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进与退
围绕年羹尧所上演的这出悲喜剧跌宕起伏,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在此无须赘述。虽说有年羹尧咎由自取的一面,但也与雍正的寡恩刻薄直接相关。而且,其上演节奏之速,还是让所有的人都来不及反应,甚至是目瞪口呆。
就在给年羹尧治罪的同时,雍正得知西北局势变化的消息。英明神武的年大将军被斩,让一直蠢蠢欲动的准噶尔人欣喜若狂。他们本能地判断,举事的时机又到了。
雍正五年(1727),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策零继汗位,成为准噶尔地区的新领袖。相对于父亲策妄,策零更加独断专行,而且更加富有主见,以至于俄国人评价其为“所有土著民族中的最强者”。策零继位后不久,便用优惠政策号召民众耕作生产,同时努力发展军工,逐步走上与清政府武装对抗的道路。罗卜藏丹津逃亡至准噶尔地区之后,清政府多次要求策零交人,但策零一直拒不接受。为了与清廷对抗,他积极勾结俄国,引以为外援。雍正五年,策零以父亲策妄去世为由,向雍正申请派人入藏为其父“设供”。雍正非常担心策零有什么特别的企图和动机,故此一直不予允许,双方的矛盾也逐步表面化。
雍正在进行一番简单的廷议之后,决定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大学士朱轼等人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建议战争暂缓。而另一大学士张廷玉则极力支持发起战争。张廷玉非常清楚雍正的用意,所谓廷议最多只是一个程序而已,雍正只不过希望为战争找到更为充足的理由,收获更多的支持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