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与实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晶须

晶须已有很久的历史,但是推测出晶须为接近单晶结构,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强度与弹性模量,从而可用于复合材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对短纤维强化树脂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需求的增多,人类迎来了一个迄今为止非常贵重的材料——晶须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时代。

1975年前后,美国、日本两国分别独立地发现用稻壳制造碳化硅晶须(SiCw)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并适于批量生产(在此之前SiCw的价格为50美元/g)。为将该廉价的晶须用于工业生产,美国、日本两国都做了计划,然而受到制造与实用操作环境等实际困难的影响,致使进展不甚迅速。例如,将该类晶须用于铝合金,可使其弹性模量提高数倍,但采用熔融锻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另外,SiCw对于陶瓷的高韧化来说未必能够满足,再加上环境问题等,该类晶须与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发的氮化硅晶须(Si3N4w)以及碳纤维(CF)等相比,其发展速度并不算快。

但是上述发展引起了材料科学工作者对晶须的关注,促进了晶须在工业实用化方面(虽然不是高温)的发展。不可否认,这些研究与开发又促进了SiCw研究水平的提高。

2.2.1 SiCw、Si3N4w

由于碳纤维(CF)在500℃以上能与Al发生反应生成碳化物,这意味着从工业意义上讲,CF与Al的复合化是十分困难的,研究者以此为契机开发了SiCw。从成型工艺上讲,长纤维对金属等的复合化未必合适,而作为短纤维的晶须从形状上讲是合适的。用CVD法制备晶须不适于量产,所以很难成为工业材料。然而从廉价且原料丰富的SiCw和C出发,用气相法制得SiCw从原理上讲可用单纯的工艺完成。日本东海碳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初的SiC纤维,随后的10年间实现了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开始了所谓的“晶须时代”。SiCw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性如表2.7所示。

表2.7 SiCw的代表性特性

2.2.2 钛酸钾晶须

钛酸钾晶须(KTw)是以K2nTiO2为一般式的人工矿物的总称,其结构和性能随n的值不同而不同,n通常取2、4、6,可以用烧成法、熔融法、溶剂法等合成。在晶须的制备方法中,常用共晶定向凝固法。由于其具有极端的碱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容器的选定、凝集体的去除、助溶剂(Mo、W化合物)的回收等问题。

各厂家所制造的KTw的性能如表2.8所示,具有代表性的性能如表2.9所示,其用途如图2.9所示。

表2.8 各厂家所制造的KTw的性能

表2.9 KTw(Tisumo D)的代表性性能

图2.9 KTw(Tisumo D、Tisumo L)的用途

2.2.3 硼酸铝晶须

硼酸铝晶须(AlBw)的强度与弹性模量都超过KTw,其弹性模量可与SiCw相媲美。硼酸铝晶须的制造方法不像SiCw那样采用惰性气体气相法,而是使用像KTw那样廉价的助溶剂法,即在1000℃以上,向Al2O3与B2O3的原材料中添加碱金属的氯化物、硫酸盐或碳酸盐等不参与反应的助溶剂。在1000~1200℃加热可生成具有9Al2O3·2B2O3成分的晶须。如果加热温度为800~1000℃,则得到成分为2Al2O3·3B2O3的晶须。其性能如表2.10所示。

表2.10 AIBW的性能

2.2.4 氧化锌晶须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所开发的氧化锌晶须(ZnOw)是以充分利用制造电容器时所产生的大量锌粉为起点。与其他晶须的形状不同,呈四脚状,如图2.10所示。虽然尺寸微小的四脚状物质在1941年就有发现,但像ZnOw这样大的尺寸,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发出来的,其代表性的特性如表2.11所示。

图2.10 典型的四脚状晶须

表2.11 ZnOw的特性

此类大型四脚状晶须的主要用途见表2.12。由于它具有优异的振动吸收性,在开发特殊扩音器的振动板方面受到关注。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物质的数纳米凸凹。

表2.12 大型四脚状晶须的主要用途

2.2.5 石墨晶须

1960年,Bacon利用石墨电极直流放电在3900K、90atm1下最初制得了石墨晶须。其抗拉强度达20GPa,弹性模量达700GPa,为人造石墨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基础。

工业上常采用的制备石墨晶须的方法是气相生长法,从原材料的供给到纤维生成的工艺都是连续的。石墨纤维与陶瓷纤维的性能比较如表2.13所示。从表可知,石墨纤维具有低密度、低硬度、高热(电)导率等特征。

表2.13 石墨纤维与陶瓷纤维的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