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产能过剩:风险·症结·治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产能过剩的细分差异

产能利用率测度的复杂性,还源于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技术层次的细分行业存在较大差异。以下将以钢铁、煤炭、电解铝三个行业为例,进一步揭示产能过剩的动态差异、行业差异和技术差异。

(一)钢铁行业

1.钢铁产业链概况

钢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钢铁产业链主要包括矿石采选、冶炼加工和贸易环节,一般钢铁冶炼加工企业通过将铁矿石还原,熔解炼铁,将过剩的碳氧化精炼成钢,后经过轧制、锻造、拉拔、挤压等多种生产工艺,生产出品种多样的钢材制品。国内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钢铁产业主要集中于冶炼加工环节。

我国钢铁产业链参与主体丰富,生产工艺多样、品种繁多,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并且重要性高。钢材分类及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制品一般分为型材(包括钢轨、型钢、线材、棒材等)、板材、管材(包括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和金属制品(钢丝、钢丝绳、钢绞线等)四大类。二是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冷轧、热轧。三是根据品质不同,分为普通钢(P≤0.045%,S≤0.050%)、优质钢(P≤0.035%,S≤0.035%)和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3)。四是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多维度组合形成的钢材品种繁多,能够适应国民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产量最高的五大钢材品种分别为螺纹钢(热轧带肋钢筋,型材的一种)、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和中厚板,主要是型材和板材。

2.动态差异:较强的周期波动性特征

目前,钢铁行业仍以内需为主,2014年我国粗钢出口数量仅占当年国内产量的12.1%。钢铁行业下游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主要分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三大块,占比分别约为37%、17%和46%,其中,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均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两者钢铁消费量合计占比约为54%,这使得钢铁行业需求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2012年以来下游行业需求增速下降,导致钢铁行业产量增速水平整体下滑,2015年粗钢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

我国粗钢产量从2001年的1.5亿吨增至2014年的8.2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比例从18%增至50%,粗钢产能更是高达11.6亿吨,产能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自2005年开始,我国粗钢产量就已能满足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但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导致产能大幅上升。2010年以来,钢铁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尤其是2012年以后,粗钢表观消费量年化增长率不足5%,而粗钢产能年化增长率超过10%,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深。2011年以来,尽管通过扩大出口消化了部分产能,粗钢出口量从2011年的5210万吨增至2014年的9993万吨,但产能利用率仍不断下降,2014年进一步降至70.7%。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图1-2 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目前,国家正着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2013年1月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能集中度达到60%左右,尽管区域重组有一定成果,但整体进展并不顺利。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3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49.4%。前四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部产量的19.5%,而美国和日本的占比分别为60.5%和84.5%,俄罗斯和印度的占比分别为82.2%和67.0%;韩国前三大钢企粗钢产量占比为85.7%。我国前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仅为36.6%,与“十二五”规划6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异,而美、日、欧前10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占比均超过70%。在行业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市场集中度较低导致企业只能“以价换量”,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计划在五年内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占中国2015年粗钢总产量的12%~18%。该意见实施后,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明显进展,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料来源:Wind数据库、Mysteel。

图1-3 粗钢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

表1-2 2014年全球6大产钢国的钢铁行业集中度对比

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协会(WSA):《2014年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World Steel in Figures 2015。

3.行业差异:供给结构不能及时适应需求变化

在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房地产投资放缓的大背景下,基建投资难以扭转内需增速下滑的局面,未来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为主的钢铁需求占比会有所下降。尽管近年来钢铁出口增长较快,但是未来增长潜力有限。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2014年11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超过60起,较2013年增长两倍;另一方面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对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的含硼钢类产品取消退税,随后其出口量环比出现大幅下降,而这类产品约占2014年出口量的三成左右。从国际经验看,在未来行业结构调整中,工业需求导向的板材和管材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优特钢材需求增长潜力更大,但这一部分恰恰是我国的短板。

