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六弟、九弟左右:

三月八日接到两弟二月十五所发信,信面载第二号,则知第一号信未到。比去提塘追索[1],渠云并未到京,恐尚在省未发也。以后信宜交提塘挂号,不宜交折差手,反致差错。来书言自去年五月至十二月,计共发信七八次。兄到京后,家人仅检出二次:一系五月二十二日发,一系十月十六日发,其余皆不见。远信难达,往往似此。

腊月信有“糊涂”字样,亦情之不能禁者。盖望眼欲穿之时,疑信杂生,怨怒交至。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圜墙[2],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3];又加以堂上之悬思[4],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不出怨言以相詈者[5],情之至也。然为兄者观此二字,则虽曲谅其情[6],亦不能不责之。非责其情,责其字句之不检点耳。何芥蒂之有哉[7]?至于回京时有折弁南还,则兄实不知。当到家之际,门几如市[8],诸务繁剧。吾弟可想而知。兄意谓家中接榜后所发一信,则万事可以放心矣,岂尚有悬挂者哉?来书辨论详明,兄今不复辨。盖彼此之心虽隔万里,而赤诚不啻目见[9],本无纤毫之疑,何必因二字而多费唇舌?以后来信,万万不必提起可也。

【注释】

[1]提塘:清代官名。清各省督、抚选派本省武进士及候补、修选守备等,送请兵部充补,驻于京城,三年一代,称提塘官。掌投递本省与京师各官署往来文书。

[2]圜墙:牢狱。《汉书·司马迁传》:“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颜师古注:“圜墙,狱也,《周礼》谓之圜土。”

[3]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记载,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攻晋,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击破秦军,秦军在败逃途中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形容非常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程度。唳:鹤叫声。

[4]悬思:挂念,想念。

[5]詈:骂;辱骂。

[6]曲谅:垂谅;特加原谅。

[7]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

[8]门几如市:门庭如同闹市。形容登门求见者甚多。《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9]不啻:和……没有区别。ft

【译文】

六弟、九弟左右:

三月初八收到两位弟弟二月十五寄出的信,信面上写着第二号,可知第一号信未曾寄到。等到去提塘那边追问索要,回答说信件并未到京城,恐怕还在省内没有发出。以后信件最好送到提塘挂号;不要送到邮差手里,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差错。来信说自去年五月到十二月,算起来共发信七、八次。为兄我到京城后,家人只翻出两次来信:一是五月二十日所发,一是十月十六日所发,其余的都没有看见。远程的信件很难收到,往往如此。

腊月的来信里有“糊涂”字样,也是出于情不自禁。因为望眼欲穿之际,怀疑和信赖同生,怨恨和恼怒齐至。骨肉之情越是真挚,盼望的心情就越殷切;盼望的心情越殷切,责备的言词就越尖锐。(那种心情,真是)度日如年,居家好比坐牢,盼望好消息如同想得到黄金万两,听到谣言好比风声鹤唳。又加上堂上大人很挂念,况且还严寒逼人。之所以不能不发出怨言责骂,也是因为感情达到极点。然而,为兄我看见这两个字,虽然可以特意原谅,但也不能不责备你们。不是责备你们的情感,是责备你们遣词造句不检点。这有什么必要耿耿于怀呢?至于回京时就有邮差回湖南,为兄我实不知情。我到京城家里的时候。几乎门庭若市,各种事情繁杂紧迫。我弟应可想而知。为兄我心想家里接到我在发榜(出任四川学政)后所寄的一封信,就可以万事放心了,哪里还会有许多牵挂呢?来信辩论详细明白,为兄我现在不再辩了。因为我们彼此的心虽隔万里,但赤诚之情何异于当面看见,本没有丝毫的疑虑,何必为了这两字再多费口舌!以后来信,万万不要再提这事了。

