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石窟寺风中探敌情 安乐堂雪夜诞龙子
且说朱嬴在江南织造局暗访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查到一个线索,熊俊失踪前曾与蒙古人有过一次交往。熊俊与朱嬴一样,当年也是英宗朱祁镇御赐的锦衣卫十虎之一,除去裴宁,宇文恕,孙桀病故外,其他三虎分别是南镇抚司同知蒋铠,副指挥使薛松,指挥佥事雷鸣。出于对熊俊的了解,后面的隐情很可能与蒙古人有关联。熊俊祖籍山西大同府,曾在代王府做过侍卫,正统十四年大同之战中,熊俊护驾英宗有功,后被召入宫做了锦衣卫。
蒙元当年被太祖朱元璋逐出中原后,在大同以北一直到整个河套地区,分裂成七个部落,其中两个比较强大的便是鞑靼和瓦剌。雁门关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屏障,自汉朝起在此设立雁门郡,晋朝后拓跋圭建立北魏政权,设都大同。隋唐宋三朝中,大同一直是中原与突厥,辽金,蒙元必争的军事要隘。明朝初期,太祖皇帝封藩十三太子朱桂为代王,世代驻守北方屏障大同。
如果熊俊真的与蒙古人暗中交往,那么唯一的媒介通道便是代王府。朱嬴连夜骑着白马直奔大同而去,可没出去多远,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调转马头去了冉香阁。
走到门前,见院子里黑着灯,以为凌霄姑娘睡下了,便轻轻的敲了敲门,没人回应。夜色中朱嬴发现,院门中间上着一把大锁。
凌霄姑娘去哪了呢?难道跟着她爷爷回了西域?朱嬴骑在马背上徘徊了一阵,带着满心无奈与牵挂,朝城门外飞奔而去。
七日后。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从杭州城出来时还是秋风萧瑟落叶飞舞,可站在这雁门关脚下,远远望去山顶已是一层白雪,朱嬴勒住白马,不觉打了一个冷颤。朱嬴掏出腰牌,对着守城侍卫喊道:“锦衣卫办事,速开城门!”
守城的千户走下城门口,看了看朱嬴,又瞅了瞅腰牌,拱手道:“同知大人,最近锦衣卫看来是真是公务繁忙,这几个月中,已经有三拨锦衣卫大人出关了。”说完,示意守城侍卫开门放行。
朱嬴心中暗想,且不管这三拨锦衣卫里有没有熊俊,可锦衣卫办事大都是皇上亲自下发指令,看来这大同城代王府真的有问题了。
朱嬴出关不久,便发现从朔州城到大同城这一路官道上,隐隐约约看到许多乔装的蒙古和西域的客商。到了大同城,天色不早,朱嬴没有去驿站,便找了一家叫做凤临阁的客栈住了下来。
朱嬴要了二斤羊肉,一坛老白汾,一笼烧麦,放下剑坐了下来。只见厅里零散的几桌客人,比起杭州城,这里明显冷清了许多。朱嬴本想酒足饭饱稍作休息,等到半夜再潜入代王府。可酒刚喝了一半,就听到外面一阵马蹄声传来,紧接着一个风尘滚滚穿着一身黑衣服的人推门进入客栈。
“店老板,我们要三间上等客房,再备一些酒肉放到房里去。”这个头戴方巾,面容清秀的男人一边说一边朝店老板的账台走去,然后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上面。
店老板支应了一声,便下去安排了。朱嬴端起酒碗扫了一眼那个男人,虽是清秀如书生模样,但眼神里多了一股邪气。
不一会儿,两个头戴萝帽面遮黑纱的人跟着那个男人走了进来,看的出来,是两个女人。再看后边,又有三个男人提着箱子跟着他们朝楼上客房走去。
凭借朱嬴在锦衣卫十多年的直觉告诉自己,四个男人肯定是宫里的太监,两个遮面女人到底是谁,还真的不敢猜测下去了。
朱嬴觉得这凤临阁里面大有文章,何不先将这几个人探个究竟,再去代王府不迟。正想到这里,门外又是一阵马蹄声,这回可不像方才那样,只见五六个奇装异服一脸大胡须的男人阔步走了进来,嘴里嘟囔着一些听不懂的话。
朱嬴心想,鞑靼人怎么也来凑热闹了?且静观其变。这群鞑靼人一来,厅里一下热闹起来,旁边几桌客人见到靼鞑人也是一脸不足为怪的表情,朱嬴看得出,这群人是凤临阁的常客了。
过了一会儿,先前上去的几个太监模样的人走了下来,靠近鞑靼人的酒桌,坐了下来。只听一个人说道:“老板,来四碗观音面。”
不一会儿四碗清水面端了上来,几个人一边吃,一边斜眼瞅着鞑靼人。只见一个脸上有纹青的鞑靼人,端起酒碗走到四个人的跟前,用绕口的官话说道:“没有酒这面怎么吃的下?”
白脸太监道:“没有羊的草原狼怎么活下去?”