4.技术差异导致产能过剩程度不同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度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我国钢铁行业钢铁比(生铁总产量与钢材总产量之比)由2000年的1.0逐步降至0.65左右,与世界主要产钢国家0.5~0.7的水平已较为接近。近几年,我国特钢行业也获得了明显发展,特钢产量从2010年的3400万吨逐步增长到2014年的11472万吨。目前,我国大部分钢材产品已经能够自给,钢材进口量从2005年的2583万吨逐步下降到1443万吨,仍然有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赖进口。我国进口钢材以板材为主,2014年进口板材数量1208万吨,占当年进口钢材的84%。中低端品种特钢能够满足自给,并且出口量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947万吨增至2014年的4991万吨,占当年出口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2%增长到2014年的53%。尽管我国高附加值钢材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目前主导产品仍以螺纹钢、小型材、线材等普通钢材为主,板管占比(即板材和管材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例)有所增长,但目前也只有48%,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板材中的高端品种还有不少仍需进口。特钢产品目前占比增至10.2%,较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仍有增长空间。受我国粗钢产能过剩,特钢和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产能集中度持续降低,上游对外依赖度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2012年以来盈利(吨钢毛利)整体处于低位,尤其是螺纹钢毛利水平较低。2015年钢铁行业需求进一步恶化使主要钢材品种出现亏损,目前盈利较好的钢材产品主要集中于市场竞争相对较弱的优特钢产品。

(二)煤炭行业

煤炭行业是另一个总体上产能严重过剩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但其动态变化和行业细分差异同样较为显著。

1.煤炭行业概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最廉价的常规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下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进口依存度不到10%,几乎没有出口,自给率相对较高。煤炭属于典型的资源型行业,经过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炭生产企业已形成以大型国有煤炭集团为主和小型民营煤炭生产企业为辅的格局。历史上,煤炭行业分散化程度高,低级竞争成为制约业内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性障碍。为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着力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并于《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全国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基地内煤炭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其中冀中、晋中、鲁西以焦煤为主,晋东、河南焦作、宁东以无烟煤为主,其余地区大都以动力煤和混煤为主。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布局包括三个层级,分别是神华、中煤两个全国性布局的央企,鲁能、兖矿、冀中、晋煤、晋焦煤、阳煤、潞安、淮南、淮北、陕煤、沈煤、龙煤、吉煤等大型区域性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及规模小、零散型民营煤炭生产企业。由于煤炭产品市场化程度高,煤价取决于具体煤种、煤质。根据我国煤炭分类标准,首先依据煤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其中烟煤根据煤化程度和粘结性(具体选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奥亚膨胀度等作为指标),进一步细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多个品种。不过实践中多以应用方式分类,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三种,分别用来发热、结焦、煤化,下游分别是电力、钢铁和化工三大行业。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表明,2014年我国原煤实际产能51.37亿吨,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82.7%和8.6%;原煤实际产量38.7亿吨,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30.7%和5.2%;原煤过剩产能12.67亿吨,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14.15亿吨和2.17亿吨;原煤产能利用率为75%,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回落30个和3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末,原煤全社会库存量5.45亿吨,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185.8%和38.0%;库存天数为54.3天,较2008年和2013年分别延长29.5天和14.7天。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煤炭产能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煤矿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其中约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而2015年我国原煤产量仅36.85亿吨,即使扣除停产矿井及未经核准项目,我国煤炭过剩产能达到9亿吨左右,过剩比例约为20%。

2.动态差异:煤炭行业的强周期性

煤炭下游行业中,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四个行业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其中电力行业占比就超过50%。煤炭下游需求与宏观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直接关系,属于典型周期性行业,导致煤炭行业自身的周期性也较强。2011年及以前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需求增速维持在5%~10%,新增产能增长一直超过需求,2009年供需状况出现拐点。2012年起行业需求增速大幅下跌至2%左右,行业供需状况迅速恶化,煤炭价格出现趋势性下降。虽然2012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至7.7%,但仍明显超过同期及两年后产能释放时(2014年)的行业需求增速。