所寄银两,以四百为馈赠族戚之用。来书云:“非有未经审量之处,即似稍有近名之心。”此二语推勘入微[10],兄不能不内省者也。又云,“所识穷乏得我而为之,抑逆知家中必不为此慷慨,而姑为是言。”斯二语者,毋亦拟阿兄不伦乎[11]?兄虽不肖[12],亦何至鄙且奸至于如此之甚!所以为此者,盖族戚中有断不可不一援手之人[13],而其余则牵连而及。

兄己亥年至外家,见大舅陶穴而居[14],种菜而食,为恻然者久之[15]。通十舅送我,谓曰:“外甥做外官,则阿舅来作烧火夫也。”南五舅送至长沙,握手曰:“明年送外甥妇来京。”余曰:“京城苦,舅勿来。”舅曰:“然,然吾终寻汝任所也。”言已泣下。兄念母舅皆已年高,饥寒之况可想,而十舅且死矣。及今不一援手,则大舅、五舅者,又能沾我辈之余润乎[16]?十舅虽死,兄意犹当恤其妻子,且从俗为之延僧,如所谓道场者[17],以慰逝者之魂而尽吾不忍死其舅之心。我弟我弟,以为可乎?

【注释】

[10]推勘:考察,推求。

[11]不伦:即不伦不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12]不肖:谦辞。不才,不贤。

[13]援手: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泛指援助。语出《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14]陶穴: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此处形容屋子极简陋。《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毛传:“陶其壤而穴之。”郑玄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15]恻然:哀怜貌;悲伤貌。

[16]余润: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17]道场: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ft

【译文】

我寄回家的银两,其中四百两用来赠送亲族。弟弟来信说:“若不是不曾慎重考虑,便似乎稍有好名的心理。”这两句话推测人心细致深微,为兄我不能不自我反省。信中又说:“那些穷困的熟悉人可以得到我的帮助,恐怕是猜到家里一定不会如此慷慨,才姑且这样说的。”这两句,不是把为兄我看成不伦不类的人了么?为兄我即使再没出息,又何至于卑鄙、奸猾到这种地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亲族中绝对不可以没有一个能助他们一臂之力的人,其余的事是牵连到一起的。

为兄我己亥年到外婆家,看见大舅住在土窑里,靠种菜为生,心里难过许久。通十舅送我时说:“外甥一旦外放做官,舅舅我去做伙夫。”南五舅送我到长沙,握着我的手说:“明年送外甥媳妇到京城。”我说:“京城太苦,舅舅不要来。”舅舅说:“好,但我还是要找到你做官的衙门的。”说完这话,泪流满面。为兄我挂念几位母舅岁数都很大了,饥寒的情况可以想见,而且十舅还去世了,到现在不去助他们一臂之力,那大舅、五舅又能沾我们的什么光呢?十舅虽然过世,为兄我觉得应当抚恤他的妻子儿女,还要随风俗习惯为他请和尚,比如做道场之类的,以安慰死者的灵魂,尽我们不忍心十舅去世的心意。弟弟啊弟弟,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兰姊、蕙妹,家运皆舛[18]。兄好为识微之妄谈[19],谓姊犹可支撑,蕙妹再过数年则不能自存活矣。同胞之爱,纵彼无觖望[20],吾能不视如一家一身乎?

欧阳沧溟先生夙债甚多,其家之苦况,又有非吾家可比者,故其母丧,不能稍隆厥礼。岳母送余时,亦涕泣而道。兄赠之独丰,则犹徇世俗之见也。

楚善叔为债主逼迫,抢地无门[21],二伯祖母尝为余泣言之。又泣告子植曰:“八儿夜来泪注地,湿围径五尺也。”而田货于我家,价既不昂,事又多磨。尝贻书于我,备陈吞声饮泣之状[22]。此子植所亲见,兄弟尝唏嘘久之。

丹阁叔与宝田表叔昔与同砚席十年[23],岂意今日云泥隔绝至此[24]!知其窘迫难堪之时,必有饮恨于实命之不犹者矣[25]。丹阁戊戌年曾以钱八千贺我,贤弟谅其景况,岂易办八千者乎?以为喜极,固可感也。以为钓饵,则亦可怜也。任尊叔见我得官,其欢喜出于至诚,亦可思也。

