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思潮的影响
苏联政权建立后,一直抵制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也不例外。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教育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苏联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作用于苏联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卡巴列夫斯基的一生基本上生活在苏联社会主义时期。因此,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发展起来的,是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和阶级统治者的影响的。十月革命建立初期,列宁数次论述提高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而斯大林关于国家的教育问题论述的并不多,他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革命。赫鲁晓夫关于音乐教育的问题也不多,他在论述苏联国民教育时强调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关系。因此,卡巴列夫斯基爱国主义的性格特征是受列宁音乐教育观点的影响。
列宁的教育观促进了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整个苏联的音乐教育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列宁作为苏联的思想领袖,他的国民教育思想对苏联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随即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的总体构想,大体上是按照“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顺序开展的。之所以将文化建设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列宁非常看重知识的力量,把文化的繁荣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社会主义国民教育是苏联建国之初就确立的目标。面对俄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列宁提出了将教育普及化的措施,切实地提高国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正如列宁所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1] 列宁又提出“艺术教育是属于人民”的思想,打破了长久以来音乐教育的特权性,让音乐教育成为人民可以去接受的平民教育。列宁这个“艺术属于人民”的主张后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指导思想。列宁还非常强调教育的阶级属性,他在文化协会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中强调:“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整个教育事业,无论一般的政治教育或专门的艺术教育,都必须贯彻无产阶级斗争的精神,为顺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即为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的精神。”[2] 在列宁的生活中,他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他喜欢各种革命歌曲、民间歌曲和古典歌曲,也喜爱器乐作品,特别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和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总之,卡巴列夫斯基生活在苏联社会生活中,列宁的教育观是促进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他曾专门论述列宁的“艺术属于人民”思想的内在涵义。卡巴列夫斯基试问自己列宁的这个思想意味着什么? 该名言所指的是什么艺术以及要使什么样的艺术成为每个人、所有的人和全体人民的财富?[3] 卡巴列夫斯基指出列宁的“艺术属于人民”的论断是艺术领域内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在卡巴列夫斯基看来列宁主义原则中的审美观是指对艺术的态度、艺术水平和艺术理想,他给教育家和培育者们提出了要求。[4] 他在《列宁与音乐》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重大的艺术首先是要有重大的思想和深刻的情感,而不取决于这些思想、情感表现形式的规模大小。”[5] 在品评音乐作品的时候,把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同放在首位。可见,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列宁的伟大思想精髓密不可分。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他担忧资产阶级腐蚀性的音乐作品对青年人的毒害性,担心这些音乐扭曲青年人的审美情趣。卡巴列夫斯基爱国主义性格特征还体现在教育家本人在数次出国的音乐教育交流会议中都能非常敏锐及时地处理当时一些留学生中的非常敏感的事件。最重要的爱国性格特征的体现就是卡巴列夫斯基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功能,他将日历节日与音乐课程联系起来,使主题的意义重大,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绪。
总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沃土里,列宁的艺术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卡巴列夫斯基,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确立了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走的是社会主义现实的道路以及爱国主义的性格特征,主要反映在他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
注 释
[1].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87.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列宁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43.
[3].卡巴列夫斯基.怎么样给孩子们讲音乐[M].张秉衡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5].КабалевскийД.Б.Какрассказыватьдетямомузыке? М.1977.С.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