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煤炭行业的强周期性及煤炭产能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生动的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产煤140余亿吨,满足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煤炭需求。在2002—2011年的煤炭黄金时代,山西省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到12%。2012年,山西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煤炭产量增速急剧下降,2012年和2013年煤炭产量分别仅增长4.7%和5.4%,2014年降至1.5%。2014年之前,虽然煤炭价格持续下行,但山西煤企“以量补价”的策略促使产量缓慢增长,并在2014年超过内蒙古,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2015年以来,煤炭产量开始同比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山西省煤炭产量同比下降5%;上半年同比下降3.23%,前三季度仅保持同比0.07%的微弱增长,预示着山西煤炭扩张期结束。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研显示:2011—2014年,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全年综合售价分别为596元/吨、535元/吨、450元/吨、346元/吨,2015年前三季度跌至276元/吨,呈持续加速下滑态势,3年来的煤价跌幅在50%以上。从目前价格走势看,仍保持下行态势,未见触底回升迹象,且自2015年8月以来,下行曲线的斜率扩大,价格下降有加快趋势,国内煤炭价格与进口煤炭价差不断收窄。目前,煤企经营困难加剧,生产举步维艰。一是销售形势不容乐观,煤炭库存持续增加。2015年前三季度,山西煤企商品煤销量累计完成5.9亿吨,同比下降4.9%;9月末煤企库存比年初增长44.7%。二是煤炭收入大幅下滑,煤企效益持续恶化。前三季度,山西省煤炭收入同比下降35%,2014年7月以来,煤炭全行业已连续15个月亏损,2015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亏损70.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亿元。三是资金紧张加剧,融资成本上升。煤企回款困难、现金流入大幅减少,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9月末应收账款达680亿元,资产负债率将近80%,新增贷款受限,部分资源整合矿井贷款利率上浮20%~30%,较以往大幅提高。而地方煤企的情况更为严重,大部分已无法续贷,只能通过其他方式高息筹集资金,资金压力大,部分企业停产限产,甚至倒闭。

表1-3 煤炭行业供需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整理测算。

3.细分行业差异:不同品种产能过剩程度不同

由于我国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产品在储量、集中度、可利用程度、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本轮经济周期下行的过程中,产能过剩程度也不相同。

一是焦煤价格跌幅大、盈利严重恶化,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由于钢铁行业恶化最早,焦煤价格跌幅最大,盈利空间挤压较严重。炼焦煤主要品种有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气肥煤、气煤等,储量占国内煤炭资源储量的20%左右,主要分布在晋中、冀中、河南焦作等区域,其中,晋焦煤和冀中能源是重要的焦煤生产企业。焦煤需先炼成焦炭,再用于高炉冶炼,下游主要是钢铁。焦煤具有大部分动力煤所不具备的高粘结性,同时储量较少,稀缺性使得焦煤企业一直有一定的定价权,顶峰时价格达到1800元/吨。但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从2011年下半年起明显下降,螺纹钢价格逐年下跌,使得焦煤价格相对动力煤和无烟煤下跌更早,跌幅也更大,与历史峰值1800元/吨相比,目前价格大约只有700元/吨,跌幅超过60%。另外,焦煤生产企业多以老国企为主,生产成本大部分在600元/吨左右,顶峰时期单吨盈利空间高达1200元左右。近几年,由于焦煤价格跌幅大,老旧矿井开采成本上升,目前单吨焦煤盈利已不到100元。

二是动力煤产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程度较低。我国动力煤储量丰富,占到我国煤炭总储量的70%左右,分布非常广,行业集中度低而下游集中度高,长期以来价格都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价格明显低于炼焦煤和无烟煤,不过生产成本也较低,总体价格水平和盈利水平相对较高,产能过剩程度相对较低。动力煤具体品种有长焰煤、贫煤、不粘煤、褐煤等。动力煤60%用于火电,其余主要用于冶金动力和水泥生产等。自2010年以来,我国动力煤总体供过于求,煤价从最高的800元/吨左右到目前的400元/吨左右,跌幅约为50%。从成本看,动力煤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大部分在300元/吨左右,单吨盈利空间在100元左右。2014年以来受国家对产量进行调控、老矿井退出、大型煤企联合限产等影响,首次出现供不应求。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2015年5月底5000大卡煤货源偏紧,报价环比上涨5~15元/吨至355~365元/吨。

三是无烟煤价格跌幅较小、盈利能力较强,产能过剩程度较低。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种,储量仅占全国总煤炭资源储量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晋东、京西、贵州等地,晋城无烟煤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企业,阳泉煤业次之。无烟煤细分为中块、小块、末煤,块煤主要用于化肥、陶瓷等行业,末煤主要应用于冶金高炉喷吹。由于无烟煤储量最低,厂商对价格的控制力度较强,价格峰值约1400元/吨,略低于焦煤。自2013年开始,无烟煤下游尿素行业产能过剩凸显,无烟煤价格明显下跌,目前价格约800元/吨,较峰值下跌40%左右,跌幅相对较小。从成本看,无烟煤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约为500元/吨,目前单吨盈利空间仍有200~300元,明显高于动力煤和焦煤。

