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常见上皮组织肿瘤
上皮组织肿瘤最常见。
(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常发生于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覆盖部位。肿瘤体呈多个乳头状突起,根部有蒂。镜下观,结缔组织间质、血管等伸入乳头状突起的中部,构成其轴心,表面被覆上皮增生,分化良好(图5-5,见书末彩图)。
图5-5 乳头状瘤(镜下观)
瘤体形成多个乳头状突起,并有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伸向乳头状突起的内部,构成其轴心(→),表面覆盖增生上皮,分化良好
2.腺瘤
腺瘤是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甲状腺、乳腺、胃肠道、涎腺、卵巢等处。腺瘤腺体与其起源的腺体相似,并具一定的分泌功能,细胞分化良好。腺瘤腺体的大小、形态不规则。腺体常无导管或导管不成熟致其分泌物常不能排出而聚积成囊状。囊大而多者,称囊腺瘤,常见于卵巢、胰腺和甲状腺,浆液性囊腺瘤伴乳头增生时,易癌变。根据腺瘤的成分和形态特点,可分以下亚型。
(1)息肉状腺瘤 发生于黏膜,呈息肉状。多见于胃、结肠、直肠等处,表面呈绒毛状者易癌变。
(2)纤维腺瘤 腺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同时增生构成肿瘤实质。常见于乳腺组织,可为单个结节状或分叶状。
(3)多形性腺瘤 瘤体由腺组织、鳞状上皮、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构成,因而得名。多发于涎腺,特别是腮腺,可能源于闰管上皮和肌上皮。该瘤为交界性肿瘤,切除后易复发。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1.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多发生在皮肤、鼻咽、食管、阴茎、阴道、子宫颈等有鳞状上皮被覆处,肾盂、膀胱、支气管、胆囊等处上皮也可经鳞状上皮化生而发生。
肉眼观,肿瘤多呈菜花状或溃疡状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镜下观,上皮样癌细胞聚集成团块状、条索状癌巢,细胞异型明显。癌巢与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分界清楚。癌组织突破基膜向深层组织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组织。癌巢外围癌细胞排列较整齐,相当于基底细胞的癌细胞。基底细胞以内的癌细胞个体较大,染色浅,相当于棘细胞的癌细胞。在分化较好的鳞癌癌巢中,可见层状的角化物(图5-6,见书末彩图),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分化差的鳞癌则无角化物形成,甚至无细胞间桥。如果癌巢中仅有少量角化物质,细胞间桥又不清楚,称中分化鳞癌。
图5-6 鳞状细胞癌(镜下观)
可见异型性明显的上皮样癌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的条索、片块状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中可见层状的角化物(→)
2.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多见于中老年人面部的眼睑、颊和鼻翼等处,一般呈良性经过,以局部损坏为主。镜下观,癌巢由深染的多角形或梭形的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边缘的癌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常向表面破坏形成溃疡,同时向深部组织浸润生长,但生长缓慢,少转移,对放射性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3.尿路上皮癌
尿路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来源于膀胱、肾盂等处的移行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多发而纤细,易发生出血。癌组织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甚至广泛浸润膀胱壁。镜下观,癌细胞呈多层排列,分化好者似尿路上皮,分化差者异型性明显,易广泛侵袭和早期转移。无痛性血尿是临床主要表现。
4.腺癌
腺癌(adenocarcinoma)来源于腺上皮或覆盖于黏膜的柱状上皮,多见于乳腺、胃肠道、肝、胆囊、子宫体、甲状腺等处。高分化腺癌腺样结构明显,拥挤,可呈“背靠背” “共壁” “筛状”等结构;癌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规则,异型性明显(图5-7,见书末彩图),且排列紧密、重叠或层次增多,常失去极向。①腺癌细胞增生呈乳头状结构时,称乳头状腺癌;②腺癌的腺腔因黏液聚积而高度扩张成囊状时,称囊腺癌;③腺癌细胞具分泌功能,且分泌的大量黏液在癌细胞内聚积,将核挤向一侧而使癌细胞呈戒指状,称为印戒细胞癌;④腺癌细胞分泌的大量黏液排出并堆积在腺腔中,或多个腺腔破裂融合成黏液池,称黏液腺癌;黏液腺癌的大体组织因富含黏液,呈灰白色、湿润、胶样,故又称胶样癌。
图5-7 腺癌(镜下观)
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腺样结构。腺样结构拥挤,可呈“背靠背”“共壁”“筛状”等结构;癌细胞排列紧密、重叠或层次增多,常失去极向,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腺癌分化低时,腺样结构不明显,癌细胞排列成实体巢片状,称为实性癌。当癌细胞少,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占优势时,癌组织较硬,称为硬癌。反之,癌细胞丰富,间质少时,癌组织质软,称髓样癌。
二、常见间叶组织肿瘤
(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瘤
纤维瘤(fibroma)多见于皮下结缔组织或筋膜处,由纤维组织发生。瘤体呈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编织状,质韧。镜下观,由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细胞分化好。间质为及疏松结缔组织、脉管(图5-8,见书末彩图)。肿瘤生长缓慢,切除后不复发。
图5-8 纤维瘤(镜下观)
肿瘤由分化好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排列成编织状,间质为血管及疏松结缔组织
