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榆林市委员会
总述
【概况】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上下保持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始终向中央和省委基准看齐,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四风”问题,精心组织开展第二批三个茬次教育实践活动,全市11377个党组织、203643名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内政治生活教育,经历了一次正本清源的作风洗礼,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以回归和传承。一是注重超前谋划、统筹部署。中央、省委启动第一批活动伊始,依托“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全覆盖大调研,万名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查找问题1216个,征求意见建议1.8万多条,撰写调研报告2079篇,与省直部门同步整改突出问题,为活动开展找准了抓手、打好了基础。及时成立领导机构提前筹划、出台《实施意见》作出部署、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动员。市县组建督导组,严督实导、全程监督,成立党员代表监督小组,开门搞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学习教育、以知促行。着重学习马列原著,着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学习中央和省委文件,坚持把理论武装贯穿始终。组织开展学习焦裕禄、牛玉儒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对照“四面镜子”,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带动县区部门班子开展“感悟学习高西沟精神”主题活动,感受高西沟村党支部民主作风,俯下身子向基层群众学习。开展“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市情大讨论,组织市县领导干部专题考试论述,在榆林日报集中发表市县领导调研报告,市委常委牵头开展八个专题调研活动,统筹谋划破解发展难题和“十三五”重大问题研究,将任务落实到各领域、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的破题合力。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各级党校、榆林大讲堂、网络学院等平台作用,举办县处级干部轮训班23期,分期分批开展从县到村的干部集中轮训。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市场理念、法纪观念“三个缺失”问题。三是坚持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在活动的全过程和重要节点,市委常委会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带头抓联系点,全程指导、以点带面,树立了标杆,促进了活动扎实开展;带头查摆问题,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积极查找“四风”问题,深挖细剖思想根源,以整风精神和“向我开炮”的勇气提意见、真批评,自觉对标定位、找准差距、认真整改,确保政治点名合格;带头关注民生,解决突出问题。全市建立村情台账5467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811件,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活动开展期间,市委统筹部署、分类指导、压茬推进,确保了活动上下互动、有序展开。注重实践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推广佳县“便民服务指南”和米脂等县“村务公开报”的经验,创办《手折报》,用榆林小戏小品宣传干部作风的改变,充分展现了榆林特色。四是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市委常委会作出“十项承诺”,分三批列出立行立改事项,向媒体公示,建立台账,办成一件、销号一件。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和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四风”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任。市委常委会46项整改事项完成37项,全市完成整改事项2824项,完成全部整改任务的83%。抓好巡视整改,明确了3个方面17项整改任务,中央巡视组交办的1304件信访案件全部办结。省教育实践办组织的民调报告反映,本市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80%以上,居全省第二。五是狠抓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市委常委会修订议事规则,制定市委常委周报告、市级领导和县区主要领导工作信息日报告等制度94项,全市新建制度1252项、修改1852项。注重完善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根据省委不断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活动延长到春节的要求,市委作了再部署再动员,市县实践办、督导组继续认真发挥作用,督促县乡村社区抓好整改落实,组织市县退居二线党员干部补好群众路线教育这一课。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市县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中央确定的改革“三原则”,统筹兼顾、稳步实施,各项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良好开局。一是深入贯彻中省改革精神。组织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真正把每一项改革政策吃准吃透、学懂弄通。引导干部在学习贯彻中省精神中深化认识,解决好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问题。整合媒体力量,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政策的关键点,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宣传,努力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统筹部署全市改革工作。成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出台2014年改革工作要点和重点改革任务,制定40大项110子项改革任务清单。市委改革领导小组4次召开会议研究改革工作,细化分解任务,实行台账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各专项小组积极谋划相关领域改革思路和推进举措,精心设计具体方案和办法,及时启动各领域改革工作,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各县区也设立领导机构,各部门积极行动,群众积极参与,汇聚了改革的合力。三是扎实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中省明确的改革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坚持问题导向推进自主创新改革,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改革工作103项,占年度任务的93.6%。推进行政职能转变和党政群机构改革,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基本完成,市级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稳步推进,出台了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指导意见》。市县纪委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对市直部门派驻纪检组(纪委)实行了统一管理,建立了纪检监察和审计机关查处案件协作配合机制。出台镇村综合改革和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启动了农村宅基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涉农资金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政府经营性资产整合、工程招投标管理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实行了预算执行动态监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启动学校内部治理第三方评估调研论证工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了文艺院团改革,创新了城区公安巡防机制。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神府省直管县、金融综合改革、营改增、煤炭采矿权市场配置资源等中省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党对经济工作领导】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部署、综合施策,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创新工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攻坚克难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跟进国家调控政策,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挖潜力、增活力,巩固了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00亿元,增长9% 左右,完成财政总收入67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7.8亿元,分别增长5.2%、13.6%,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全省第二。坚持把强化工业作为主要支撑,克服困难、精准发力,出台工业稳增长《十条意见》,实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包抓县区园区经济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带队开拓煤炭和兰炭市场,全力促销稳产保运转,原煤、原油、天然气等14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关键之策,落实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建立重大项目调度和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集中开展解决阻工专项行动,强力推进105个重点项目建设,已建成项目17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0亿元。