【注释】

[18]舛:命途多舛,命运不好。

[19]识微:《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20]觖(jué)望:此处指过分的希望和企图。亦有因不满而怨恨之意。

[21]抢地无门:比喻无处申诉、无处求援。抢地,以头触地。

[22]吞声饮泣: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音。形容无声地悲泣。

[23]同砚席:同一砚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讨诗文或同学。

[24]云泥:云在天而泥在地,比喻彼此之间境况天差地别。

[25]实命之不犹:感叹彼此之间命运贵贱不同。语出《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ft

【译文】

兰姐和蕙妹两家都已家运败落,为兄我喜欢妄谈一些将来的运势,说兰姐家还可支撑下去,而蕙妹再过几年日子恐怕过不下去。同胞姐妹,即使她们没有奢望,但我们能不把她们看作一家人吗?

欧阳沧溟先生旧债太多,他家的困苦情形,不是我家所能比的,所以他母亲过世,因丧礼不能稍微办得隆重一点儿,而缺了礼数。岳母送我时,也一边哭一边跟我说这些苦情,为兄我送他的特别丰厚一些,也是跟从世俗的人情世故罢了。

楚善叔被债主逼债,求告无门,二伯祖母常对我哭诉,又哭着对子植说:“八儿晚上哭得眼泪汪汪,地上湿了足有五尺见方。”而田卖给我家,价钱又不贵,事又费周折,又曾写信给我,详细诉说他吞声饮泣的惨况。这是子植亲眼看见的,我们兄弟曾为此叹息良久。

丹阁叔与宝田表叔过去与我同窗十年,哪料到如今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境遇相差那么远,想必他们在窘迫难堪的时候,一定会流泪痛恨自己的命运太差。丹阁叔戊戌年,曾经用八千钱祝贺我高中。贤弟估量他的光景,拿出八千钱是容易的事吗?当他这样做是因为高兴过头,真是令人感动;当他这样做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那也很可怜。任尊叔看见我得了官,发自内心地欢喜,也是难以忘却的。

竟希公一项,当甲午年抽公项三十二千为贺礼,渠两房颇不悦,祖父曰:“待藩孙得官,第一件先复竟希公项。”此语言之已熟,特各堂叔不敢反唇相稽耳。同为竟希公之嗣,而菀枯悬殊若此[26],设造物者一旦移其菀于彼二房,而移其枯于我房,则无论六百,即六两亦安可得耶?

六弟、九弟之岳家,皆寡妇孤儿,槁饿无策[27]。我家不拯之,则孰拯之者?我家少八两,未必遂为债户逼取;渠得八两,则举室回春。贤弟试设身处地,而知其如救水火也。

彭王姑待我甚厚,晚年家贫,见我辄泣。兹王姑已没,故赠宜仁王姑丈,亦不忍以死视王姑之意也。腾七,则姑之子,与我同孩提长养。各舅祖,则推祖母之爱而及也。彭舅曾祖,则推祖父之爱而及也。陈本七、郑升六二先生,则因觉庵师而牵连及之者也。

【注释】

[26]菀(yù)枯:语本《国语·晋语二》:“﹝优施﹞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谓苑?何谓枯?’优施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后以“菀枯”指荣枯。亦喻指荣辱、优劣等。

[27]槁饿:穷困饥饿。ft

【译文】

竟希公义钱款项,当甲午年抽公事经费三十二千作为我高中的贺礼时,他们两房很不高兴,祖父说:“等国藩孙儿做了官,第一件事是先还竟希公款。”这话已讲过很久了,只是各堂叔不敢反唇追问罢了。同是竟希公的后人,而荣、枯悬殊如此,假设老天爷有一天把荣福转移到他们两房,把败落转移到我房,那不要说六百两,就是六两银子又哪里能得到?

