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教育教程(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野外生存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野外生存教育的起源

野外生存教育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商船舰队屡遭敌方袭击,许多人葬身海底。从为数不多的生还者身上,人们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特征,即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却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在德国教育家库尔特·汉恩等人的提议下,德国海军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舰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这所学校就是最早的野外生存教育学校。“二战”结束后,野外生存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等。

随后,人们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视作品中,也看到了特种部队、陆战队、空降兵等进行野外训练、野外作战的画面。可以说,人类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了由被动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发展到主动适应野外生存环境的转变。人们从各种渠道了解特种兵的野外生活,从好奇、崇拜到模仿,野外生存训练模式逐渐从军队转移到民间。

二、国外学校野外生存教育简述

开展野外生存教育活动在国外较为普遍,许多国家将“户外教育”“生存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当中,试图通过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使学生增强体能,养成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掌握生存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日本把野外生存生活能力作为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建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并在《保健体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诸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有关体育和健康的活动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应该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门活动(如野营活动)来开展。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参加冒险和户外教育的学生应发展户外教育活动的能力,使学生既能迎接挑战,又能享受乐趣。活动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使学生喜欢这种活动。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两个或更多的户外教育活动(如搬运货物、划船、宿营、长途徒步旅行、定向越野、水上运动等)中显示适应能力。

新西兰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指出:户外教育应发展学生的个人和社会技能,使学生在户外教育中变得充满活力,同时,通过户外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而为其保护和关注环境等提供机会。新西兰的户外教育包括户外冒险活动和户外专业活动项目(如野外定向、帆船、攀岩、远足等)。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指出:要满足人的成就和知识基础的需要及体验新的挑战的需要,重视挑战、冒险意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该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安全的方法,并为自己和他人制订户外活动的安全计划,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海滩、灌木丛、高山等)预防危险、降低伤害的安全措施,明确在户外安全活动中的个人责任和集体作用,提高参加户外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如搭建营地、在海湾中航行等)。

目前,许多国外的公司或企业已将野外生存拓展训练作为人力资源的培训科目。

三、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现状

1.高校野外生存教育的概念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远离生活的熟悉地,到野外自然环境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总称。

野外生存教育是以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实践为手段,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促进参与者对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解,并学会体验自然环境下的活动乐趣和技能等。

野外生存教育的资源在大自然当中,具有鲜明的教育资源个性,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并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至社会和大自然中,使学生从中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形成勇敢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野外生存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突破了传统“体育”的狭小空间,更多地体现在体育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上。

2.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概况

在我国,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户外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开展户外运动项目教学与科研较早的学校,1998年,该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

近年来,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一些类似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活动。2002年5月,教育部体卫艺司申报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该课题组组长为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季克异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作为总课程的研究中心,该院院长季浏为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浙江林学院是该课题的第一批实验基地。

2002年7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和浙江林学院七所高校的140名学生,在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和浙江大明山三个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措施,这次训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践与探索为野外生存生活课程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7月,参加实验的学校达到20所,其中在黑龙江帽儿山组织的活动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共同训练”。

自2005年起,韶关学院先后在体育专业及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开设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截至2017年6月,韶关学院已有近6000名学生参加了此门课程的学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不仅是韶关学院常态化的一门课程,而且也是公共体育选修课中被选率较高的课程之一。