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编制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神府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通过实施“助保贷”、落实专项扶持资金、推动银企合作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振信心、渡过难关。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40.6%。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重要着力点,认真落实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8万千瓦,本市入选国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一批重大能化项目为延长产业链、增强发展潜力奠定了基础。稳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全省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企业诚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检验合格证明试点工作,现代农业园区和家庭农牧场数量、土地流转面积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促进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皮革、毛纺等传统产业提速增效,建设纺织服装园区,培育区域服务业基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与西安交大等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启动建设科技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50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有效途径,依托产业基础,创新招商机制,国电、淮北矿业、山东力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榆林,全年招商项目共计303个,到位资金615亿元。二是多措并举保民生解民忧。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全面落实“两个80%”,实施十大领域民生工程480项,让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同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完善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收入连续六年、农民收入连续七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社保“一卡通”工作,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市内实现直通车异地结算,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城镇医保、生育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养老等7项保障标准高于全省水平。关心弱势群众,实施精准扶贫,开展城镇扶贫专项行动,完善孤残儿童生活补贴等社会救助政策,组织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和10件实事项目。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城区规划建设45所学校全部开工、34所建成投用,“15年免费教育”惠及学生56万名,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市属医院和县乡医院、村卫生室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探索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单独双孩”政策平稳实施。加大健身器材下基层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干部职工运动会等赛事活动23项,本市运动员在省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188.5枚金牌、82枚银牌、70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三是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三年植绿大行动”圆满收官,去年绿化造林100.8万亩,三年累计完成303万亩,林木覆盖率由30.7%提高到33%,北部沙区仅存的近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了全面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强“三废”和采空塌陷区治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运行市级污染源监控平台,实施环保“网格化”管理,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整改力度,中心城区最后39台燃煤锅炉完成改造,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全部完成。榆林城区全年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同比增加14天。开展撂荒地流转复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3%。四是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认真落实中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组建市城镇化建设管理机构,编制完成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一城五区”框架和路网基本形成,榆溪河生态长廊、榆林大道景观公园、东沙生态公园建成投用,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通过验收,全国卫生城市进入公示阶段,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振南工作,推动“一县一策”政策落实,榆横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做好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新型农村示范区建设和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等工作,全年实施整村推进204个、移民搬迁6264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23万套、建成1.72万套。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准神铁路、榆佳高速、绕城快速干道北段等建成投用,沿黄公路一期工程路基全线贯通,神佳米 (神佳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引黄支线和定边引黄等工程快速推进,王圪堵水库实现供水并正式上网发电。
【党建工作】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发力推进作风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贯彻干部选任新《条例》,坚持好干部标准,预先研判,发扬民主,严格选人用人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严肃查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深入开展违规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十项专项治理”,扎实清理吃空饷、干部档案弄虚作假等工作。认真落实省委从严管理干部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出台领导干部交流、监督管理、离任交接、在工作地安家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国有企业领导管理权限等制度性文件,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事项申报备案,对申报重大事项的干部按3%的比例开展核查,实现了对干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万名年轻干部培养计划”,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实施“522”人才计划,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23名。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建立了县乡村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全市机关创建率达100%,达标86个;市政务服务中心迁入新址,三级联网工作已经启动,强化便民服务体系功能,推广干部代办等做法;在农村社区完成了352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4个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组织市级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向非公企业下派2119名党建指导员,公开选聘50名大学生到非公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实现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针对资源开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纠纷、空壳村、流动党员管理等问题,积极推广神木县城乡流动党支部、榆阳区金阳社区网格化管理、绥德县中心村党支部、定边县“一统三管”模式等经验做法,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实效。三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意见》,市级四大班子带头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各级各部门逐级“签字背书”,建立了权责一致的责任体系。强化“书记抓、抓书记”意识,对各县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书记进行了集体约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分类考核办法,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硬指标,分四类实行硬考核,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受到撤职以上党政纪处分的,实行“一票否决”、“一案双查”。创新反腐倡廉机制,建立党风廉政巡查、信访举报直通车、居民监督委员会、民主测评政风行风、政府权力清单等制度。全面落实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对市公安局、住建局、建规局、国土局四个重点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廉政巡查。制定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意见》,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听取重大案件查办情况汇报制度,全面推开正县级领导干部“双报”制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全市查处县处级干部26人、科级干部290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2.9%、100%,党政纪处分1399人,其中开除党籍71人、开除公职14人,收到了良好的警示震慑效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精文减会、公车管理、办公用房整改等规定,开展会员卡清退清理、干部参赌治理、婚丧事大操大办整治、私人会所干部禁入、“五个一批”廉洁过节等活动,高频率督责、高效率问责、高强度曝光,查处问题382起、处理513人,点名道姓通报案件227起、250人。
