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提高创新思维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是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理论工作者们发扬创新精神,突破旧有理论或制度羁绊的成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要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经济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教科书里的教条,不是刻板僵化的戒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体。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变革,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包含科技创新,也不局限在经济领域。广义的创新包括产品、工艺、商业模式、科学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突破。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指在思想理论层面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讲话中,举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诸多伟大创新成果,以及中国历史上在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发挥的重要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也指出近代以来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角度提出创新的重要性,扩展了学界以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命名的“李约瑟之谜”的内涵,即为什么中国科技发展在前现代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随后的发展未能保持这样的地位,从而错失工业革命良机,也提示了回答这个重大理论谜题的答案,即在根本上,问题可以从创新能力角度加以解释。
在今天强调创新,首先就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例如,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通过重塑价值观和建立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蕴藏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大众身上的创新潜力。有研究发现,保护和激发个性、想象力、理解力和自我实现的文化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水平。这种文化氛围孕育出了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价值观和政府政策。比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来选拔人才、激发企业家精神,赋予普罗大众以提出新创意、设计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权利,构建权、责、利相匹配的国家治理体系等。
特别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基因强调中庸和安稳,而并不鼓励冒险和创新。这就使得人们在现实中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敢违反条条框框、具有创造力地去解决。因而,培育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对今天的中国至关重要。在逐步培育鼓励创新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要着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各种思想禁区,鼓励人们自由思考、有效沟通、激烈碰撞,逐步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意市场,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提供绵延不绝的思想源泉。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自有其独特性,既面临体制转型的挑战,又经历着发展阶段的转换;既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基因的深刻影响,又不断学习着国外的理论与经验。正是由于中国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古人的做法和国外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而无法简单照搬照抄。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广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励人们在各个方向上的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对于经济理论工作者来说,要意识到中国发生的现象正是从事经济理论创新的大好机会。这就意味着要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伴随着双重转变,必然有机会见证一系列经济史上难得一遇的重大事件。第一个是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二个是作为经济转轨过程经历着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除了每个转变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之外,这两个转变的交织,也形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所在,也为一系列理论创新提供了用武之地。
这种独特的双重转变过程,在经验上不同于先行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因而赋予了中国经济现实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预期的诸多不一致。这提示我们,运用在其他环境下形成的现成理论工具来观察和理解经济现实问题,应该具有开放的思维和怀疑的态度,既不迷信理论,当然也不要把表面现象轻信为事实。这是实现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科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