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第九
品藻,品评人物、鉴别流品。《赏誉》品评的是单个人物,而《品藻》则重在月旦人物。月旦人物的风气出现在东汉,《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风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论其长短,较其高下,鉴别其流品,成为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一种主要方式。
本篇共有8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二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1),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2),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3)。”
【注释】
(1)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仕吴,官至郁林太守,通天文、历算。全琮:字子黄,吴郡钱塘(今属浙江)人。官至大司马、左军师。
(2)驽马:劣马。逸足:疾足,跑得快。
(3)樊子昭:东汉末汝南人,出身贫贱,为许劭所赏识。
【译文】
庞统到了吴地,吴地人都来和他结交。他看到陆绩、顾劭、全琮,就对他们加以评论说:“陆子是所谓的劣马可以疾行快跑,顾子是所谓的笨牛可以负重远行。”有人问:“如你所评论的,陆绩更胜一筹吗?”他说:“劣马比起笨牛来虽然速度很快,但只能承载一人而已。笨牛一天能行百里,但所承载的又岂一个人呢?”吴人无话可以反驳。庞统接着又说:“全子看重名声,好像汝南的樊子昭。”
四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1),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注释】
(1)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琅邪阳都(今属山东)人。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亮:诸葛亮。从弟:堂弟,族弟。诞:诸葛诞,字公休,诸葛瑾的族弟,在魏担任镇东将军、司空,后被司马氏所杀。
【译文】
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以及族弟诸葛诞,都享有盛名,各自在一国任职。当时人认为蜀国得到其中的龙,吴国得到其中的虎,魏国得到其中的狗。诸葛诞在魏国,与夏侯玄齐名;诸葛瑾在吴国,吴国满朝都佩服他宏大的器量。
一四
明帝问周伯仁(1):“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2)。”复问郗,郗曰:“周比臣,有国士门风(3)。”
【注释】
(1)明帝:东晋明帝司马绍。周伯仁:周。
(2)功夫:修养,造诣。
(3)国士:国中有才德声望的人。门风:家风。
【译文】
晋明帝问周:“你自己认为和郗鉴比怎么样?”周说:“郗鉴和我比,好像更有修养。”明帝再问郗鉴,郗鉴说:“周和我相比,更有国士风度。”
五二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1)。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注释】
(1)谢安石:谢安。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王述之子。少与郗超齐名。贬抑庄子之学,崇尚刑名法术。简文帝临终时他切谏不可让桓温辅政。官至中书令,袭封蓝田侯,死谥献。桓公:桓温。
【译文】
有人问桓温谢安和王坦之两人的优劣。桓温正想说,又后悔道:“你喜欢传播别人的话,我不能再对你说了。”
七四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1),子猷、子重多说俗事(2),子敬寒温而已(3)。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
(1)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性傲诞,官至黄门侍郎,故称。兄弟三人:指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兄弟三人。谢公:谢安。
(2)子重:王操之,王羲之第六子,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
(3)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寒温:寒暄,说客气话。
【译文】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多说世俗的事,王献之只是寒暄几句而已。他们辞别出去后,在座的宾客问谢安:“刚才离去的三位贤人中哪一位最好?”谢安说:“小的那位最好。”宾客说:“怎么知道他最好?”谢安说:“美善之人的言辞少而精,浮躁之人的言辞多而杂。由此推断而知。”
八六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1),问王桢之曰(2):“我何如卿第七叔(3)?”于时宾客为之咽气(4)。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5),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注释】
(1)裁:通“才”,刚刚。竟:毕,完。
(2)王桢之:字公干,王徽之之子。历官侍中、大司马长史。
(3)第七叔:指王献之。
(4)咽(yè)气:屏住呼吸,不敢出气,形容神色紧张。
(5)标:楷模,典范。
【译文】
桓玄担任太傅时,大会宾客,朝中大臣都前来赴会。刚刚坐定,桓玄问王桢之说:“我和你七叔比怎么样?”这时宾客们都为王桢之紧张得屏住了气。王桢之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我亡叔是一时的典范,桓公则是千载难遇的英豪。”满座宾客为之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