【推进依法治市】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榆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把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市委中心组3次专题学习讨论、市县领导听取省委宣讲团宣讲等形式,及时传达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做到先学先消化、学深学透彻。重视抓好全市学习贯彻工作,及时下发《通知》作出安排,组织宣讲团分赴县区部门开展集中宣讲,依托新闻媒体专栏专版解读中央精神、刊发学习体会、报道贯彻进展,确保全会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深化“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基层法制教育”活动,举行首个国家宪法日纪念活动,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信春鹰、中央党校王勇、国家煤矿安监局支同祥、国家审计署崔振龙等专家教授,分别作依法行政、宪法、安全生产法、中国特色审计之路等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按照中省要求,研究制定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把建设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市作为抓手,与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出台关于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多规合一”《意见》。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意见》。市人大全年召开常委会8次,审议讨论议题24项,组织视察活动2次,办理代表建议152件,促进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继续着力推进振南工作和榆横一体化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并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意见》。市政协围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土地流转等召开议政性专题协商常委会5次,就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调研13次,委员提案办复率100%,市政协1号提案“榆林学院申报大学工作方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坚持和完善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组织市党政军领导集体参加“军事日”活动,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进入迎验阶段,兰州军区、省委转发本市党管武装工作经验。重视抓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和工商联等工作,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汇聚改革发展稳定正能量。三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建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机构,推行专职警务室民警兼任村委 (社区)副主任模式和“三官一律进村 (社区)”机制,出台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意见》,乡镇 (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改进信访考核方式,完善信访约谈制度,建立点对点通报、驻京驻省接访劝返机制,开展信访领域突出问题处置专项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全市进京非访、赴省访较去年分别下降34%、41%,有关工作首次走在全省前列。四是深化平安榆林建设。定期分析研判维稳形势,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高度警惕暴恐和邪教活动,周密部署防范和打击工作。强力推进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年评估重大项目424个,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853”工程建设,建立社会治安“四色预警”机制,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提高了动态管控能力,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1.95%,较上年增加了1.81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组织开展十类稳定突出问题“百日治理行动”,集中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排查不稳定苗头性问题223起,化解206起,化解率92%。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组织开展经常性严打和涉毒、“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全市治安、刑事发案“双下降”。有效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依法稳妥处置非法集资,神木、绥德、吴堡等县注重解决突出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党政同责,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加大煤矿、化工、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力度,巩固了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出台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意见》,推进西部文化大市“十大工程”建设,为全市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氛围、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撑。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工程,创新载体广泛宣传教育,充分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群团作用,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做到了深入人心、自觉践行。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每月一个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一堂道德讲座等“十个一”为抓手推进“诚信榆林”建设,举办榆林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实施未成年人十件实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健全文明单位网络创建、常态动态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工地等20项创建活动,市直机关带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塑形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整合内宣、外宣资源,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在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榆林正能量的宣传稿件4600余篇 (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针对个别媒体“唱衰”榆林,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讲好榆林故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集中开展了唱强民营经济、唱响“榆林煤”品牌等13次重大专题采访宣传活动,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注重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管,开展打击新闻诈骗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有效规范和净化了社会舆论环境。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文艺战线开展专题讨论,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在抓好新闻大厦、博物馆、榆林剧院改造等重点文化项目的同时,深入实施广电村村通、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具备条件的“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组织开展重大节庆、科技之春、文化下乡、全民阅读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打造文艺精品,推出了电视剧《五月花开》和大型剧目《大漠红柳》、《陕北歌谣》等一批精品力作,影视剧《平凡的世界》即将制作完成。推进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民企投资文化产业,启动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刘志强 孙文栋)
中国共产党榆林市委员会
书记 胡志强
副书记 陆治原 尉俊东
常委 高中印 钱劳动
刘坤 陈宁
刘春桥 李春临
张凯盈 雷正西
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