六弟和九弟的岳家,都是寡妇孤儿,饥饿憔悴而束手无策,我家不救济他们,那谁来救济呢?我家少八两银子,未必就受债主逼迫;他们有了八两银子,则全家如沐春风。贤弟试着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便知道这好比是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彭王姑对我很好,晚年她家穷了,看见我就哭。现在她老人家已经过世,所以我要赠送宜仁王姑丈,也是不忍因王姑死了不念旧情的缘故啊。赠送腾七,因为他是姑母的儿子,与我从小一起长大。赠送各舅祖,是因为将对祖母的爱推及他们;赠送彭舅曾祖,是因为将对祖父的爱推及到他。赠送陈本七、邓升六两位先生,是因为觉庵老师的关系而延及到他们。

其余馈赠之人,非实有不忍于心者,则皆因人而及。非敢有意讨好沽名钓誉,又安敢以己之豪爽形祖父之刻啬,为此奸鄙之心之行也哉?

诸弟生我十年以后,见诸戚族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耳,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家同盛者也。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大难为情矣。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译文】

其他要赠送的人,若非确实不忍心看他们贫困的,便是因为一些人事关系牵扯到他们。不敢做有意讨好、沽名钓誉的事,又哪里胆敢用自己的豪爽来对比、突出祖父的吝啬,做这种奸猾卑鄙的事呢?

弟弟们比我晚生十年,看见亲戚家都穷,而我家还不错,以为这是本来如此,而不知道起初他们都和我家一样兴盛。为兄我见过他们家道兴盛时的气象,可是现在零落成这样,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道的盛与衰,全看气象。气象盛,即使饥寒也快乐;气象衰,即使温饱也忧愁。现在我家正在全盛时期,而贤弟认为这几百两银子太少,不算什么。假设贤弟处在楚善、宽五的境地,或者处在葛、熊两家的境地,贤弟能过一天安心的日子么?

凡是一个人的境遇,丰盛顺遂还是艰涩多难,都有天意在,即使圣人也不能自己安排。老天爷可以让我们今天处于丰盛顺通的境遇,也可以使我们明天处于楚善、宽五的境地。君子处于顺境的时候,战战兢兢,时时觉得老天爷对自己太过宽厚了,我应该拿自己有余的,去补他人的不足。君子处于逆境,也战战兢兢,时时觉得老天对我宽厚;并不是说真的有多宽厚,但比那些境况更不如的人,对我就还算宽厚了。古人常说的境遇要跟不如自己的人比,就是这个道理。

来书有“区区千金”四字,其毋乃不知天之已厚于我兄弟乎?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28],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29],“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今吾家椿萱重庆[30],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则区区之至愿也。家中旧债不能悉清,堂上衣服不能多办,诸弟所需不能一给,亦求缺陷之义也。内人不明此意,时时欲置办衣物,兄亦时时教之:“今幸未全备。待其全时,则吝与凶随之矣。此最可畏者也。”贤弟夫妇诉怨于房闼之间[31],此是缺陷。吾弟当思所以弥其缺而不可尽给其求,盖尽给则渐几于全矣。吾弟聪明绝人,将来见道有得,必且韪余之言也[32]

【注释】

[28]孤虚:古代方术用语。即计日时,以十天干顺次与十二地支相配为一旬,所余的两地支称之为“孤”,与孤相对者为“虚”。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史记·龟策列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裴駰集解:“甲乙谓之日,子丑谓之辰。《六甲孤虚法》:甲子旬中无戌亥,戌亥即为孤,辰巳即为虚。甲戌旬中无申酉,申酉为孤,寅卯即为虚。甲申旬中无午未,午未为孤,子丑即为虚。甲午旬中无辰巳,辰巳为孤,戌亥即为虚。甲辰旬中无寅卯,寅卯为孤,申酉即为虚。甲寅旬中无子丑,子丑为孤,午未即为虚。刘歆《七略》有《风后孤虚》二十卷。”