鞑靼人继续说:“雁门关再高,草原的雄鹰也能飞的过去。”
白脸太监接道:“桑干河的水再宽,飞龙的大船一样也能驶得过去。”
说完,鞑靼人哈哈大笑,仰头把酒干了。白脸太监也点点头微笑,悄悄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条,放在了桌上。鞑靼人顺势将酒碗压在纸条上,然后抬起手转身离开了。
朱嬴看得出,前面那些废话两个人是在对暗语,可那纸条到底写了什么呢?想要弄明白,就看这几个鞑靼人了。果不其然,几个鞑靼人酒没喝完,放下一块碎银子在桌子,转身走了,再看四个太监各自交换眼色也上了楼去。
朱嬴揪下一块羊肉塞进嘴里,喝了口酒,对店老板说道:“掌柜的,把酒肉烧麦放到我房间,等我回来再吃。”说完,跨出客栈,趁着夜色跟踪那几个鞑靼人去了。
这边塞的夜可不比京城,初冬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只见几个鞑靼人拐了几道胡同,最后在四牌楼下面停了下来,几个人低头说了几句话,便分开两路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朱嬴心想,这下糟了,这黑灯瞎火的根本分不清那张纸条在谁的手里,这可如何是好?朱嬴一闭眼,那就听天由命。然后朝着往左边走的两个鞑靼人跟踪了过去。走了大约十几里,远望去夜色中前面像是个小山包的轮廓。不一会儿只见两人推开一座院墙的门,走了进去。朱嬴跟着悄悄走上前,借着凄惨的月光看了看门上方的牌匾,只见上面写道“石窟寺”。
朱嬴翻过院墙,只见石窟寺后面的山体洞窟中,都闪着点点灯光。借着灯火往里一瞧,洞窟墙壁上全是七彩佛陀,神采熠熠,栩栩如生。朱嬴一下子被眼前的精美绝伦惊呆了,可他马上回过神,朝着有人影晃动的石窟边走去。
只听里面有人在说话:“既然她都亲自来了,我们不妨给她点面子,不过,你我双方合作,我不插手你们的事,你们也不要干预我们的事,利用她,我们各寻利益。事成后,井水不犯河水。”
又有人说道:“你们要的那些土地城池我们不稀罕,我们只想为老教主及一百四十个族人报了仇,寻到属于我们的东西,中原半分土地我们都不想再踏入。”
朱嬴听到这里,心想这鞑靼人跟谁在做交易?朱嬴从窗外探出头,通过墙壁上的小孔仔细朝里面看了进去。只见鞑靼人正在和五六个带着面具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说话,朱嬴吓了一跳。再仔细看,这飞鱼服不假,但是人却不一定真的锦衣卫的人。为什么呢?只听里面人说道:“转告脱脱王子,我们之间的事按计划进行就是了。今夜是我教万灵节,我们还有一些教事要做,两位请回吧!”说完,两个鞑靼人转身走了。
朱嬴满脸狐疑,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然后俯下身继续往里面观看。只见里面的洞窟墙壁上的佛陀图案跟刚才看到的有些差异,从雕像的服装,神态,颜色上看,典型的西域风情。再看几个锦衣卫突然摘下面具,双手过头对着墙壁上的雕像跪了下来,嘴里念叨着听不懂的西域话。等他们抬起头,朱嬴一看,原来都是些大鼻子蓝眼睛的波斯人。
朱嬴深深吸了口气,脑海里第一个反应就是三个字:“拜火教”。
突然,一个白影子从朱赢眼前飞了过去,跳上院墙朝山顶跑去,原来是一只白色的野猫。只听里面的人继续说道:“今夜风紧,大雪就要来了,不知道公主到了京师没有?”
为了不打草惊蛇,朱嬴悄悄转过身,往城里走去。一路都在想,拜火教与鞑靼勾结,宫里太监带着两个神秘人又忽然出现在大同,而且三方都有关联。这代王府的事还没找到头绪,却露出眼下这么一道难题。拜火教的人最后一句话“公主到了京师没有?”这公主又是何人呢?想到这里,朱嬴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个公主−雀灵。这寒冷的冬夜,雀灵又在做什么呢?
天还没有亮,京城的第一场雪就飘了下来,皇城北边太液池旁的安乐堂却已经灯火通明一夜了。这安乐堂什么地方?在明朝期间,这里是太监生病养老的地方。当初万贞儿与张敏商量,这里仅靠皇城,平时谁也想不到这个地方,把雀灵放在这里养胎待产,对于那些想要加害安喜宫的人来说,是最安全不过的了。
万贞儿在安喜宫,也是一夜没睡,心里想着,这灵儿怎么会早产一月?但愿上天保佑母子平安。果真要是生个皇子出来,这可是老天对自己最大的慰籍呀!
雀灵躺在床上如何撕心裂肺的疼痛,丫鬟婆子们如何手忙脚乱的折腾,且省去这些琐碎的场面。只听那安喜宫门外一阵快步声,太监段荣跑到万贞儿跟前,大汗淋漓的跪在地上,气喘吁吁说道:“恭喜娘娘,贺喜娘娘,灵儿姑娘生了个皇子,母子平安!”
万贞儿一拍桌子站起身,兴奋的说道:“好!老天果真护佑我万贞儿。传话给安乐堂,每人重赏!还有你,头功一件。这大雪天,跑的满头是汗,赶紧回去换身衣服,不要伤了风。”
段荣听完感动的眼泪流了下来,跪谢后便走了出去。
且说雀灵生产后,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可看到身边这个肉乎乎的小精灵,那种发自内心的母爱布满了整张脸,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而此刻的脑海里,却有一个男人的名字悄悄飘过。
明成化五年冬,皇帝朱见深为这个刚出生一天的儿子取名朱佑樘,并册封皇太子,雀灵封为纪贤妃。皇太子由万贵妃抚养,纪贤妃一同住在安喜宫。
当安喜宫沉浸在一片欢笑中时,隔壁毓德宫的安嫔却把屋子里花瓶茶杯摔得碎碎一地。于是,一种叫做“我过不舒服谁也别想舒服”的心态在安莹的心里如同毒草一样蔓延开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