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之由
灵与肉皆为天赐。
“保存自己”和“繁衍种族”是生物的两大使命,为此,食欲和性欲乃为动物的自然属性。人也不例外,所谓“食色,性也”。
性欲是正常的、健康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追求快感的倾向,它使人去寻求性的存在并且去表达性爱。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像磁力把男女吸引在一起。
性欲的产生和发展是颇为复杂的。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它是种系遗传和个体发育的结果,包括性别分化、性腺发育、性激素分泌和作用。到了青春期,男女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成熟,第二性征非常明朗,性的欲求自然产生。这种以内分泌和自主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又称自主神经——非意向控制的)为基础的性欲之始源,是有相当自律性的,如动物的“发情期”所表现的强烈求偶冲动。只是在人,一般已不甚鲜明了。这就要归结到激发和影响性欲的另一方面,人的社会环境因素。
性欲的冲动可来源于性激素刺激、心理刺激(如记忆、遐想、梦幻等)和感官刺激。在感官刺激中,以性器官的接触和“动情区”(有称“性感带”)的抚摸最为强烈。异性的美好与风采,如男的阳刚,女的阴柔;音乐与情话;月下花前的意境,甚至醉人的芬芳,都会激荡情怀。
性欲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对性的好奇与兴趣、探求与渴望,对异性的爱慕与追求,对各种感官刺激的陶醉与联想,还有性欲的自慰行为(如手淫)等。性欲的表达在某些人或某些时候是简单粗犷的,而在另一些人或另一些时候则是复杂细腻的,这和性别、年龄、气质以及文化教育背景等有关。年轻姑娘可能对一个小伙子一见钟情,但不意味着她迫切需要与之交媾,她更愿意满足那罗曼蒂克的沉湎与甜蜜感情的共鸣。青年男子却往往过于直率,未免失之检点。请记住:女人的性欲的“沸点”是比较高的。她们更多的是感情的“波澜”,而不是性欲上的“起伏”……
当我们谈到性欲的时候,不能不再提出以下两点:
其一,弗洛伊德已是近年人们又重新提起的人物,他的不少著作甚为走俏,他的理论又泛起新的争议。弗氏的代表作是《性学三论》(1905年),其精神分析学说是以性为核心的。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氏的功绩在于他发现了“新大陆”——“人的下意识”。这一学说向意识的深层结构投下了一束光亮,廓清了传统心理学不曾涉足的黑暗领域,以及其中潜伏着的某些控制人然而却不为人知的力量。但他过于武断地用性来解释人类行为的一切方面,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意识的决定作用。到后来,连他自己也难以从其学说的困顿中得到解脱。
其二,性欲在开始是自发的、下意识的和幼稚、固定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已经不完全受直接满足的原则支配,而改由现实原则支配了。
性欲本能必须用理智加以控制和管理,这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人有意识,负有社会责任,人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包括性欲和性行为)应该纳入社会调整系统(教育、道德和法律等),我们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生物本能,但却可以服从这种高级调整。
性意识和性行为的正常或异常(或变态),反映了个体行为与人格发展的结果,像其他器官系统一样,也必须协调均衡,功能才能健康;也像其他器官系统一样,必须不断加以调解整治。
性是快乐也是痛苦的一个颇具潜能的渊源!况且,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