[29]剥:与下文“复”、“夬”、“姤”,同为《易经》卦名。

[30]椿萱重庆: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31]房闼:闺房,卧房。

[32]韪:是,认可,认同。ft

【译文】

来信里有“区区千金”四个字,难道不晓得老天爷已经是待我们兄弟过于宽厚了么?为兄我曾经研究《易经》的大道,体察圆缺消长的道理,从而懂得人不可以没有缺陷。太阳走到天的正中便会向西偏,月亮圆了便会缺,天有孤虚时日,地有东南缺口,没有始终圆满而不缺的。《剥》(卦)预示了《复》(卦)的可能,君子觉得可喜;《夬》(卦)意味着《姤》(卦)的开始,君子认为暗藏危机。所以说,既然已经处于吉利了,便由艰难逐渐走向凶险;既然已经处于凶险了,则由悔又可转化为吉,君子只知道悔而已。所谓“悔”,是要固守有缺陷而不敢十全十美。小人则时时刻刻求全,全既然获得了,而艰难与凶险也就随之而来。众人经常处于缺的境地,而一个人独独常处于全的境地,天道能屈能伸的规律,哪能如此不公平呢?

现在我家堂上两代老人健在,兄弟没有变故,在京城是没有人可相媲美的,也可说是万分完美了。所以为兄我只求有所缺陷,把住的房子取名叫“求阙斋”,是想在其他事情上有所缺陷,而求全求美于堂上老人,这是我小小的一点儿心愿。家里旧债,不能全都还清;堂上大人的衣服,不能多置办;弟弟们所要的东西,不能全都供给。这也都是求缺的道理。我妻子不明白这个道理,时刻要添置衣物,为兄我也时刻教导她:“如今幸好没有全备,等到全备的时候,那吝德与凶德便随之而来,这是最可怕的。”贤弟夫妇在家里互相埋怨,这是缺陷,贤弟应当想法弥补这个缺陷,但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因为如果全都满足便渐渐逼近求全的境地了。贤弟聪明过人,将来领悟大道理,一定会认同我这番话的。

至于家中欠债,则兄实有不尽知者。去年二月十六接父亲正月四日手谕,中云:“年事一切银钱敷用有余。上年所借头息钱均已完清。家中极为顺遂,故不窘迫。”父亲所言如此,兄亦不甚了了。不知所完究系何项,未完尚有何项。兄所知者,仅江孝八外祖百两、朱岚暄五十两而已。其余如耒阳本家之帐,则兄由京寄还,不与家中相干。甲午冬借添梓坪钱五十千,尚不知作何还法,正拟此次禀问祖父。此外帐目,兄实不知。下次信来,务望详开一单,使兄得渐次筹画。如弟所云家中欠债千余金,若兄早知之,亦断不肯以四百赠人矣。如今信去已阅三月,馈赠族戚之语,不知乡党已传播否?若已传播而实不至,则祖父受啬吝之名;我加一信,亦难免二三其德之诮。此兄读两弟来书,所为踌躇而无策者也。兹特呈堂上一禀,依九弟之言书之,谓朱啸山、曾受恬处二百落空非初意所料;其馈赠之项,听祖、父、叔父裁夺。或以二百为赠,每人减半亦可;或家中十分窘迫,即不赠亦可。戚族来者,家中即以此信示之,庶不悖于过则归己之义。贤弟观之,以为何如也?

若祖父、叔父以前信为是,慨然赠之,则此禀不必付归,兄另有安信付去,恐堂上慷慨持赠,反因接吾书而尼沮。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使家中慷慨乐与,则慎无以吾书生堂上之转念也。使堂上无转念,则此举也,阿兄发之,堂上成之,无论其为是为非,诸弟置之不论可耳。向使去年得云贵、广西等省苦差,并无一钱寄家,家中亦不能责我也。

九弟来书,楷法佳妙,余爱之不忍释手。起笔收笔皆藏锋,无一笔撒手乱丢,所谓有往皆复也。想与陈季牧讲究,彼此各有心得,可喜可喜。然吾所教尔者,尚有二事焉:一曰换笔。古人每笔中间必有一换,如绳索然。第一股在上,一换,则第二股在上;再换,则第三股在上也。笔尖之着纸者仅少许耳。此少许者,吾当作四方铁笔用,起处东方在左、西方向右,一换,则东方向右矣。笔尖无所谓方也,我心中常觉其方。一换而东,再换而北,三换而西,则笔尖四面有锋,不仅一面相向矣。二曰结字有法。结字之法无穷,但求胸有成竹耳。

