参加它的人们过着像乞丐一样的苦行生活,希望在肉体的痛苦中获得灵魂的幸福,他决心用双脚走到巴黎去向当时最伟大的基督教哲学家大阿尔贝特学习。
这天,他在半路上被一群武士拦住了,为首的是哥哥们,他们不顾小弟的反抗,凭人多势众将他牢牢抓住,送回老家,幽禁在一个高高的塔楼里。
但母亲含着眼泪的请求丝毫也动摇不了他如钢的意志,终于他的亲人们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美人计。
在一个冬日寒冷的日子里,托马斯·阿奎那穿着单薄的衣衫坐在暖暖的火堆旁,这时门开了,一个苗条的身影闪进来,原来是个美貌之极的姑娘。他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就从火堆里抓出一根正在燃烧的木头向那位美女刺去,仿佛她是一条毒蛇。
终于有一天他的妹妹偷偷给了他一根绳子和一个篓筐,把他从塔楼里放了下来。
获得了自由的托马斯·阿奎那赤着脚跨过了滔滔波河,走过了一望无际的伦巴第平原,翻越了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奔波了3000里漫漫长路后,终于到达了他梦想的地方——巴黎。
他在巴黎大学却没有见到渴望师事的阿尔伯特教授,原来他已经到科隆讲学去了,托马斯·阿奎那毫不犹豫地直奔科隆,终于到达了科隆,到达了阿尔贝特身边,他挤进阿尔贝特正讲学的讲堂,坐到了大师脚边的地板上。
大阿尔贝特全名叫圣阿尔伯图斯·马格内斯,又称作阿尔贝特(科隆的)或者阿尔贝特(劳英根的),从他的名字前那个“圣”字就看得出来他在基督教哲学里崇高的地位。他大托马斯·阿奎那19岁,是当时最有名的基督教哲学家。阿尔贝特的学识极其渊博,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古希腊经典有独到研究,是那时唯一一位注释了当时已知的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的哲学家。更可贵的是,他对自然科学也有精深的研究,1941年罗马教皇曾颁布敕令,尊他为所有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的守护神,他还是唯一在世时就获得了“圣人”称号的学者。
这个大阿尔贝特除思想精深外,还口才出众,讲起课来雄辩滔滔,如行云流水,令人着迷。
托马斯·阿奎那到了大阿尔贝特身边后,每天默默地坐在讲堂里听课,由于他那引人注目的公牛般庞大强壮的身躯和沉默寡言的态度,同学们送了他一个绰号“哑牛”。
有一天,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导师注意到了他,他们谈了很久,第二天在课堂上,阿尔贝特对学生们说,你们说这位托马斯·阿奎那同学是哑牛,但有一天他的声音将让全世界侧耳倾听。
打那后,托马斯·阿奎那与导师就成了忘年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当阿尔贝特回巴黎大学去时,托马斯·阿奎那也跟着去了。
1250年,25岁的托马斯·阿奎那正式成了神父。两年后,在大阿尔贝特力荐下,这个得意门生成了导师的助教。
六年后,31岁的托马斯·阿奎那戴上了神学博士帽,成了远近闻名的辩论大师。
那时大学里的讲课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老师拿出《圣经》等课本来,自己读一段,然后就给学生们讲一段,这是最常用的。第二种是学生甚至外来听课者向老师提问题,然后由老师回答,这当然要难得多,因为谁都不知道学生们要提什么古怪问题。但最令老师们发怵的还是第三种——老师与老师们之间的互相问答,学生们听。这实际上是老师们之间的辩论大赛,这种辩论大赛每次进行时都有专门的人进行笔录,紧张刺激的程度可想而知!
一般老师对第三种讲课方式都退避三舍,然而托马斯·阿奎那却迎难而上,他不但大搞辩论,甚至设立了另一种辩论会,任何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向他提问,并且对提问没有任何限制,随问随答。
这样的讲课方式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立即成了巴黎以至整个欧洲哲学界的名人,获得了大批追随者,33岁时就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
这时的巴黎大学号称“哲学家之城”,大批著名哲学家荟萃于此,不过大部分人都沿用了柏拉图哲学作为思想工具,但托马斯·阿奎那早就发现了这个工具的缺憾,转而采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他的新工具的确比柏拉图的老工具管用,能更有力地论说诸神学问题。如此一来,他不但得到了学生们的崇拜,还得到了教皇的认可。1259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他召到罗马,从此托马斯·阿奎那成了教皇的神学顾问。
到罗马后,托马斯·阿奎那立即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理论权威,他的观点成了教廷的官方理论,教皇也把他奉为宗师。在罗马他写下了《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基督教哲学的经典之作。
1269年,他回到了巴黎大学,在这里,他极力宣扬亚里士多德哲学才是为上帝服务的最佳工具,并且在与对手的辩论中取得了彻底胜利。
三年后,他又应教皇之召回到罗马,准备为多明我会筹建一座巨大无比的修道院,这时的托马斯·阿奎那已经声名赫赫、如日中天了。
然而托马斯·阿奎那在这人生的高峰上没有待得太久,两年后当他应教皇之命到法国里昂去解决一次教派纷争时,在途中得病,并且一病不起。
1274年3月7日,托马斯·阿奎那逝世于罗马之北一座荒凉的修道院,终年仅49岁。
此后,教皇们屡次发布通谕,申明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是基督教哲学唯一的正统与权威,他也一直是最伟大的神学家,是不折不扣的神学之王,直到700年后的今天他仍牢牢地占据着这个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