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多孔Fe2O3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方法
4.2.1 多孔Fe2O3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称取一定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搅拌12h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7%的黏稠溶液。称取0.2g,0.3g,0.4g,0.5g乙酰丙酮铁(0.5g乙酰丙酮钴)分别加入3g上述配制好的黏稠溶液,室温搅拌12h。将上述透明均匀纺丝溶液装入带有磨平的不锈钢针头的注射器中,将带有纺丝液的注射器安装在静电纺丝装置上,设置好静电纺丝参数后电纺制备无纺布的纤维薄膜。具体的纺丝参数为:加在喷丝头和接收板之间的静电电压为15kV,喷丝头与接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cm,注射泵的推进速度设置为1.0mL/h,采用铝箔包覆的平板式接收装置。
将制备的无纺布薄膜放置在管式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1℃/min的升温速率,在500℃条件下煅烧3h,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样品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
4.2.2 多孔Fe2O3纳米管的表征
样品的形貌采用FEI Tacnai G2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HITACHI 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采用德国BrukerD8型X射线衍射仪,CuKα射线(λ=1.5406Å)测试材料结构。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产STA449F3型热重和差热(TG/DSC)同步分析仪在空气气氛中测试样品的热分析曲线,升温速率为5℃/min,降温为自然冷却过程。美国Thermo公司的ESCALAB MKⅡ型光电子能谱仪,射线源是AlKα射线,以C1s(284.6eV)作为校正标准,测试真空度小于10-8Pa,工作电压是12kV,电流20mA,步长为0.1eV。MicromeriticsASAP-2000比表面分析仪用来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4.2.3 多孔Fe2O3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活性物质、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与导电剂(乙炔黑)以7:2:1的质量比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研磨一段时间,使混合物在研钵中混合均匀。然后将其涂覆在铜箔上,80℃干燥8h。使用冲孔机制成直径12cm的电极片,称重。在手套箱中组装成型号为2025的扣式电池,使用锂片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使用Celgard 2400隔膜,使用LiPF6(1mol/L)/EC:DMC(1:1,质量比)作为电解液。对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使用Biologic公司的VMP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使用武汉蓝电公司的充放电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