【译文】

至于家里欠的账,为兄我实在不完全知道。去年二月十六日接到父亲正月四日的亲笔信,信中说:“一年之内的各种事情,银钱足够开支,上年所借的头息钱都已还清,家里很顺遂,因此不窘迫。”父亲是这样说的,为兄我也不很清楚,不晓得还的究竟是哪些款项?没有还的又是哪些款项?为兄我所知道的,只有江孝八外祖一百两、朱岚暄五十两而已。其余的比如耒阳本家的账,由为兄我从京城寄还,和家里不相干。甲午年冬天借的添梓坪钱五十千,还不知道是怎样的还法,正准备这次写信请示祖父。此外的账目,为兄我实在不清楚。下次来信,务请开列一个详细的单子,让为兄我可以逐渐筹划还钱。像弟弟所说那样家里欠债一千多两,如果为兄我早知内情,也绝不肯拿四百两出来送人。现在信寄回去已经有三个月了,赠送亲族的话,不晓得已经在乡间传播出去没有?如果已经传播出去而实际又没有做到,那祖父便要背吝啬的恶名,我又加一封信,也难免被人指责是二三其德。这是为兄读完两位弟弟的来信后,感到很犹豫、不知道怎么办的地方。现在特地呈堂上大人一封信,依九弟的意思写,就说朱啸山、曾受恬两处的二百两银子落空,非始料所及,赠送亲族银钱数目多少,听凭祖父、父亲、叔父几位大人裁决定夺,或者拿二百两出来作为赠金,每个人家减半也可以;或者家里过于窘迫,不送亲族银钱也可以。亲族有人上门,家里就把这封信拿给他们看,这样或许可以不违背“有过错揽到自己头上”的古训。贤弟你们看,这样如何呢?

如果祖父、父亲、叔父几位大人认为我上封信说得对,很慷慨地赠送亲族,那这封信不必寄回,为兄我另外有信寄去,怕堂上大人本要慷慨赠钱,反而因为接了我的这封信而打消念头。凡是行仁义的念头一产生,一定要一鼓作气,尽我的力量去做,稍微有点儿转念,那疑心就会产生,私心杂念也跟着产生。一有疑心,计较就多了,钱财出手就会很吝啬;一有私心,那爱与憎就会发生偏差,轻与重也将失去标准了。假使家里慷慨乐施,那请千万不要因为我的信而使堂上大人转变念头。假使堂上大人不转变馈赠亲族钱财的念头,那这个举措,便是由为兄我发起,由堂上大人最终成全;不管是对是错,弟弟们可以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假使去年我得的是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苦差,并没有一分钱寄回家,家里也是不能责怪我的。

九弟来信,楷体字写得真好,我看了爱不释手,起笔、收笔都能藏锋,没有一笔撒手乱丢,真所谓有往皆有复。想必是与陈季牧一起探讨交流,彼此各有心得,真让人高兴。但是我教你写字方面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换笔,古人每笔中间必定会换,好比绳索,本来第一股在上;换一次,第二股就在上了;再换一次,第三股又在上了。笔尖和纸接触的只有一小点儿地方,这一小点儿地方,我把它当作四方铁笔去用,起笔的时候,东方在左,西方向右,一换笔,东方就向右了。笔尖是无所谓方位的,我心中常常觉得它有方位,一换笔向东,再换笔向北,三换笔向西,那笔尖就四面有锋,不仅仅是一面相向了。二是字的间架结构有方法,字的间架结构的方法无穷无尽,只求胸有成竹便好。