2.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多见于背、颈、肩、四肢皮下组织,呈分叶状或结节状,有完整的薄层包膜。切面淡黄色,质地柔软,似正常脂肪组织。镜下观,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瘤细胞构成,有完整包膜及粗细不等的纤维脉管组织构成间隔可与正常脂肪组织相区别。该肿瘤除局部压迫外常无明显症状,极少恶变,切除后不复发。
3.脉管瘤
脉管瘤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多见于儿童,常为先天性脉管组织发育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1)血管瘤(hemangioma) 常发于皮肤或黏膜,呈突起的肿块,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斑,无包膜,边界不规则如地图状。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三种类型。内脏的血管瘤多呈结节状。
(2)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由淋巴管增生形成,内含淋巴液。好发于唇、舌、颊、口底、腋窝、腹腔处,界限常不清楚,呈蜂窝状或囊状。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三型。
4.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leiomyoma)多发生于子宫、胃肠道,也见于软组织。瘤体呈球形结节状,境界清楚,包膜可有可无,切面呈灰白色编织状(图5-9,见书末彩图)。镜下观,肿瘤由形态大致相同的梭形平滑肌样瘤细胞构成,排列呈束状、旋涡状,细胞核两端圆钝,腊肠样,可与纤维瘤相鉴别。
图5-9 良性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子宫平滑肌瘤,肉眼观)
瘤体呈多个结节状,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5.骨瘤
骨瘤(osteoma)好发于头面骨或颌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在局部形成无痛性隆起。生于颅骨内板、眼眶、鼻窦、颌骨的骨瘤,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骨瘤为良性病变,主要由成熟的骨质构成,骨小梁排列紊乱,无哈佛系统,间质为纤维组织,可见脂肪及造血细胞。
6.软骨瘤
软骨瘤(chondroma)主要成分是透明软骨,根据发生位置,可分为外生性软骨瘤和内生性软骨瘤。前者自骨膜发生并向外突起,后者发生于骨髓腔内。镜下观,由分化成熟的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呈不规则分叶状结构。发生在手、足短骨者多为良性;发生在胸骨、肋骨、盆骨、椎骨及四肢长骨者易恶变。
(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癌与肉瘤均为恶性肿瘤,但其组织来源、形态特点及生物学行为不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归纳为表5-4。
表5-4 癌与肉瘤的区别
1.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fibrosarcoma)好发部位与纤维瘤相似,但以四肢皮下软组织多见。瘤体不规则,无包膜或有假包膜。镜下观,分化好者,瘤细胞梭形,束状或交织排列,瘤细胞仍可产生胶原纤维。分化差者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胶原、网状纤维少见(图5-10,见书末彩图),生长快,易复发和转移。
图5-10 纤维肉瘤(镜下观)
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2.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好发于成人大腿、腹膜后等深部软组织,是肉瘤中的常见类型。瘤体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直径多为5~10cm,可有薄层包膜,包膜上可有肿瘤细胞浸润,为假包膜。分化好者呈黄色,分化差者呈黏液样或鱼肉状。镜下观,肿瘤由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和脂肪母细胞构成,后者形态多样,可呈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多形性,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
3.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为较常见高度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早期易经血道转移,预后差。根据细胞的分化成度、排列结构、大体特点可将横纹肌肉瘤分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三型。
4.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多见于子宫、胃肠道,偶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瘤体呈不规则结节状,可有假包膜。中老年人多发。镜下观,分化较好者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不明显,相互交织状排列;分化差者呈显著异型性,排列紊乱,核分裂象易见,且数量多少对判断其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5.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各器官和软组织均可发生,成人男性多见。肉眼观,瘤体大小不等,边界不清,呈紫红色结节状;切面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软呈细海绵状。镜下观,主要由肿瘤性内皮细胞构成,血管腔明显,血管内被覆上皮多有异型性。分化差者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或弥漫分布,与间质穿插,血管腔形成不明显。血管肉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都较高,预后较差。
6.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和肱骨上端等长骨的干骺端,由骨膜内多潜能骨母细胞发生,形成梭形肿块,边界不清。镜下观,瘤细胞呈圆形、梭形或多角形,异型性显著,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质,散布于瘤细胞之间。骨肉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生长快,侵袭破坏能力强,常经血道转移到肺,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