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新格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一带一路”倡导的合作理念

亚洲经济模式虽然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和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亚洲正在面临许多严峻问题和挑战。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是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思路、目标和举措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了解“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倡导的理念、目标和行动模式。

(一)关于地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地区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维度来看,“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表现:历史传承、开放包容、内外兼修。

1.历史传承

丝绸之路是古代沿线各国人民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和平交往的符号和各国友好通商的象征。“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老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丝绸之路精神”就是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坚守友好交往的准则。近代亚洲曾经经历过一些外来势力使用炮舰打开一个国家大门,通过武力强迫其开展不平等贸易的年代。因此,亚洲更加向往丝绸之路所彰显的和平、平等、守望相助的交往理念。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一倡议,也是基于世人对“丝绸之路精神”的普遍认知和共识。

2.开放包容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并不是排他性的。不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外经济体,都可以成为这一范围广泛的区域合作的参与者,并分享合作红利。参与方之间也需要坚持开放原则,积极推进市场融合和要素跨境流动。“一带一路”合作将更具包容性,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不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和条件,也不会按照所谓的意识形态等各类标准画圈画线、区别对待。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巨型区域贸易安排,对亚洲地区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将因此受到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的冲击,难以从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中分享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红利。为减少这一不利影响,通过更具现实性和舒适度的合作方式,加强和深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区域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亚洲地区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同时,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为了使大小不等、强弱不同的国家都能够分享合作的成果,开放、包容的发展合作是唯一的选择。

3.内外兼修

按照古老丝绸之路的到达范围,“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了中国在内的65个亚非欧国家,其中大多数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修好这些国家,也就是“区域内”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亚洲国家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考验,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比重偏低,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过强。因此,需要通过提升区域内经济的紧密程度来应对风险,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则是必然的选择。但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难以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是开放的,修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样十分重要。全球任何一个经济体只要持有积极愿望,同样具有参与并分享合作红利的机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即AIIB)意向创始国的构成,彰显了“一带一路”合作的开放性和全球属性。57个成员国家中既有沿线国家,也有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国家,遍及五大洲。今后成员还存在着继续增加的可能性。

(二)关于地区合作的促进机制

从合作的促进机制来看,影响“一带一路”走向和进程的核心因素可以用以下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市场作用、企业主体、政策沟通。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由中国政府提出的,并得到了相关国家政府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但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的参与和实际行动最为重要,也将成为评判区域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府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能包办一切,更不能代替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决策。毫无疑问,政府在推进合作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更好地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和完善政策支持手段,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需要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为企业通过竞争获得收益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从现实情况来看,亚洲国家的市场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明显不足,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偏低,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只有通过加强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接,保持经常性的政策沟通和协调,才有可能形成各国企业平等竞争的区域市场格局,有效化解各类风险,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符合国际规范的营商环境。这既是其他地区国家长期积累的经验,也是近几十年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不断面临的严峻挑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三)关于合作的优先领域

从合作的优先领域来看,“一带一路”合作首先应当从三个方面开始起步:经贸先行、设施联通、资金融通。

1.经贸先行

“一带一路”合作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外交、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贸易投资合作是其中重要的切入点。经贸合作不仅符合沿线各国的实际愿望和诉求,最容易达成共识,也是建设区域利益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纽带。经贸先行有利于让区域内各国人民尽早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区域成员加强深度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根据世界银行(简称世行)数据计算的结果,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对贸易和外资净流入的依存度分别达到35%和6.4%,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增长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推动效果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实际增长也明显快于全球水平。这同时意味着对于参与国的企业而言,合作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近10年来,中国对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和40%,占中国全部贸易投资的比重分别接近1/4和1/5。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贸易投资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中国企业投资和双边贸易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在创造企业收益的同时,也将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2.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便利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而且可以创造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各国企业提供重要商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设施联通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尤其重大。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全球排名前250位的国际承包商中,仅中国企业就有将近65家,高居世界国别排序第一位;电力、铁路、公路、电信设施、港口和城市管网等许多领域都存在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沿线大多数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具有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09年报告预测,2010—2020年的10年中,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累计达到8.3万亿美元的规模。这些国家将普遍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获得巨大收益。

3.资金融通

融资难是亚洲各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每年大约有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资金融通将成为沿线国家合作的关键支撑。面对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批企业的贸易投资活动都需要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效手段,各种基金的建立和商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环境。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金融创新工具也在不断诞生并受到鼓励、支持,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国家加快了地区金融合作的步伐,货币互换、本币跨境结算等金融合作举措也在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合作的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关于合作的目标

“一带一路”合作追求的目标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目标: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民心相通。

1.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首先由中国提出,并得到沿线各国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毫无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参与方都会成为这一合作的受益者,从中分享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红利。中国可以通过扩大面向沿线各国的贸易和投资,为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拓展新的空间,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沿线各国也可通过巨大的中国市场和吸收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为自身经济和就业增长创造更多机会。这一点在区域各国之间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

2.绿色发展

亚洲大多数国家仍处在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趋扩大,在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低下和缺乏资源配置有效市场机制的背景下,发展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是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具体举措上,一方面,可通过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缓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合作,在维护经济和就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现有产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费新增压力。亚洲一些国家在绿色发展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合作更多分享这些成果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推进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已经覆盖了沿线44个国家,严格的环保评估是启动这些项目的先决条件,中国的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在面向“一带一路”投资企业的融资中已经全面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绿色金融”标准。“一带一路”倡导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叫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3.民心相通

亚洲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多元,民族复杂,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悬殊,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冲突时有爆发,达成普遍共识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此,倡导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稳定,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使民众能够尽早分享合作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友好交往,形成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基础。

(五)关于中国在合作中的作用

从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应有的作用来看,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体现:大国责任、陆海统筹、东西双向。

1.大国责任

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需要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区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既是大国的责任和国际社会的期待,同时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的GDP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中的比重超过40%,贸易的比重接近三成。作为区域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对于“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构想,尤其是共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正是中国担当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实际行动。

2.陆海统筹

以陆地和海洋国际大通道为重要载体,建设连接沿线各国的经济走廊,促进区域内外要素资源流动,是“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重要作用之一。一方面,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广阔的海洋将我们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提供了重要通道,今后也将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还有2.2万多公里的漫长陆上边界线,与周边14个国家陆地相连。陆地通道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各国经济合作的宝贵资源。统筹利用陆海通道对于便利和深化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东西双向

中国过去30多年在向东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东部地区充分利用沿海地缘优势,整合国际国内要素资源,加强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取得了率先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作为“大后方”,远离国际大市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成为中国地区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将为中国向西开放带来重大机遇。向西我们将面对一个人口更多、发展潜力更大、内容更加广泛的国际大舞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沿边地区,将由开放的“大后方”转变为开放的前沿,有助于提升这些地区整合国际国内要素资源的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东西双向的全方位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