六弟之信,文笔拗而劲;九弟文笔婉而达。将来皆必有成。但目下不知各看何书?万不可徒看考墨卷[33],汩没性灵[34]。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叶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叶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罗罗山兄读书明大义,极所钦仰,惜不能会面畅谈。余近来读书无所得,酬应之繁,日不暇给,实实可厌。惟古文各体诗,自觉有进境,将来此事当有成就;恨当世无韩愈、王安石一流人与我相质证耳。贤弟亦宜趁此时学为诗古文,无论是否,且试拈笔为之。及今不作,将来年长,愈怕丑而不为矣。每月六课,不必其定作时文也。古文、诗、赋、四六,无所不作,行之有常,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

此论虽太高,然不能不为诸弟言之。使知大本大原,则心有定向,而不至于摇摇无着。虽当其应试之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用力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诸弟试静心领略,亦可徐徐会悟也。

【注释】

[33]墨卷:指八股范文。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清代刻录程文,试官往往按题自作一篇,亦称程文;为区别起见,而把刻录的取中试卷(士子所作)改称墨卷。清·顾炎武《日知录·程文》:“至本朝,先亦用士子程文刻录,后多主司所作,遂又分士子所作之文,别谓之墨卷。”

[34]汩没:埋没,湮灭。ft

【译文】

六弟的信,文笔拗倔而刚劲,九弟的文笔委婉而通达,将来都一定能有成就。但眼下不知道两位弟弟各在读什么书?万万不能只看那些考试样卷,埋没了自己的性灵。每天写字不一定要很多,写一百个字就可以了。背书也不必贪多,十页就可以了。泛泛翻阅也不必求多,十页就够了。但是一部书没有读完,不可以换其他,这是万万不能改变的道理。为兄我在几千里之外教你的,只有这一句话而已。

罗罗山兄读书能探求大义,我十分钦佩敬仰他,可惜不能见面畅谈。我近来读书没有什么收获,各种应酬,一天到晚忙不过来,实在讨厌。只是古文及各体诗,自己觉得有进步,将来这方面应当有些成就;遗憾的是当今之世遇不到韩愈、王安石一流人,可以相互质疑求证。贤弟也应趁现在学习作诗和写古文,无论写得好不好,姑且提笔去写。现在不写,将来年纪大了,越怕丑越不写了。每月六课,不一定都要练习时文。古文、诗、赋、四六,没有一样不写,长期坚持,将来定能“百川分流,同归于海”。那便是精通一门技艺通就能通各种技艺;精通技艺便能精通大道。这本就不是要截然分成不同门类的。

这个见解虽然太高深,但却不能不对弟弟们说,使弟弟们知道什么是大根本、大原则,便能心里有底、有方向,不至于摇摆不定;即便是正当考试的时候,完全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来扰乱本心。即便是在用力科举考试的时候,也与正业不相妨碍。弟弟们试着平心静气弟来领略,也可慢慢领悟。

外附录《五箴》一首、《养身要言》一纸、《求缺斋课程》一纸。诗文不暇录,惟谅之。兄国藩手草。

五箴(并序,甲辰春作)

少不自立,茬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疢疾所以益智[35],逸豫所以亡身[36],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哉其难之欤!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舆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谖[37]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38]。鼎焉作配,实曰三才[39]。俨恪斋明,以凝女命[40]。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41]?何事可弛[42]?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主静箴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之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当,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养身要言(癸卯入蜀道中作)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43]。(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有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44]。(右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右智,所以养肾也。)

求阙斋课程(癸卯孟夏立)

读熟读书十页。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即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右每日课。)

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

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应看书:不具载。

【注释】

[35]疢(chèn)疾:忧患,灾患。《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朱子注:“疢疾,犹灾患也。言人必有疢疾,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36]逸豫:安乐。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7]永矢弗谖:决心永远牢记着。语出《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38]二五胚胎:指阴阳五行为万物之始。二,指阴阳二气;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

[39]三才:天地人谓之三才。

[40]女:通“汝”,你。

[41]慢:怠慢。

[42]弛:松弛,懈怠,漫不经心。

[43]不藏怒焉,不宿怨焉:指不怀恨在心。语出《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朱注:“藏怒,谓藏匿其怒。宿怨,谓留蓄其怨。”