(三)电解铝

1.电解铝行业概况

铝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主要由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原铝)和铝材加工四个环节组成,我国企业主要集中于后三个环节,原材料铝土矿一半左右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铝行业发展迅速,后三个环节产量和消费量均已达到全球50%左右。而铝土矿资源分布不均,全球约57%的铝土矿储量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三个国家,我国铝土矿储量仅占全球的3%,且矿石品位低、矿床多不适合露天开采。因此随着下游氧化铝、电解铝产能的扩建加速,我国铝土矿进口需求越来越旺盛。自2010年以来,我国每年需进口铝土矿3000万吨以上,进口量约占总需求的50%。我国铝土矿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由于印度尼西亚自2014年1月起禁止铝土矿出口,提前囤货需求带动2013年进口量大幅上升至7153万吨。

电解铝企业盈利空间取决于铝价与生产成本和费用之差。在成本和费用中,折旧等非现金成本和期间费用占比约为10%,其余为现金成本,现金成本中又以氧化铝和电力成本占比最高:每生产1吨原铝约需1.93吨氧化铝,每吨氧化铝又大约需要耗费2.5吨铝土矿,每吨铝需消耗直流电能13000度至15000度。总体看,电解铝生产成本中,电力成本占比为40%~45%,氧化铝成本占比为35%~40%,预焙阳极主要是碳素产品,约占10%。

2.动态差异:电解铝下游行业以强周期行业为主

由于液铝产品不适宜远距离运输、铝锭产品运输成本高,电解铝的运输半径相对较小,加上我国对电解铝出口征收关税,因而电解铝产量基本在境内消化。而铝作为仅次于钢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下游需求包括建筑(包括房地产)、电子电力、交通运输(主要为汽车和轨道交通)、耐用消费品(以家电为代表)等,2014年以上四个行业的消费占比分别为36%、14%、12%和11%。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逐渐下行,除房地产以外的铝下游行业增速普遍降至个位甚至负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呈下降趋势,导致铝产品需求放缓。同时,电解铝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产能建设快,2012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增速维持在12%~15%,明显快于需求增速,供过于求导致行业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70%。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2010年以前就基本低于75%,2013年以来下降更为明显。目前,电解铝过剩产能高达1100万吨,供过于求导致铝价自2011年中开始持续下滑,2014年第一季度铝价大跌导致全行业严重亏损。目前,电解铝行业约有30%的产能闲置,70%的在产产能中还有40%亏损运行。为改善行业盈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但收效甚微。2015年12月11日,我国14家骨干电解铝企业达成协议承诺已关停产能不再重启,已建成产能至少在一年内暂不投运。在全行业微利的情况下,电解铝产能仍难以控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仍有较大盈利空间,还在继续新建产能;二是部分会计成本已高于铝价而现金成本仍低于铝价的企业,为获取现金流继续生产;三是地方政府行政干涉,人为抬高开工率,使得部分落后产能难以淘汰。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图1-4 电解铝行业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3.行业细分差异:供需结构失衡

由于铝下游行业较分散,细分行业的需求走势存在一定分化。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家电行业产量低位增长。与房地产、家电等传统下游行业相关的电解铝消费增速将会进一步下滑,产能过剩程度较为严重。未来与工业型材和发电设备相关的电解铝细分产品潜在需求较大,产能存在扩张空间。一是2013年以来,汽车产量增速有所上升,铝替代钢生产汽车可大大降低汽车自身重量,从而减少尾气排放量,在环保标准趋严的大背景下会新增对电解铝的需求。二是高铁项目重启、城市化带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速,利好工业型材需求。三是发电设备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步入负增长后,2014年产量增速出现大幅上升,预计“十三五”初期发电设备行业建设需求较旺盛,由此也会增加对电解铝的需求。


(1) 初为5000户左右,现为6000户左右,故熟知名称为央行5000户数据。

(2) 卢锋.治理产能过剩,天则经济研究院双周论坛,2009-12-18.

(3) P、S元素为钢中的有害元素,增加冷脆性和热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