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中国改革事业的成功,既要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又要有基层创新、试点推广。改革往往要走未走过的路,因此,免不了要试错。而为了不犯颠覆性的错误,试错的过程就是必要的。试点为降低改革风险、摸清改革规律打牢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试点、试错,不断实践,总结规律,才能应对全面深化改革这样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试点是重要的改革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试点要取得实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把问题穷尽,让矛盾凸显,真正起到压力测试作用。”
试点是打破僵局、取得改革成效的有力保障。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其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要打破僵局,啃下改革硬骨头,就需要通过试点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好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从自贸区改革试点,到国企改革试点,从司法领域改革试点,到生态领域改革试点……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重大改革任务,突出抓了一系列重大试点,深耕细作改革“试验田”,为推进全国面上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激发出生机活力。实践证明,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抓好试点,是改革破局开路的重要一招。在改革涉深水、闯险滩的关键时期,搞试点既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取得总体成效的有力保障。
试点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
一方面,改革试点要注意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同时,尊重基层实践,多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多取得第一手材料,正确看待新事物新做法。对待试点不能求全责备,而应辩证地看、发展地看,要有试错、容错的空间。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保护好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推动试点由点及面逐次铺开,带动改革全局。
试点要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差异性,“十个手指弹钢琴”。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现实情况千差万别,提高改革试点工作科学性,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分析各个改革试点内在联系,实施分类指导,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好改革试点工作节奏。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制度改革试点,要争取早日形成制度成果;对关联度高、互为条件的改革试点,要统筹协调推进;对领域相近、功能互补的改革试点,可以开展综合配套试点,推动系统集成;对任务进展缓慢、到期没有完成的改革试点,要提前预警、督促落实。唯有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运用“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方法,以系统思维、精准施策实现力量聚合、经验整合,才能让试点为面上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和前进动力。
试点考验改革的勇气与担当。
善于运用试点的办法开展工作、深化改革,体现勇气智慧,考验责任担当。很多事情,不试怎知行不行。但改革会触碰思想观念障碍,触及体制机制弊端,触动利益固化藩篱,必然会遭遇阻力、矛盾和问题,难以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决不能凭想当然、靠拍脑袋去搞改革试点。局部试点为的是收获全局之利,意味着改革试点要注意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各地应加强改革试点的统筹部署、督察指导和主体责任落实,根据改革需要的试点条件灵活设置试点范围和层级,做到效果可期、风险可控,牢牢掌握试点工作的主动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和成功做法,让试点真正成为改革克难关、解难题的利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希望通过试点,涌现出一大批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