[44]揆:衡量。ft

【译文】

附录《五箴》一首,《养身要言》一张,《求缺斋课程》一张。诗文没有时间抄录,请原谅。

哥哥国藩亲笔。

《五箴》(并序,甲辰春作)

年少时不求自立,任光阴流逝,直到而今。在古人已经学有所成的年纪,我却仍是这样碌碌无为,太让人伤感了!从此以后,要忙的俗事越来越多,德行和智慧却一天天减少,渐趋下流,这是可预知的。忧患能让人增长智慧,安逸能让人丧亡。我只有中等天赋,处境又平安顺利,想要痛下苦功奋发向上,这有多困难,可以相见。因此写这《五箴》以鞭策自己。

《立志箴》

光辉伟大的先哲们,他们不也和我一样是普通人么?我虽然藐小,但也和先哲一样是父母所生。耳聪目明,享有福禄,老天赐予我的已经太丰厚。违背天道,贪图安逸,必然招来凶灾。积累的悔恨何止上千,该是终止的时候了!已经逝去的岁月已无法挽回,那就从今天开始做个新人吧。亲身承担道义,并用语言加以发扬。只要一息尚存,就牢记誓言,永不违背。

《居敬箴》

天地既定,阴阳二气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化生万物。天地人鼎足而配,称为“三才”。肃穆庄严,最终诞生了你这生命。你若内心不端庄,便会残害与生俱来的天性。哪个人都不可以轻易怠慢,哪一件事都不可以随意懈怠。做事懈怠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怠慢他人,也会被他人怠慢。即使他们不像我怠慢他们一样怠慢我,也会助长我们的骄傲。人们最终会看不起你,老天对你的惩罚绝不含糊。

《主静箴》

静心住在日观,听见天鸡鸣叫。万籁俱寂,只听得见晨钟的声音。后面有毒蛇,前头有猛虎,但只要我气定神闲,谁又敢欺侮我?哪里要避开众人?每天都面对三军。我的内心精诚专一,不因他们的纷扰而动摇。心猿意马了大半辈子,从不曾作过自己内心的主人。现在年纪大了,只怕要纷乱浮躁地度过一生。

《谨言箴》

用花言巧语取悦别人,最终只会自取其辱。整天闲言碎语,也会搅乱你的心神。懂的人绝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绝不真懂。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只会让智者发笑、愚者惊骇。那些惊骇的人最终会弄清原委,会认为你其实是在欺骗。那些笑话你的人会鄙视你,即便你发誓也会怀疑你。过错与悔恨交集丛生,铭记在心以求自我改正。铭记在心却仍然重蹈覆辙,可叹你已白发苍苍一事无成。

《有恒箴》

自从我识字以来,经历许多直到而今。二十八年,可怜没有一点真知。从前自以为是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都很鄙夷。以前的东西既已抛弃,新学的东西很快改正。德行和学业一无是处,是因为被外物所左右。你这新的一年,还没听说有什么过错。一粒黍一粒黍地积累,时间久了就能装满一斗。主管命运的老天爷啊,我今天这样告诫自己。

《养身要言》(癸卯入蜀道中作)

阳气萌动之初,万物生长之始。不怀恨于心,不长久怨恨。(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心坚定安静,外表恭敬谨慎具备威仪。安泰而不骄傲,威严而不严厉。(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做事有恒心,仪容举止合乎规矩。(右信,所以养脾也。)

心胸宽阔而大公无私,遇到什么都能适应。扪心自问则心安,用天理衡量而理顺。(右义,所以养肺也。)

心要安定,气要安定,神要安定,身体也要安定。(右智,所以养肾也。)

《求阙斋课程》(癸卯孟夏立)

读熟读的书十页。看应看的书十页。习字一百个。默数呼吸一百零八下。记《过隙影》(即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右每日课。)

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

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应看书:不一一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